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理契约是组织和个人双方对彼此之间付出与回报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其约定的核心成分是双方隐含的、非正式的相互责任。这种责任是没有明确规定和成文的。心理契约是协调劳动关系的隐性契约.是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和谐的劳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心理契约管理得当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曾说过,作为一名领导者,他的权威由正式权威与非正式权威构成。所谓正式权威是通过组织赋予的职权而对下级形成的影响力,具有强制性特点。非正式权威则是领导者通过个人的素质对下属所产生的感  相似文献   

3.
充分发挥农村非正式组织在农村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学通常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类。正式性组织一般是指县乡(镇)党委、县乡(镇)政府、村支部、村委会等;非正式性组织则五花八门,如家(宗)族组织、宗教组织,近些年兴起的“公司加农户”组织等。非正式组织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联系,伴随着人们的态度、习俗形成的,尽管它缺少正规结构,但它有沟通信息、影响个人意愿,增进个人归属感、自尊心等功能。当前,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明显提高,农村道德教育的物质条件也显著好转,但毋庸讳言,农村道德教育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旋律教育做得不够;农村社…  相似文献   

4.
蔡根畅 《求索》2012,(6):211-213
非正式组织群体成员以感情交融、情趣相投或价值取向联系的,其存在的基础是组织成员之间共同的兴趣爱好共谋发展的需要,非正式组织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在这种关系中充当着不同的伦理角色,形成了特有的伦理群体。非正式组织的伦理影响表现为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在社会的伦理关系中,既带来了伦理的和谐,社会的稳定,也带来了伦理的问题与社会的激荡。对个体、社会、国家都具有深远的影响。非正式组织的伦理调控需从伦理文化调控、核心人物伦理控制、组织伦理调控、人性化主体伦理调控及伦理教育实践调控等多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管理中非正式群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正式群体对组织、人们的行为以及心理倾向性具有很大影响。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两者的目标一致时,非正式群体往往起正面的积极作用;而当两者相背时,非正式群体将会成为正式组织运行的障碍,甚至对组织具有极大的危害。对高校而言,在组织管理中应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用良好的党风、校风、学风对非正式群体进行目标导向,通过目标管理,把非正式群体和正式群体的目标行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一般将由各种需要形成的团体分为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正式团体是为了组织的目的正式明文规定的一种组织形式。非正式团体是相对正式团体而言的。其主要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约(ELTONMAYO)提出,梅约的理论认为,非正式团体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有自己的规范和领袖,它是性  相似文献   

7.
法院工作人员对法院的信任,影响着法院组织的正常运作与效率。因此,法院组织管理中的信任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认同与归属感是维持法院工作人员对法院信任的两个重要方面。对法院认同的基础是法院工作人员对法院的专业性,以及内部管理中公正的认知和感受,而归属感则建立在法院能否具备关爱、对外"强硬"这两项拟人化的组织特征。信任作为法院组织的控制手段有其特殊性和必要性,在以制度为主的正式控制和以组织文化为主的非正式控制的结合下,法院的实际运作是由正式和非正式的因素对组织和个人产生交织影响而形成的。信任关系研究所提供的底层和微观视角,有助于理解司法运作的实际。  相似文献   

8.
宗族意识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在一定规矩下形成社会集团的意识。其实,我国各行各业内部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宗族意识。由宗族意识所形成的社会集团是一种非正式组织,而这种组织往往以追求共同经济利益为目的。因此:纵观我国各行各业,尤以垄断行业中的宗族意识为最甚...  相似文献   

9.
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在公安机关的改革和发展中,历来是追求对正式制度的变革,但不应否认的是,非正式制度在公安机关组织内部也客观存在并对组织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一定的影响。非正式制度中既包括优良传统的保留,也包含着阻碍组织发展和变革的负面因素。公安机关要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职能转变,必须正视非正式制度的存在和影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力争与正式制度的变革形成合力,促进公安机关职能的顺利转变。  相似文献   

