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物介绍:王选,53岁,上海人,祖籍浙江义乌,上世纪80年代赴日本留学,精通英语、日语,通晓日本法律。在近10年间,她放弃工作、不计报酬,奔波在中国的乡间大地,收集证据,联络受害者,组织起诉日本政府,显示了一个理性和血性兼备的爱国者的品质。2002年8月27日,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在判决中终于第一次承认:侵华日军曾对中国平民施行细菌战。让这段只是中国人集体记忆的历史,成了不容更改的事实。2005年5月6日,忙碌中的王选女士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电话采访。记者(以下简称记):据知,日军细菌战180名中国受害者于1997年8月第一次在东京起诉。2002年8月27…  相似文献   

2.
曹芃 《中国公证》2005,(9):20-22
2005年8月8日,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记者拨通了侵华日军受害者家属诉讼团团长王选女士的电话.电话里,她讲话的语气格外兴奋.她说:"终于有人肯做取证的事情了,终于有人出来做保留日军罪证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3.
那场令祖国痛失3500万儿女的“抗日战争”结束整整60年的今天,亲历者们相继离我们而去,令人伤痛且愤恨不已的战事已成渐行渐远的历史。但是,日本军队那场惨绝人寰的侵略一直是整个中华民族心头难以平复的“痛”和“恨”。就在2005年,抵制甚至焚烧日货、数千万人签名反对日本“入常”的风波还在继续。曾在日本留学多年的班忠义和方军,面对“鬼子”也有恨、面对受害者也有痛,但他们的这两种感情,似乎都得到了“升华”。在日本留学8年,写下一部《我认识的鬼子兵》的方军,回国后继续着他的记录——老八路、国民党老兵、慰安妇、劳工、细菌战受害…  相似文献   

4.
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对日赔偿诉讼已历十载,仍无胜诉。受害者多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在强势的日本政府和法院面前势单力薄,且经过十余年的诉讼奔波,在经济和身体上均已力不从心,一些人恐难以在有生之年看到公正的判决。鉴于日本对于侵略战争罪行的模糊认识和拒不承担民间赔偿的顽固立场,受害者可以积极寻求国际、国内的支持,通过种种有意义的索赔途径,迫使日本承担其不可推卸的民间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5.
1995年,已在日本留学8年的主人公回国寻找一个人和一段历史。不料,那个人已去世,只留下一座荒草凄凄的坟,而她同时代的性暴力受害者也都贫病交加。于是,他开始在日本募集善款救助她们。作为一个作家,在救助的同时,他一直在记录,十多年中有两件特殊作品问世。  相似文献   

6.
中日民间索偿法律问题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日民间索偿问题最近引起了各界的关注。由于受一小撮军国主义势力的影响,日本政府对于中国受害者的正当请求,寻求各种借口,并且提出其所谓的“法律依据”,企图推卸自己的责任。为探讨在索偿中的法律问题,中日各方人士于 2000年 8月 8日在华东政法学院举行了中日民间索偿法律问题研讨会。会议由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系主办。参加会议的包括以日本前律师协会会长土屋公献先生为首的细菌战诉讼原告辩护团成员、来自华东政法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国际法学者以及来自浙江、湖南等地的原告代表。会议主要针对日本政府提出的…  相似文献   

7.
人物     
王选“:毕升”辞世2月13日上午11点03分,两院院士、北大教授王选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70岁。王选是杰出的计算机专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让中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而王选本人被称为“当代毕升”。1937年2月,王选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王守其在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做会计师,母亲周邈清出身书香门第。1954年,王选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师从江泽涵、程民德、丁石孙等一批…  相似文献   

8.
7月16日,记者来到蚌埠市蚌埠九中灾民安置点。在这里,蚌埠市郊区长淮卫镇陈郢村74岁的老人曹如兰,讲起了她经历过的7次洪水。最早的一次洪水是在解放前,当时蚌埠市里还是日本人的天下。老人说当时她还小,记不得太多的东西,听拉黄包车的父亲说死了好多人,还有很多人出去逃难了。  相似文献   

9.
一、案例报告受害者张××,15岁,初小文化,随其祖母在北方某地农村生活.父母在福建漳州工作.19××年×月×日其父带她来漳州一起生活.就在离家的当天晚上住宿旅社,被其父亲奸污了.五天后到其母亲身边.到家后第三天才把此事告诉母亲.又过一星期,母亲带她到法院控告此事.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2月8日,备受关注的"复旦投毒案"二审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正式开庭。上午10时,庭审正式开始,被告人林森浩身穿黑色马甲出庭,他低着头,没有看父亲一眼,匆匆而过。旁听席上,林森浩父亲林尊耀忍不住潸然泪下,他摘下眼镜,默默拭泪。而受害者黄洋的父亲黄国强穿着羽绒服,戴着一顶黑色鸭舌帽,坐在法庭的另一边。他红了眼眶,默默流着泪水,妻子依偎着他,泪流不止。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临沂女孩徐玉玉18岁的青春永远定格在2016年8月21日,这一天她被骗走了9900元学费,和父亲去派出所报警后,伤心过度的徐玉玉在回家的路上心脏骤停,倒在父亲所骑的三轮车后座上.  相似文献   

