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我国十四年改革实践发展和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因而我们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经济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2.
宋淑瑾 《学理论》2013,(6):274-275
回顾和思考西方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我们不断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特别对当代青年学生——成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进程中的一代青年人来说,引导他们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并能客观理性地对待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肩负起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改革十年来青年的思想发生了一场深刻革命,那么显示这场革命的运行轨迹就是青年价值观的嬗变过程。因此,当人们把视野扩展到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层面,以及由此而伴生的广泛社会生活中去的时候,研究和认识青年的正常需求心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问题,从更深的层次上进一步地来把握青年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的价值观变化,就更有必要了。通过这种变化来认识和理解青年的行为特点,改变以往人们对青年的偏颇评价,消除青年自身常常因不公正评价而萌发出的一种无名的焦虑和不满,进而引导青年朝着有利于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的发展大步前进,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如何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关键和核心内容。本文从我国的工业化问题入手,通过分析目前的国际形势与发达国家工业化的经验教训,说明我国只有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才能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我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丁伟民 《理论探索》2004,3(4):10-11
邓小平在扬弃前人思想的基础上 ,客观地考察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提出了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直接动力的思想 ,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创新。在改革这个直接动力的牵引下 ,整个社会的动力系统有效地运行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预定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一大批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年,学科学用科学,积极推广新技术,逐步发展成为青年科技示范户。这些青年科技示范户,冲破了几千年来中国农村受封建传统观念束缚的堤坝,推动和促进了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的更新,青年科技示范户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给中国农村带来了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一) 青年科技示范户是农村改革的客观产物,充分展现了农村发展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已有青年科技示范户11,600多个。这些青年科技示范户一方面充分展示了当代农村青年的精神风貌,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相信科学,尊重知识;另一方面传技帮贫,带动了更多的农村青年以及广大农民学习科学技术,为农村发展商品经济显示了广阔的美好前景。青年科技示范户的成长和发展,受到社会形势和社会需要的强有力的推动。这是因  相似文献   

7.
5月16日和17日,一批在京的青年政治学理论工作者举行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发展青年学术讨论会”。会议受到了老一辈政治学者和中国社科院、中国政治学会的领导同志的关怀和指导。会议主要对以下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现代化是经济、社会、政治全方位的发展过程与会者一致认为:现代化的过程不仅包括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包括政治发展,因此,应对现代化做全方位的理解。我国当前面临的政治体制的全面改革不仅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我国政治发展中的一次飞跃,也已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入进行的必要条件。有的同志指出:现代化是贯穿中国近代历史的一条主线,我国建国后已经三次提出现代化问题,为什么前两次遭受了挫折,第三次又面临严重障碍,现在是进行全面反省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8.
现实研究与逻辑推演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以问题为导向,而问题则是客观的、历史性的,必须面对具体的现实起点。后者则可以从逻辑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出发而不影响逻辑的严密性。我国现代化实践的起点,即权威主体的建构。只有权威性主体才能有效推动现代化进程,才能培育制度、才能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成长。历史证明这一进程绝对不能像逻辑推演一样进行倒推。在我国的现代化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高度的政治自觉是这一过程有效性的保证,目标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以此为分析框架可以对我国改革历史进程进行理论阐释,同时避免了"理性经济人"、"国家与社会"等理论预设造成逻辑体系对现实实践割裂的缺陷,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现实性,因此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现实研究与逻辑推演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以问题为导向,而问题则是客观的、历史性的,必须面对具体的现实起点。后者则可以从逻辑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出发而不影响逻辑的严密性。我国现代化实践的起点,即权威主体的建构。只有权威性主体才能有效推动现代化进程,才能培育制度、才能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成长。历史证明这一进程绝对不能像逻辑推演一样进行倒推。在我国的现代化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高度的政治自觉是这一过程有效性的保证,目标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以此为分析框架可以对我国改革历史进程进行理论阐释,同时避免了"理性经济人"、"国家与社会"等理论预设造成逻辑体系对现实实践割裂的缺陷,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现实性,因此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科学理论的提出,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为了从理论和实践上更好地把握和运用它,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我们有必要对十多年来关于计划与市场理论的探索做一番回顾。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的最早提  相似文献   

