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公民的公德意识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社会公德缺失现象也大量存在.其原因在于经济潮流带来的错误导向、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社会成员普遍缺乏规则意识等.要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就要针对以上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公德新风尚.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生活准则。社会公德缺失的现状呼唤着建设社会公德的良性运行机制,社会公德建设良性运行机制离不开公民意识、公德意识、法治意识等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生活准则,社会公德缺失现状呼唤着社会公德建设良性运行机制,社会公德建设良性运行机制离不开公民意识、公德意识、法治意识等途径。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人熬不住牌瘾聚会,有人忘了报告行程。虽然有关方面三令五申、苦口婆心,却屡屡出现因违反相关政策受到处罚的事例。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规则意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大到国家治理、社会运转,小到职场竞争、家庭生活,规则存在于各行各业、时时处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意识,是个人私德的底线,也是社会公德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社会公德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社会公德水平呈下滑态势,公民的公共道德意识淡薄,轻视道德教育的倾向严重存在。本文从公德现状及原因分析人手,提出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手段应该是,从教育人手;利用网络新兴媒体;突破传统机制,加强立法、合理社会赏罚。  相似文献   

6.
公民意识、公共精神、公共文明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民素质高低和社会风气是否优良的重要杠杆.从公民意识到公共精神再到公共行为文明是社会公德建设的基本视角,也是建设现代公共文明的基本视角.增强公民意识是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建设现代公共文明的前提和基础;培育公共精神是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建设现代公共文明的关键和核心;养成公共行为习惯是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建设现代公共文明的目标和愿景.  相似文献   

7.
张晓娜 《世纪桥》2016,(7):73-74
社会实践的发展、公共生活领域的拓宽使公德及其教育具有迫切的现实需要。然而,我国仍存在公德心缺失、人情泠漠等不良现象,社会公德教育陷入困境。在社会治理视阈下,社会公德教育深刻影响着社会治理主体主体性的发挥和社会治理环境的优化。要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迫切需要强化社会公德教育的主体意识和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途径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大学生群体社会公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现象主要表现为:"个性自私化,漠视公共和他人利益","个性自由化,公德意识淡漠","集体意识谈薄,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等.因此,公德教育开展的途径要求:"内容上要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形式上要由'灌输教育'向'养成教育'转变","方法上要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过程中要适当引入‘同辈教育'".  相似文献   

9.
福州市民的社会公德素质与福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福州市民的社会公德状况还存在一些问题,要完善社会公德规范,采用奖惩并用的方法强化市民的规则意识,政府要主导着力解决公德建设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以不断提升市民的社会公德素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不容乐观,不善与人沟通相处、生活自理能力低、社会公德与公益意识不够、缺乏高尚的生活目标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弘扬教育的人文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核心,也是塑造国民性格、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秩序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但目前我国的信用秩序不容乐观。信用秩序失衡有多方面表现,形成的原因主要来自体制方面、制度方面和文化方面。为此,必须构建我国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和社会信用评级体系,在全国形成“信用就是生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12.
我国对社会公德的反思与建构已历百年,如今公德缺失问题伴随公共生活的增加而越发明显,不良影响日益显著。在公共治理的理论视野下,社会公德的缺失直接影响国家软实力,抬高公共生活成本,影响社会和谐,降低公共生活质量。社会公德问题的长期存在既有历史与文化的原因,也有现实与社会的原因。社会公德的治理,需要以培育建构公共精神为根本,以国民教育的文明养成为基本途径,以"新市民群体"的文明普及为重点,既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引导监督作用,更要加强针对性的专项治理。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公德     
前不久,光明日报在《每月聚焦》专栏中就公民意识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则就公民公德问题进行了系列报道。中央几家主要新闻单位密切配合宣传社会公德,社会反响强烈。 社会公德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表征,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二届六中全全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高校校园社会公德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初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刘国栋 《学习月刊》2011,(24):121-122
公民是当代社会生活的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力量.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他们的公民素质.使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力量.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着重强调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精神文明建设要从身边事抓起,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类似“办事难”的现象时有表现。本刊将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解决办法等展开讨论,欢迎读者来稿  相似文献   

17.
樊华 《世纪桥》2009,(11):64-64,73
社会公德作为道德的一种,必然具有道德的一般特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经济关系的制约同时并受相应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要正确探析中国传统社会公德缺失的社会文化原因,必须从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入手去求得答案。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党必须进一步强化执政意识和巩固执政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宁 《探索》2001,(5):30-33
十年前苏共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缺乏强烈的执政意识.刚刚步入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执政意识弱化、执政地位面临中击的现象.为避免重蹈苏共覆辙,在新世纪,中国共产党要能继续执政、执好政,首先就要有强烈的执政意识和执政愿望.本文分析了党的执政意识淡化的现象及原因,着重提出了强化执政意识、巩固执政地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谢金林  陈冬梅 《求实》2004,20(5):75-78
社会公德问题的本质是社会制度合乎正义的安排与伦理建构。社会公德是公共生活的道德要求 ,与市场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解决了公平与效率问题 ,另一方面又培育出社会公德的忠实遵守者 ,为当代社会公德生成、培育创造了条件。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断发展与完善之中 ,当代中国社会公德问题才可以得到根本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我们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今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再次强调“中国的现代化绝不仅仅指经济的发达,它还应该包括社会的公平、正义和道德的力量。”回首现实,国人的诚信意识、道德意识正在弱化和丧失,诚信建设、道德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