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政治学与政治发展:中国政治学发展20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治学在中国恢复至今已近20年。在这20里,中国政治学在与中国政治发展的相互作用中相得益彰。发展至今,经历了恢复学科、转化范式、确定价值和发展学术这四个时期,其研究主要涉及到十二大主题。政治学发展对中国政治发展的贡献是一种复合性的和内在性的贡献。事实证明,中国政治发展不能没有政治学的贡献和支持。中国政治学这20年的发展经验,对其未来发展有积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行政论坛》2019,(2):5-10
中国政治学的恢复和发展与改革开放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对当代中国政治学作学术史回顾时需将其置于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下。近四十年来,中国政治学经历建构学科基础、提升研究规范和深化学术发展等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既是前两个阶段的升华,也受到新时代社会环境的多重影响。研究表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实践、全球化趋势与科学技术的更新、中国政治学人的孜孜付出构成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新时代将会持续供给乃至更加强大,中国政治学的前景是远大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政治学恢复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以来,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但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政治学提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基于政治学研究的特殊属性,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实现政 治学研究求真、求实、求善、求美的价值取向,才可能实现政治学研究与政治实践的结合与共赢.  相似文献   

4.
王一帆 《团结》2009,(5):48-50
政治生活为政治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政治学研究如果离开了现实,缺乏对政治现实的回应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的政治学学者更应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出发,创建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只有建立在中国历史和现实基础上的政治学理论。才有可能把握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走向.才有可能对现实的政治发展起到理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试论政治及政治学范畴与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的界定一直众说纷纭。科学的政治现象研究始于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本质有许多精辟论述。文章认为 ,要建立政治学严密的科学体系应以国家为立足点。政治学的范畴分核心、基本、层次和思想四类。这些范畴可构成政治学体系 ,也可由此对政治作界定 :政治是政治主体与政治客体围绕着政治权力进行的有关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带有全局性的变革与协调行为。  相似文献   

