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3,(35)
《白蛇传》是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美丽传说,也作为民间"四大传说"之一广为流传,这个优美而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从产生到成型,经历了几代文人的润色,白蛇从单纯的无情蛇妖到有人性的善良蛇仙,许仙从陷害娘子的无情无义到维护娘子的情义至尽,人物性格发生了重大改变。《白蛇传》的故事演变过程和文学价值值得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2.
孙鹏程 《学理论》2010,(11):135-136
刘伯温传说,有温州、青田地区的当地传说模式与北京地区的文化中心改造模式。这两种最具代表性刘伯温传说模式都体现了某种瓯越文化形象,展现传说在构建区域文化主体性方面的强大民间力量,但是相比较而言,刘伯温传说的当地传说模式在地域化、狂欢化程度更高一些,刘伯温传说文化中心改造模式在体现瓯越文化的同时,也体现北京区域文化规训性的力量和作为他者形式出现的文化寄生主体。  相似文献   

3.
罗明成 《学理论》2012,(20):129-130
《法律二十条》是吐蕃历史上颁布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法令,它是吐蕃成文法的"母法",以后的诸多立法都是以它为母本,演变发展而成的。作为吐蕃王朝建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法律二十条》很好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对当时的吐蕃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它在内容上又将佛教的教义宗旨和本民族的原始习惯结合的特殊性,成为了这部法律的一大特色。这样的立法模式直接影响了吐蕃法律的发展和藏族法律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陶易 《各界》2022,(3):44-48
在官方文献两《唐书》和唐代的野史笔记以及小说中,都有韦皋的事迹或传说,可见他是当时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元和以后一提到韦中令,不称其名而皆知是指韦皋.尤其是他治理西川二十载,抗击吐蕃,安抚南诏,为巩固唐朝西南边防所建立的功勋,更是永载史册,彪炳千秋.李肇在《唐国史补》中认为,韦皋的勋业福履仅次于再造唐室的汾阳王郭子仪.五...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诗经》的文化研究逐渐为学者们所关注。因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说对《诗经》的研究其实就是在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而情诗、婚恋诗是《诗经》中内容最多、最有价值的部分,它们所体现的距今二三千年前的我国古代社会的婚俗文化,其中遗留着人类童年时期的婚姻痕迹,既有乱婚残俗的一面,又有遵循礼教的一面;既有自主恋爱婚配的自由,又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限制,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给我们留下了值得关注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6.
腐败的文化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昔读《官场现形记》,曾惊叹于旧时官场中五花八门的“礼”制:举凡逢年过节,寿、婚、丧,以及儿孙满月、百岁等等,无不是收礼的来源。一套“礼”的词汇:孝敬、打点、照应、斡旋、公帮费、程仪、规礼、盘费、年敬、节敬……,演绎出内涵丰富的“礼”文化。近阅《春节惊阁录》,知“礼”文化繁衍至今,非  相似文献   

7.
梁燕  翟璐 《民主》2010,(8):40-42
<正>在我国民间文学中,《白蛇传》与《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并称为"四大民间传说"。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甚广,深受人们喜爱,历演不衰,它的文化内涵也在长期的传承、演变中不断丰富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民俗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8.
史春燕  张文婧 《学理论》2010,(1):142-143
作为岭南大地女神信仰之一的"龙母传说",自南朝刘宋年间被沈怀远的《南越志》所记载,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至于"龙母传说"的起源,更是可以上溯到秦始皇时期。"龙母传说"在其产生和发展的两千多年历史中,日益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重视,广受封敕,使得"龙母"的地位得到了一步步强化。我认为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龙母传说"所体现的传统儒家文化中的最核心的伦理思想——"孝道观"。"孝"自古就被历代儒学之士所推崇备至,历朝统治者更是将"以孝治天下"看作是其统治思想的根本,这种"孝道观"虽具有极大的两面性,但却更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的《札记》中的《礼运》篇,有一段关于所谓“大道施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情景的描述。尽管它是藉古代传说而附会的一种社会理想,但是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一代代的先进思想家,成为他们为解教人类社会苦难而热烈向往以至追求的最高目标。现代史学界,把它视为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史上的优良传统。一个民族的发展,总是与其文化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现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合乎逻辑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的需要;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社会思想优良传统的“大同”理想,也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一个内在因素。本文意在简要回顾一下这种关系,以有助于继承优秀的民族  相似文献   

