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侦破流窜系列犯罪案件的关键是明确侦查范围与方向,在侦破系列性流窜跳跃式案件时,建立侦查依托阵地,可以用先行涵盖、动态调整的方法圈定侦查范围,继而在侦查中逐步缩小范围发现犯罪嫌疑人,同时注重研究侦查方向与侦查范围之间的特定结合,为侦破案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确定侦查方向的事由包括基础事由和具体事由。通过犯罪活动的基本规律能够确定犯罪的种类,确定犯罪嫌疑人的生理及心理特征,从而确定侦查方向。通过犯罪心理活动能够推断出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动机、作案目的从而确定侦查方向。通过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可以确定犯罪嫌疑人的特征,推断案件性质,总结案件特征从而确定侦查方向。通过了解调查访问对象,评断调查访问获得的材料确定侦查方向。通过作案手段可以推断出犯罪嫌疑人的职业特点、身体状况、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等特征从而确定侦查方向。通过确定犯罪动机以及对犯罪动机进行甄别可以确定侦查方向。  相似文献   

3.
当前刑事犯罪案件中 ,流窜活动、连续犯罪的惯犯作案较多 ,不少案件 ,特别是一些虽然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发生的系列性案件 ,实际上是一个犯罪嫌疑人或一伙犯罪嫌疑人先后所为。因此 ,在刑事案件的侦查中 ,采取和运用并案侦查这种侦破办法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并案侦查的作用、根据与条件 ,特别是并案侦查的线索进行了系统的论证 ,对同类系列性案件的实际侦破工作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非自然人犯罪应统一称为“单位犯罪”;单位可以独立地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责任人不能身兼自然人被告人和诉讼代表人两种角色;单位犯罪嫌疑人在受到司法机关第一次传讯时就可以参加刑事诉讼;确定单位诉讼代表人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要时应允许司法机关或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指定;监事、纪检人员、高级职员可以被指定为诉讼代表人。  相似文献   

5.
非自然人犯罪应统一称为“单位犯罪”;单位可以独立地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责任人不能身兼自然人被告人和诉讼代表人两种角色;单位犯罪嫌疑人在受到司法机关第一次传讯时就可以参加刑事诉讼;确定单位诉讼代表人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要时应允许司法机关或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指定;监事、纪检人员、高级职员可以被指定为诉讼代表人。  相似文献   

6.
1998年3月28日晚10时许,南昌市东湖公安分局董家窑派出所第三警区办公室发生一起特大持枪杀人案。三名歹徒持枪突然闯入警区办公室开枪射击,将保安员宋世彪、黄银生当场打死,将正在接受审查的贵州流窜至江西的犯罪嫌疑人伍胜友劫走并脱逃。  相似文献   

7.
犯罪归因是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犯罪行为的原因进行主观归纳的认知活动。综合犯罪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可以将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归因分为内部归因、外部归因和其他归因。通过对445名在押犯罪嫌疑人犯罪归因的调查、统计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有68.30%的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犯罪行为的归因是外部归因;有20.50%的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犯罪行为的归因是内部归因;还有11.20%的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犯罪行为的归因是其他归因。此外,以案件类型为视角对犯罪嫌疑人犯罪归因进行统计和分析的结果将对开展犯罪预防和侦查工作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一、案例 2001年3月至2004年2月期间,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新立乡那日吐村等几个村屯连续发生10余起入室强奸、抢劫案件,犯罪活动十分猖獗。犯罪嫌疑人夜间在各村屯流窜,并用随身携带的手电筒从窗外向屋内照射,发现男主人不在时,便破门进入室内实施犯罪行为。这几起恶性  相似文献   

9.
从本期起,本刊将进行“关于流窜犯罪的讨论”。随着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在人、财、物大流动的过程中,整个社会治安和犯罪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流窜犯罪,对社会安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四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是个极大的困扰。在流窜犯分子中,有很大一批以“两劳”释放人员为主体的职业型流窜犯;有以经商为掩护的兼职流窜犯;有以弃农经商涌入城市的农民索取型流窜犯。他们流窜范围广,涉猎面广,具有一定隐蔽性,作案手段残忍、狡猾.犯罪方式有暴力型、有设计型,对社会危害极大。为了进一步探讨流窜犯罪的规律、特点,加深对流窜犯罪的研究,如何扼止流窜犯罪,本刊将进行为期一年的讨论。热忱欢迎各地公安机关、公安科研、教学工作者参加讨论。来稿请自留底稿,字数以3000字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城乡之间的联系日益扩大,流窜犯罪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给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由于流窜犯罪的特殊性,给公安机关的侦查破案和打击犯罪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分析流窜犯罪的特点、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打击流窜犯罪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公诉机关在提起公诉时,首先要确定查明标准,即对犯罪嫌疑人有罪形成的心证达到何种程度;其次要确定证明标准,即公诉人对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证明能使或者预计能使裁判者的心证达到何种程度。确定了查明和证明的标准,才能够提起公诉。  相似文献   