10.
股份合作制运行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份合作制是我国当前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下的产物,也是我国群众在改革实践中自我创造出来的一种企业模式,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基础。这种企业模式满足了企业广大职工既要运用集体力量,又要充分维护个人实际权利,发挥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心理需要;适应了我国当前生产力水平较低、规模较小的广大中小型企业进行合理、可行的企业组织形式选择的要求。股份合作制的制度机理是在劳动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股份制这种资本组织形式而形成的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在股份合作企业中,每个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  相似文献   

11.
正式群体,是根据整个组织目标的需要为完成某种具体任务而有意识、有目的组成的群体,如机关、企业等。非正式群体是在正式群体中成员之间自发产生的,它建立在成员之间共同的兴趣、爱好以及感情和心理方面的联系的基础上。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有确定的组织结构,有人们所要实现的共同目标,群体的  相似文献   

12.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团体分为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正式团体是经过有关政府机构周密考虑、精心组织的一种有形组织。非正式团体是指那些自发的、以个人感情、友谊、爱好或共同利害关系为基础结成的小群体。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新旧体制的交替磨擦,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
非正式群体是指一些自发形成的、没有法律地位的松散组织。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在地方和部队都是客观存在的。探讨研究非正式群体在部队的表现形式、产生的消极因素及应相应采取的对策,这是当前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加强基层建设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一)青年非正式群体是与青年正式群体不同的一种群体形式,其主要特征,是群体的组成没有明文规定,不经过正式审批也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而是由青年根据各自需要,在相互认同的基础上自发自愿组成的.维持非正式群体的重要纽带是情感因素,一旦群体成员因某种原因产生了情感矛盾,这种非正式群体就会自然解体.  相似文献   

15.
正山东青岛城阳区:构建心理救助服务体系青岛市城阳区树立"多维救助"理念,统筹各类资源,基本形成了阳光心理救助服务"1235"体系。一是成立"1"个社会救助心理关爱基地。组织区、街道、社区及社会组织力量,动员单位、家庭和个人积极参与,为困难群众搭建心理沟通和对话平台,开展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凌学武 《前沿》2006,(10):148-150
在一个现代性的社会结构中,非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正式组织内的若干成员由于生活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设计而产生了交互行为和共同意识,并由此形成了自然的人际关系。在现代复杂社会环境中认真追踪非正式组织的发生、发展,研究其内在规律,分析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这对现代组织优化结构、提高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非正式群体是指那些没有官方明文规定,或不须组织认可,成员之间以共同的观点、利益、兴趣、爱好为基础自发形成的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在作为刑罚执行机关的监狱这一特定场所里,也存在非正式群体。监狱中罪犯的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监狱按照惩罚改造罪犯需要组建的正式群体而言的。它是罪犯在服刑期间,为了满足自身交往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农村非正式金融的产生与发展: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群琳 《湖湘论坛》2007,20(1):94-95,103
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的特征和民间财富的增长及其日渐明显的趋利性内生出对非正式金融这种投资方式的需求,而利率管制下的资金供求缺口更需要非正式金融来弥补,同时,处于缺位状态的农村正式金融为非正式金融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因此,农村非正式金融的形成属于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政府对其打压不符合经济规律,也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镝  蒋雯 《青年论坛》2005,(5):55-57
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对于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有重要影响。本文将非正式组织理论运用于高校学生组织的管理实践,考察了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成因、类型、特点和功能,并最终提出了五项能够有效发挥非正式组织在学生工作中的正向作用,抑制和消除其负向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青年非正式群体与青年的发展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是人群中最活跃的群体,其生理、心理都处于迅速变化之中;青年期是一个人人格发展定型定向的关键期,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年人喜欢结群,他们常为实现某一目标和实现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结成行种类型的群体。包括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青年工作者往往只强调对青年正式群体的教育和管理,忽视了对非正式群体的认识、关心和指导,甚至简单地把非正式群体一概斥之为无组织、无纪律的小团体。事实上青年非正式群体是广泛存在、异常活跃的青年群体。它对青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对青年的社会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探索青年非正式群体与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