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青年政治研究会筹备组在北京召开“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学术讨论会,有一百多名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参加。现将讨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关于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发言同志从四个方面讨论了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 (1)中国社会的改革,不是经济改革的独奏,也不是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二重奏,面是一部由经济改革,政治改革,观念文化变革交织而成的雄壮的交响乐。 (2)政治改革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不仅包括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而且也包括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后者除了为经济建设服务之外,还要保障政府决策的科学化,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使人们普遍具有的参加政治生活、影响政治决策的欲望得到满足。建设高度  相似文献   

2.
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现代公民意识是一种以权利与义务为统一体的意识观念结构体系,它彰显着“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以人的解放与自由为其伦理精神,是人的主体性在每个特定历史时空中的折射与反映,它在政治观念形态中的集中体现与根本要求就是“以人为本”的政治观,而这种政治观也正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上将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的合法性前提、核心理念、价值导向及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从1957年以来"左"的思想发展等方面深刻分析揭示了"文革"发生的原因;从阻滞经济发展,破坏民主、践踏法制,禁锢思想、戕害社会风气等方面指出了"文革"造成的灾难性后果;立足于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对"文革"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重温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关于"文革"的反思和评价,可以使我们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当下在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关于"文革"的言论。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社会科学论坛和《政治学研究》编辑部共同发起的、以青年理论工作者为主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发展”讨论会,于1986年5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共八十多人,著名学者李慎之、许崇德、龚祥瑞,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王焕宇和中央有关部门的同志也参加了会议,会议探讨了以下问题。一、应当把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工作尽快提到日程上来与会者认为,政治体制改革对全面改革能否成功关系极大,几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经济林制改革中所面临的一些障碍说明,如果只搞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自从经济体制改革从简单的农业经济系统过渡到复杂的城市经济系统之后,经济体制改革越出了单纯的经济范围,广泛地触及了现定的社会,政治、文化秩序、引发了许多潜在的社会矛盾,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感觉到我国社会种种弊端的根深蒂固和严重危害。要清除改革道路上的各种障碍,自然就提出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全面改革。改革任务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如何按照经济规律变革僵化的经济管理体制,而且取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6.
7.
就在这几天,风闻袁庚等蛇口党政企“要员”将与省市有关领导晤谈改革大计。蛇口一些具有“参与感”的人,兴奋点又被触动了。在旁观者眼中,这几年袁庚每迈出一步,都会引起蛇口一连串大动作。而事实上,更大的震撼在于:每一个大动作之后是深沉的反思,这在“高层次”的青年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一代有一代的烦恼和焦灼,但也蕴藏着希望。”一位蛇口青年这样对记者说。在内地青年对政改议论风生、异常活跃的时候,蛇口有很大部分人却不动声色地开始冷静地思索。在蛇口,政治体制改革的许多目标已经是活生生的现实,如民主选举和人民群众的监督,等等。了解孕育这一现实的种种因素及其概貌,有助于我们和蛇口人的反思发生碰撞,从中得到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某厂一位年轻技术员,因呈报上去的计划久久得不到回音,技术改造任务又急待完成,一气之下,跑到厂办公室发了一通脾气。这本是该厂领导的官僚主义所致,但几位领导反给他扣上“文革遗风”、“造反派脾气等大帽子。一翻老底,这位技术员“文革”中还果真当过几天红卫兵,这下更不得了了,厂领导勒令他停职检查,延长党员预备期一年。“文革遗风”目前确实还有,但不能不加分析地把一切不好的东西统统斥之为“文革遗风”。扫清“文革遗风”,必须搞清什么是“文革遗风”,什么是人民内部间的善意批评和不同意见,不可在清除“左”的思想影响的同时出现“左”的做法。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把“文革遗风”当作一个标签,到处贴用,似乎非如此,就显不出警惕程度之高。这种做法虽然省心省力,但长  相似文献   