12.
警察讯问未成年违法犯罪嫌疑人时应坚持特殊保护、公秘结合与专业讯问原则,具体做到慎用讯问、羁押和戒具,严格分别羁押,迅速简约和优先保护;讯问不公开与明确告知权利、适当成年人参加讯问相结合;并应确定专业讯问人员,对特殊未成年涉案人进行"心理测试",进行维权式讯问等,从而切实维护未成年违法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应用数学方法,能为公安侦审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将已知事实符号化,再运用推理规则推出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寻找犯罪嫌疑人;通过审讯人员向犯罪嫌疑人施加错觉信息的影响,把犯罪嫌疑人引入认知错误的概率误区,能促使犯罪嫌疑人供认犯罪事实;利用信息不对称使犯罪嫌疑人陷入“囚徒困境”利于各个击破,确定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4.
论经济犯罪在逃嫌疑人的缉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犯罪中犯罪嫌疑人的潜逃具有与传统刑事犯罪不同的一些特点,缉捕中应当针对犯罪嫌疑人及其身份都确定、犯罪嫌疑人及其身份都不确定和犯罪嫌疑人确定但是身份不确定三种情形,有重点地采取具体措施。对经济犯罪案件的缉捕还应当建立侦查协作,加强信息基础建设,不断摸索将潜逃境外、国外的犯罪分子缉捕归案的有效机制,并增强缉捕工作的科技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最近,从西昌市所发生的流窜盗窃案件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新动向: 窝主提供线索流窜犯挂钩流窜犯由于四处流窜对当地情况不熟,因而,在实施盗窃行为时,难免出现目标不准确、盗窃失手、“效益不高”的情况,同时又由于对事主情况不了解,存在着被发现抓获的可能。为了出手成功,流窜犯罪分子一方面改进自身作案手法,缩短在现场的逗留时间,减少被发现的可能。另一方而,又通过在流窜地作案期间认识的本地人了解作案目标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城乡之间的联系日益扩大,流窜犯罪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给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由于流窜犯罪的特殊性,给公安机关的侦查破案和打击犯罪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分析流窜犯罪的特点、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打击流窜犯罪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流窜犯罪是以犯罪为目的的,跨市县流窜作案的犯罪分子。深入剖析流窜犯罪的特点,将有助于我们探索、掌握流窜犯罪的规律,研究对策,对症下药,进行治理。在此,笔者仅从办案调查中所获的流窜盗窃案件的资料分析当前流窜盗窃案件的特点,主要有下列五点:  相似文献   

18.
流窜犯罪对整个社会的治安秩序危害极大。打击流窜犯罪是公安机关一项繁重的战略任务。当前流窜犯罪特点:1、日趋团伙化;2、作案目标向高层次、多样性发展;3、侵犯国家和集体财产的犯罪增多;4、销赃日趋公开化;5、向暴力型、智能型发展。公安机关应进一步加强户口管理,组织区域性联防,搞好阵地控制,建立情报信息网络,加强侦查破案,建立专职的打流队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初步分析了犯罪嫌疑人法律地位的内涵,论述了刑事立案、留置、紧急措施等同犯罪嫌疑人法律地位确定的关系,提出了立案只是确定犯罪嫌疑人法律地位形式起点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米兰达规则开世界先河赋予了犯罪嫌疑人沉默权,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已成为多数国家的做法,但米兰达规则确立的沉默权是否符合多数国家的实际情况则存在较大疑问。证伪方法是检验理论真伪与否的利器,可以采用证伪方法从理论和实例两重角度对沉默权正当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没有沉默权,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不会毫无章程可言;不赋予犯罪嫌疑人以沉默权制度,当事人完全可以对抗公权力以保护自己的应有权利。因此,我国新《刑事诉讼法》未规定犯罪嫌疑人享有沉默权并无不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