12.
今年的8月14日,日本的8名内阁成员和一批国会议员照例参拜了供奉着侵华战争罪犯灵位的靖国神社;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依旧否认慰安妇问题。 不过,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已准备了一份报告,要求日本对在二战中被迫为日本军人提供性服务的亚洲妇女赔偿。 包括中国妇女在内的亚洲受害者近几年接二连三状告日本政府,一些华侨和国内人士对中国慰安妇给予了很大帮助。有人为她们捐款捐物,有人为她们寻求法律帮助……张双兵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是山西省盂县一名乡村教师,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寻找并帮助中国慰安妇。在他的努力下,第一个中国慰安妇站出来揭露日军暴行,另一名慰安妇作为中国受害妇女的代表出席1992年度的日本国际听证会。1996年和1998年,他又两次陪同3名慰安妇赴日本出庭。 本文就着重写了他两次去日本出庭的经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律师》2005,(9):7-7
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受害劳工今天终于可以在中国法律援助基金的支持下到日本进行诉讼,讨回正义与公道了。2005年8月22日,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和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在全国律协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向中国律师从事的民间对日索赔诉讼捐助30万元人民币,支持中国律师和侵华战争中的受害者到日本进行诉讼。在日本群岛县法院起诉日本鹿岛公司的中国劳工张智有、袁吉寿等人得到首批法律援助资金6万元,以支付去日本诉讼的交通费。这是中国民间对日索赔开展多年来,受害者第一次得到法律援助基金的支持。于宁会长说,中国律师从事的民间对日索…  相似文献   

14.
我电话告知柳琪,你父亲没有表示让你搬去照顾他,还是接受经济补偿吧。柳琪回绝得很干脆,不可能,我非要房子不可,哪儿有父亲不跟着儿女的,都是我那嫂子挑唆的。她的情绪很激昂,我不便再劝阻,只得由她去了。几天后,我正忙着,审判员打电话叫我去法院,说有要事。我急忙赶去。房里除审判员、书记员,还有一位就是柳琪的寡嫂,她低头小声抽泣。审判员说,柳琪邀了几个人把她父亲强行接走了。刚才把柳琪传来,她解释说,是因父亲受其嫂虐待,才把父亲接走的。她还把她嫂子臭骂了一通。然后向法庭表示,她要好好照顾父亲,决不让老人再受…  相似文献   

15.
一对夫妻,因女方母亲的了一己私利,便开始了跨越3个国家的离婚大战。这是一场从开始就注定没有赢家的战争……下面就是这场离婚大战中的男主角王远达的悲情讲述。帮妻出国深造,不惜卖房子冰箱我和何琳是1989年3月登记结婚的,1990年11月4日举行的婚礼。1992年1月,儿子出生了,何琳就张罗要去日本留学深造。那时她的两个妹妹都嫁给了日本人,在日本生活。虽然我心里非常不情愿,但理智告诉我,应该全力支持她出国深造。那年我一直陪着她到处跑。结果是无功而返。第二年她又一次张罗去日本深造。当然又是几个月白忙,这次失败,她想明白  相似文献   

16.
艾哑 《法人》2007,(5):50-51
我们曾经以极大的勇气认识和创造了一种自由选举的村民自治组织,对它的管理和监督却仍然停留在地方政府“一言堂”的模式,这种有缺陷的制度设计对一些地方而言正在成为村治腐败的温床。义乌小商品经济早已名满天下,老板治村在义乌也已成为一种主流,然而,危机已经显现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襄樊市女青年姜燕燕由于患精神分裂症,丈夫田正滔带着她去办理离婚证。不久,田正滔与一湖南女孩又结连理。姜燕燕的父亲以审查不严为名,将办理离婚证的民政机关告到到法院,请求法院撤销离婚证。法院经过一审、二审和重审,历时一年多,于2005年6月15日作出终审判决,撤销了离婚证。可问题也接踵而至:如果离婚证被撤销的话,田正滔就有了两个合法的妻子,他将面临重婚的罪名……新娘负气返乡发病姜燕燕,1980年生于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朱集镇吴家营村,父亲姜正洪是朱集镇供销社下岗职工。2002年6月,经人介绍,姜燕燕与襄阳区朱集镇柜门关村的26…  相似文献   

18.
她两岁的时候,有一次发高烧,昏迷不醒.父亲连夜抱着她去医院,路上,已经昏迷了一天的她,突然睁开眼睛,清楚地叫了声:"爸爸!"  相似文献   

19.
2003年5月15日,日本东京大雨如注。一大早,就有不少人聚在了东京地方法院门前,冒雨等候领取法庭旁听证,他们关注的焦点是法庭将对“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案”做出一审判决。在等候的人群里,有从横滨市赶来的议员,有参加过侵华战争的老兵,更多的是有正义感的东京市民。开庭前,法院门前走来一支打着横幅的队伍,横幅上写着:支持中国受害者的诉讼,日本政府要认识历史,向中国的受害者谢罪、赔偿。走在队伍前面的是一直支持中国受害者在日本诉讼的尾山宏、小野寺利孝等日本律师和支援中国受害者诉讼的声援团代表。法院门前的媒体越聚越多,在人们的…  相似文献   

20.
邢爱芬 《河北法学》2007,25(3):60-64
近年来,日军遗华化学武器致人伤亡事件不断发生,从1996年起中国受害者就开始在日本法院提起民间索赔诉讼,但迄今无一最终胜诉.民间赔偿不同于战争赔偿,中国受害者的民间索赔诉讼属日本未尽的战后责任问题,这不仅涉及受害者利益,而且关乎中日关系.2006年4月3日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在北京成立,开启了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的国内诉讼程序.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应从各方面给受害者的索赔诉讼提供支持,包括尝试国际求偿.但这一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有赖于日本正确看待其侵略历史,彻底履行战争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