9.
研究改革和完善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的任务,而且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一方面,《邓小平文选》为我们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思想财富。认真学习《文选》,对于进一步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有关政治和整个上层建筑的思想。指导我们搞好上层建筑中的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我国的政权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客观要求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人们都以满腔的热情投入这一变革之中。但也有来自两个方面的思想障碍:其一,是有的同志还没有从过去“左”的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他们歪曲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对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对改革和完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座里程碑 ,标志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执政党和国家治国的基本方略和目标 ,而且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一、要实现“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 ,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法治 ,作为一种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原则和方法 ,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早在 1978年 12月 ,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存在着两个方面的矛盾,或者说,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不适应。一方面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政治制度不完全适应;另一面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很不适应。现在的政治体制,总的说来,是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指导下,按照建国时期的实际情况和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经验建立起来的。按其实质和使命来说,是体现人民民主专政这个基本政治制度的。但是,这个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又是复制了主要由斯大林定型的苏联政治体制,同时还受到我国传统的封建主义的影响,因而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政治制度又不完全适  相似文献   

12.
如何加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已成为全党上下所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此我们认为: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固然离不开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灌输,但也离不开政治体制改革的积极推进。如果把灌输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软件”的话,政治体制改革就可称得上思想政治工作的“硬件”,一羽二翼,相得益彰。当前,加强和改善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意加快政治体制改革。一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体制改革也在积极稳步地推进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相比较…  相似文献   

13.
5月16日和17日,一批在京的青年政治学理论工作者举行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发展青年学术讨论会”。会议受到了老一辈政治学者和中国社科院、中国政治学会的领导同志的关怀和指导。会议主要对以下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现代化是经济、社会、政治全方位的发展过程与会者一致认为:现代化的过程不仅包括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包括政治发展,因此,应对现代化做全方位的理解。我国当前面临的政治体制的全面改革不仅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我国政治发展中的一次飞跃,也已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入进行的必要条件。有的同志指出:现代化是贯穿中国近代历史的一条主线,我国建国后已经三次提出现代化问题,为什么前两次遭受了挫折,第三次又面临严重障碍,现在是进行全面反省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4.
《团结》2003,(3):32-33
转型经济下的“非典”大局 乔其兴2003年5月9日在《国际金融报》上发表文章指出,中国经济转型期的社会特征,对疫情的防控有着独特的影响。这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区别所在。 首先,城乡二元制的社会结构使人口的流动率偏高。这在流行病发生时,不仅增加了疾病防控的难度,而且,由于“交通经济”产生的福利较少,所以,一定的程度上也隐含着资源配置的浪费。  相似文献   

15.
“后危机时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特殊历史时期。在“后危机时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为突出、反腐倡廉任务更加艰巨、大众政治参与要求将更加多元,这就要求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着力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权力运作体制改革、政治运行机制改革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被时代”的政治哲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时代"表征了一种社会精英、公权力和新闻媒体的共谋状态,社会精英和公权力通过对媒体话语霸权的掌控,将弱势群体的生存空间排挤得越来越小。"被时代"的出现,反映了社会弱势群体公民权的失落,这已经成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必须要加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规范公权力,恢复私权利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创建对话机制,增大草根阶层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化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是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它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过程等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倾向。政治文化对一个社会的政治有重要影响 ,政治系统也影响政治文化的形成 ,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分析政治文化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互动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江义高 《各界》2011,(10):89-91
“文化大革命”初期,“中央文革领导小组”号召红卫兵开展“革命大串联”活动,“煽革命之风”,“点革命之火”,推动“文化大革命”在全国范围内深入进行。数以百万计的红卫兵立即行动起来,南下北上,东奔西走,形成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气势。  相似文献   

19.
张素我  周海滨 《各界》2014,(12):89-90
1966年初夏,我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全国乱翻了天。 毛泽东在天安门多次接见红卫兵,父亲每次都看电视。天安门广场上“伟大”、“万岁”的标语到处都是,字写得特别大,非常显眼。父亲看了一个劲地摇头,但不说话。余湛邦一直陪伴在侧,他说,父亲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不是向来反对个人崇拜的吗?”  相似文献   

20.
30多年来,政界和学界从党政关系、政法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等角度提出了多种"突破口"观点。但学界选择的突破口与实际的政治体制改革切入点有一定差距,对推动政治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的理论指导作用一直不强,原因在于理论界选择的突破口多从静态的权力分配结构入手,对民众的意愿把握不够,对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中官民双方共同认可的动力认识不足。从十七大以来的改革攻坚实践看,今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应该以逐步推进财政民主化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