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调整高等教育结构 促进重庆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希贤 《探索》2002,(6):125-127
要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时代赋予重庆高等教育新的使命。重庆市高等教育的现状,不能满足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重庆市高等教育必须坚持教育创新,科学制定总体发展规划,进一步调整高校布局结构、办学层次结构、学科专业结构,构建新型人才素质结构,才能更好地促进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骏 《探索》2001,(6):117-121
我国加入WTO,对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于东部沿海城市的重庆来说,是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难得的大好机遇,重庆应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快速发展,尽快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本文从跨越式发展的概念,实现的条件和要求出发,研究加入WTO对重庆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影响、意义和作用,提出了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尽快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当代党员》2011,(7):26-27
1997年,重庆直辖,历史赋予量秘黼使命。重庆市委抓住重庆直辖、三峡工程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为目标,以办好“四件大事”为重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直辖十年后的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再次寄予厚望,胡锦涛总书记作出“314”总体部署,国务院批准重庆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成为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探路先锋。  相似文献   

4.
正早在直辖前,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就曾为重庆题词"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直辖后,重庆把握机遇,立足实际,以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为目标,以办好"四件大事"为重点,在西部大开发中明确提出了大开放促大开发、大开发促大发展的口号,切实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放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着力提升对外开放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思考与运用》2005,(1):13-14
2005年1月5日,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暨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渝州宾馆召开。会议提出,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建设与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相适应的重庆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当代党员》2009,(8):10-10
重庆要保持快速发展,今后十年需要数万亿元投资,钱从哪来?如果重庆不能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那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就是一种奢望。国务院2009年3号文件似一针兴奋剂,让整个重庆亢奋不已——重庆金融中心之梦,自此从过去“自弹自唱”跨入国家战略阶段。  相似文献   

7.
严婷 《当代党员》2007,(10):24-25
重庆正面临一场决定自己未来在全国经济与金融格局中地位的金融大变革。为适应打造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需要。2007年4月。重庆市政府明确提出。到2015年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而外资金融机构的多少。表明一个地区金融改革深化和开放的程度。随着重庆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外资金融机构竞相进入重庆。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梦想。历史。现实。梦想,在金融重庆交织。更多资本在这座城市聚集和扩散。重庆正在搭建金融构架,努力实现自己的西南金融中心梦想。  相似文献   

8.
罗德刚 《探索》2005,(3):71-76
重庆是中国和世界最大的市,具有特殊市情。为探索适应特殊市情的公共管理新路子,重庆调整行政区划、改革党政机构、建立新的行政运行机制、组织实施发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形成了具有优势的重庆行政体制。这种体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重庆正向着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大步跨越。重庆行政体制给我们带来多方面启示。  相似文献   

9.
按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求,高屋建瓴地规划未来,以历史的主动精神做好新世纪重庆文化工作,是新世纪做好重庆文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江总书记交办的“四件大事”和努力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认真调查研究,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发展战略,拟定《重庆市文化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相似文献   

10.
滕宏伟 《当代党员》2012,(12):52-53
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明确重庆到2017年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交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性、先导性、基础性的服务行业,必须紧紧围绕发展大局,把思想统一到中央提出的宏伟目标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市委“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战略部署上来,把力量统一到推动重庆交通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任务上来,加快建成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为重庆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学习创新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生产力飞跃发展的强大力量。增强学习创新能力,是实现科学发展、增强区域综合实力的第一动力。作为重庆市建设名副其实直辖市的排头兵,九龙坡区将按照“三四五五”的工作思路,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创新型城区,尽快建成特色教育展示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人才发展高地,切实增强学习创新能力,着力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为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人,核心在人才。加强人才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支撑和保证。站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对直辖十周年的重庆作出了新的“三大定位”。其一,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这是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其二,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这是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乃至全国区域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其三,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这是对重庆在全国直辖市中的特点与历史任务的进一步明确。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对的战略响应抓住了实现“三大定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思考与运用》2005,(4):18-18
为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按照“关键是要取得实效”、“要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要求,结合实际,近日启动了一项时间跨度长达三年的“学习工程”计划,旨在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机关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造就专家型领导,建立学习型机关,为建设长江上游一流质监局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总部经济浪潮席卷全球。 重庆要成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必须借着这股“东风”发展总部经济,这是重庆的战略选择和迫切需要。为此,应从战略目标、战略路径、支撑系统、重点产业等方面来打造外商挺进中国西部的“桥头堡”——总部经济。  相似文献   

16.
蔡律 《当代党员》2009,(7):28-29
上世纪90年代国家就赋予了重庆“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战略定位,而金融中心是经济中心的应有之义;从“314”总体部署到国务院2009年3号文件,都包含有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这一黄金定位。2008年11月,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对重庆金融中心给出了一个清晰定位:北京是大金融机构总部所在地,是行政总部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7.
实施农村人才开发刻不容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人才开发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薄弱环节,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劳动者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科技文化素质低一直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步入新的世纪.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为了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实施农村人才开发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走符合重庆实际的城镇化道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工商业重镇,也是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三峡移民、重庆直辖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力地推动着重庆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加快城镇化进程,必将大大促进重庆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和早日实现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战略目标。一、重庆城镇化面临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重庆市二元结构突出,具有比较发达的城市与较为落后的农村并存,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的特殊市情。目前全市人口达3100万,总人口中农村人口占了近2/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4个百分点。重庆直辖6年多来,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率从1997…  相似文献   

19.
王为正 《奋斗》2004,(8):41-41,53
十六大报告深刻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是新世纪教育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素质,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当代党员》2009,(10):38-38
1983年2月8日,重庆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并实行国家计划单列体制。1983年4月1目,永川地区与重庆正式合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合并后的重庆由九区四县增加到九区十二县。确定重庆性质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城市,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水陆交通枢纽和对外贸易港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