10.
马雅琴 《理论导刊》2006,(11):123-125
《史记》以历史、现实传说内容为主,同时有志怪成分。它保留、改造了一些神话传说,记载了来自民间的神异传闻。《史记》是志怪小说的母体。从汉魏六朝时期小说家创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志怪小说家多以史学家司马迁的实录原则来规范小说创作。志怪小说在思想观点和叙事方法上继承发展了《史记》的传统。  相似文献   

11.
拉萨面貌     
张明明 《党政论坛》2011,(10):38-39
拉萨坐落在拉萨河下游的河谷地带,四面环山,可是由于拉萨河从拉萨城南流过,让人感觉拉萨是个依山面水的城市。拉萨城不大,仅60平方公里,很适合步行,但它却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城,早在公元7世纪就已发迹,当时吐蕃王朝首领松赞干布为迎娶大唐文成公主,在布达拉山顶建造王宫,后来又在山下不太远的地方修建大昭寺,形成了最初的拉萨。  相似文献   

12.
薛蕾 《学理论》2014,(5):144-145
刘伯温传说进入非遗保护名录后,其传承与保护的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但这期间也存在传承与保护的角色混乱,传承人缺失,保护措施不当等较多的问题。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对刘伯温传说的传承与保护方式进行探讨,着重强调传说的保护与传承不仅要进行文本的保护与传承,还要侧重与传说本身所蕴含和传递的文化内涵与文化语境,让传说实现活态传承,保护传说的本真性。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以来,民进贵州省委会副主委、贵州师范学院学报编审、教授刘大泯撰写的《深化"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内涵研究》《以国家"双一流"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提高贵州高校办学质量》和《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三份调研报告获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的签批,其中一项还被列入年初省政协大会发言目录。作为贵州知名的文化专家,刘大泯撰写的39万字的《贵州傩戏文化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相似文献   

14.
杨旸 《学理论》2010,(10):154-155
《水浒传》是中国经典名著之一,笔者力图从文本的细节出发,呈现《水浒传》知识分子文本的元素,论证作者尽管与已经步入庙堂的知识分子不同,但知识分子的道统还是对其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心向庙堂却身处民间,从而在其作品中流露出庙堂欲望。  相似文献   

15.
尹忠华  邹斌 《侨园》2022,(3):33-35
<正>《左传·成公十三年》中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说祭祀和战争一样,都是国家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作为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民俗活动,庙会是被广大民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产生、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鲁迅之子周海婴写的《我与鲁迅七十年》一书畅销,全国各地有数十家媒体争相连载,为此,2001年11月15日.中央电视台“聊天”节目播出了半小时对周海婴的专题访谈.节目中间有一段,周海婴说:“我打官司不是为了钱。”主持人倪萍问:“关于鲁迅的后人,社会上人们有所传说是很自然的,有一种传说是关于鲁迅的后人为鲁迅著作版权打官司的事,  相似文献   

17.
从收继婚风俗看明代的律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代的律例严格禁止收继婚,可是,严厉的法律不但没有根除收继婚,收继婚反而作为社会一种风俗习惯而普遍存在。为什么法律严格禁止却根除不了收继婚?为什么收继婚普遍存在而法律却显得苍白无力?这其中有政府对法律推行不力的原因,也有传统风俗习惯沉积的原因,更有伦理道德方面的因素。用法律去禁止近乎人情和社会基本认同的事情,固然有移风易俗方面的功效,但法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必然要受到挑战,而有禁不止所带来的副作用,更合使法律的尊严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18.
西藏古代史上有着这样的记载:公元七世纪,文成公主入藏,带了佛象、经籍和法器,带了谷物和牲畜,还带去数千工匠.从而使中原地区的农具制造、纺织、建筑、造纸、酿酒等生产技术和历算、医药等科学知识,陆续传到西藏,并使佛教在当时的吐蕃社会获得发展.时隔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西藏和全国一样,  相似文献   

19.
忠义作为一种价值观深植于中国文化沃土,更以文化的深层内涵在影响着每一时代每一民众的行为取向。《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和《水浒传》中的宋江历经明清已成为大众形象默化于国人心中。本着文化促进并服务社会的精神,以辩证的、历史的、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和谐社会的视角下萃取其有益的文化品质,构建新的当代需要的忠义观已成为整合目前正在转型的价值观之需要。  相似文献   

20.
关公文化之源在关羽这一历史人物。关羽的故乡在今山西省运城市的常平村。东汉延熹三年,即公元160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关羽诞生。关羽祖上,当时历史并无记载,《三国志·关羽传》亦未提及。郭沫若先生1965年11月25日在解州关帝庙题辞:“传说关羽是铁匠出身……这可能不是虚构……”联系到关羽造刀等传说,其父很可能是个手艺人,且有文化,能习读《春秋》、《易经》等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