11.
青年研究的目的,是科学地确认青年的状况,解释、预测和控制青年的社会行为。毫无疑问,青年研究的最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就是针对青年的社会心理问题所展开的研究工作。而在诸多的青年社会心理因素中,最能够帮助人们了解青年,解释、预测和控制青年社会行为的具有一般意义的因素,首先是青年的态度。在实质意义上,目前依赖社会调查方法所进行的有关青年社会心理问题的研究,归根到底都属于青年态度研究。这一事实,客观地决定了  相似文献   

12.
自古湘西穷。如今,在湘西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兴起了一场革命,240多万土家苗汉人民意气风发地向贫困开战。这场以开放改革为动力、以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换为特征的治穷脱贫的伟大的实践,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化社会的重大步骤,是民族传统的生活方式在新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变迁,进行自我调节、逐渐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这一急剧的社会变革,使千百年遗留下来的传统道德受到猛烈冲击,它突出表现在当代湘西民族青年的道德观念发生了令人瞠目的崭新变化,同时又明显地显示出了当代湘西民族青年道德观念行为的困惑迷失。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我国青年中出现了积极参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热潮。这种参与不仅仅是工业、农业、商业战线上的青年,就是广大学生也不同程度地转进发展市场经济大潮。其动力是十分强大。 第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青年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 众所周知,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青年只能按既定计划参与经济活动。青年农民只能种地,青年工人只能做工,在这样的状况下,基本上没有青年自由参与的舞台。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完全不同,打破计划,根据市场需求来组织社会生产。同时,国家还允许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合资经济等等。这就为青年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青年农民不再永远是农民,他们可以外出当工人,可以经商办企业、从事第三产业。青年工人队伍也在发生流动,  相似文献   

14.
人治与法治是两种对立的治国方略。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走人治之路还是走法治之路?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法治之路。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一条基本方针,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9,(11)
青年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生力军,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运兴。习近平对青年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多次讲话中为青年的发展指明方向。爱国,是青年学生应形成的最为本质的情感,在习近平青年观的指引下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观启发式培育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爱国主义教育既要培育学生的历史认知厚度、文化自信高度,又要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爱国主义元素潜入教学过程、社会实践过程、校园环境建设,启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极大地增加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党中央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这一总体布局,既在理论上体现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又在实践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又一重大突破和发展。在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重温和学习《资本论》中关于市场关系的思想,对于我们当前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没有使用过“市场经济”的概念,在《资本论》中也没有专门的篇幅来研究市  相似文献   

18.
《行政论坛》2015,(3):56-60
人类社会正处在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过渡的关键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该特征使得事物的时间性、周期性日益突出。公共政策系统在受到人类认知能力的客观有限性、政策制定主体的主观意识以及政策环境的复杂多变等因素的影响下,政策终结成为了保持整个系统动态循环的关键节点。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条件下,政策终结研究朝着实践层面、个体性层面以及多元化视角层面发展的过程,既体现出公共政策科学的自我完善,同时也是后工业化进程中公共管理实践所带来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青年研究不断深入,许多同志努力为社会提供了宝贵的信息,特别是在青年的婚恋、家庭领域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纵观几年来各地青年研究状况,可以说是蒸蒸日上。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社会的变迁必然地走在了青年研究的前面,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的改革都将青年的发展置身于新的、前所未有的社会环境中。新的社会环境及由此产生的新型的青年,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20.
王玖姣 《党政论坛》2012,(9):29-31,1
王玖姣的"社会管理创新视域中的公民社会"一文指出,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在多方面因素驱动下特别是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的过程中,一个全新的公民社会逐步成长,呈现出一些阶段性特征。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视域中我们如何认识中国公民社会?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在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探讨和思考这个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