6.
张树平 《政治学研究》2022,(1):142-155+160
历史政治学是中国政治学学科主体自觉和方法论反思的结果。在中国政治学方法论多元化以及由此引起的方法论之争的背景下,围绕如何更为有效地理解中国、解释中国,历史政治学逐渐成长为一种具有理论雄心和学科抱负的方法论主张和学术潮流。历史政治学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其研究起点在于经验,经验的时空属性预置了社会科学理论建构中的“历史研究”路径。对于包括历史政治学在内的政治学理论研究来说,经验-历史基础上的逻辑呈现是社会理论建构的关键。经验、历史与逻辑的关系决定了历史政治学作为批判实证社会科学的研究进路和学术定位,同时也决定了其可能的成就与可能的风险。三年来,历史政治学在政治学概念创制和政治学议题拓展上取得了明显成就,但在实现(历史)政治学理论建构中“批判的自我呈现”一面尚待进一步努力。历史政治学发展中潜藏的风险源自于历史政治学与其经验基础的剥离,所以,从方法论上防范历史对经验的疏离以及逻辑对历史的疏离,重建经验世界的完整性、历史世界的统一性和逻辑世界的自洽性成为历史政治学后续发展的关键。从恢复和重建历史政治学理论建构与其经验基础的方法论通道的角度来说,“古典政治学”和“进程政治学”是历史政治学未来发展中较具...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的政治学与政治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中国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但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的政治学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治学有了较大发展,形成了一批优秀成果,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克服和解决的问题。为了促进学科健康发展,适应坚持和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中国的政治学应当根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要求,在政治学一系列基本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上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研究,以牢固确立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4)
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理论引领中国政治的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极为重要的历史内容。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理论,包括它的内涵和历史进程,同时,还要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的必要性,进一步探索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理论为指导发展中国政治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反思政治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政治学的研究方向、内容、对象和体系,指出我国政治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为总结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教训,是我国政治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为中国政治学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一种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0.
政治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贴近现实、贴近时代是政治学研究的基本特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政治学研究和理论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要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实践及其成就,加快政治学研究,努力把我国政治学研究推向新的高度,使马克思主义在政治学领域有突破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政治资源研究滥觞于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中国学者对政治资源的研究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实践密切相关.从学科贡献和指导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实践和构建中国政治发展理论的紧迫性来看,根据政治资源的基本理论,发展一种具有重要现实价值的资源政治学很有必要,应该从构成体系、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发展逻辑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政治文化研究是伴随行为主义政治学而兴起的,尽管对于这一概念本身还存在分歧,但基本上是指社会成员对于政治体系及其过程所持有的政治态度、情感、价值等方面的综合意识取向。本文以这一视角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进行观照与分析,力求对其主要特征、发展的某些障碍、发展的目标及其条件等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论政治学的特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现象在形成原因、利益机制、构成要素的性质等方面 ,明显区别于经济现象、人口现象等社会现象 ;政治基本规律的性质、作用等亦区别于经济规律、人口规律等这些社会领域的运动规律。因此 ,政治学研究的目的、对象、方法等 ,也相应具有其他社会科学所没有的特点。由于这样的原因 ,政治学是一门特殊的社会科学 ,既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般的经验科学 ,也不属于哲学 ,而是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4.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政治学在学科体系建设、专门人才培养、研究领域拓展、研究方法创新、国际学术交流、服务现实社会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政治科学和政治哲学是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双重分野,是同一对象不同的研究视角.政治科学和政治哲学的使用都是有条件的,因此把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进行错位思考是危险的.处于"多重转型"期的中国政治学研究需要处理好政治学、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等问题,从而科学地确立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程文侠 《政治学研究》2021,(3):103-113+163
学界通常将京师大学堂开设政治学课程作为中国政治学的发端标志。然而,这一共识忽视了一个重要事实,即讲授现代政治知识的课程首先出现于维新派兴办的地方性学校。联系维新运动以来直到民国初年的政治变革进程,并结合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进程,观察中国政治学萌芽时期生成演化的历史逻辑,可以发现,帝制国家的"政统"与"学统"高度绑定,政治变革要求引入新的政治知识和培育新型政治精英,并建立新式"政学",政治变革推动的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进程形塑了中国政治学萌芽时期的演化进程。从帝制国家的维新变法到预备立宪,再到共和革命,中国政治变革道路发生了断裂性变化,中国政治学也由此经历断裂性演化,从儒学底色的"政学"模式转向了日式法政科模式,转到了美式政治学系模式。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利益格局的深层变革及思想文化的日益多样化,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较多地受到了非马克思主义西方政治话语的影响,其中非政治学专业青年学生的政治知识大多来自大学政治教育之外纷至沓来的西方政治话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求自觉发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话语影响力,通过共同课程、专题讲座与实践教学等环节,加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话语影响上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引导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有效抵御西方政治话语的不良影响,培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相适应的青年政治人。  相似文献   

18.
土地问题是中国“三农”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我们应该实行怎样的土地政策,已有的土地政策应该怎样进行改革,如何才能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这都是大家所关注的。应读者要求,本刊编辑部组织了如下笔谈,就有关问题开展讨论。  相似文献   

19.
肖滨 《政治学研究》2020,(1):57-65,M0004
在《中国政治学的转型:分化与定位》一文中,景跃进教授将政治共同体确立为中国政治学的逻辑起点,揭示维系中国大一统的集权逻辑,搭建了一个国体、政体和政治共同体“三位一体”的中国政治学分析框架。景跃进教授提出的问题及所做出的分析极具启发性,但仍有进一步商榷和对话的空间。中国政治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现代性的国家共同体;现代性国家共同体既服从统一逻辑,又遵循共和逻辑。在“一体双权”的中国政治学分析框架中,“一体”是指现代国家共同体以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国族一体等为核心内容的一体格局和统一状态,体现统一逻辑;“双权”则包括“民权”和“国权”,处理二者之关系的制度安排事关共和逻辑能否得到实现。相对于“三位一体”的中国政治学分析框架,“一体双权”有一定的理论优势,有可能拓展中国政治学的学术研究范围,为中国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对话提供更加开放的交集空间。  相似文献   

20.
《创新与修复:政治发展的中国逻辑》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政治发展"中国道路"的现实逻辑,认为中国共产党通过自身的适应性发展——这种适应性发展源自于其所拥有的创新力和修复力——不断推动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以中国共产党创新力和修复力为视角分析近代以来的中国政治转型和发展逻辑,不仅展现了理论逻辑的合理性、理论逻辑要素与现实世界的匹配性,同时也为中国政治发展和中国共产党转型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替代和更为可取的解释,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