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之一.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在人类社会刑罚理念和监狱执行刑罚上的创新体现了人类刑罚制度文明进步的进程.21世纪,我国监狱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为指导思想,在监狱工作改革中实现对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的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罪犯心理矫治作为改造罪犯的四大手段之一,在监狱改造工作中对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和服务监管安全发挥着积极作用.这种方法既是开展罪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也是对罪犯进行心理咨询与矫治、预防罪犯心理疾病发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界定"改造内容",是理论界和行刑实践中一个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课题.时至今日,"改造内容"仍没有一个权威定位.判定改造内容应坚持本质性、普遍性、准确性、可知性准则.将"改造内容"界定为罪犯个体错误的世界观应是准确而科学的定位.改造罪犯世界观的关键是要把握好揭示、改造与巩固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本项研究在根据监狱工作实践和理论探索成果编制出罪犯监管改造、教育改造和劳动改造质量标准的基础上 ,运用这些标准对某监狱 5 2 9名罪犯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罪犯年龄与改造质量成反比 ,罪犯文化程度与改造质量成正比 ,短刑犯的改造质量相对较差等 ,这为在改造罪犯工作实践中科学测定罪犯改造质量管理 ,有针对性地加强罪犯改造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改造罪犯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 ,提高改造质量必须走罪犯改造工作社会化的道路。要实现罪犯改造工作社会化 ,就要树立“宗旨意识”等四种意识 ;处理好“罪犯改造工作社会化与监管安全之间的关系”等三个关系 ;做好“整个社会力量”等五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6.
女犯是罪犯群体中的特殊部分,由于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与男性不同,在监禁状态下有其自身的特点。研究女性罪犯的改造特点是监狱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多年来,女性罪犯改造研究工作十分薄弱,这项工作亟待加强。因此,要从提高女性罪犯改造质量、强化监狱学以及妇女学的角度,重视女性罪犯改造制度研究,并建立一门新的学科——女性罪犯改造学。  相似文献   

7.
论罪犯改造活动中的罪犯本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罪犯改造活动中,应该确立以罪犯为本位的观念。罪犯本位的提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符合罪犯思想转化规律,是对新中国监狱改造罪犯精神的提炼和升华,符合并引领行刑发展的进步趋势。反思以往的罪犯改造活动模式,是以监狱工作干警为本位,为改进这一模式,就应从以监狱工作干警为本位转为以罪犯为本位。在罪犯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上,确立权利本位的取向;根据罪犯在改造活动中的特点确立他们的主体地位;多向激励,重新点燃他们心灵之光;监狱工作干警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尽快适应角色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论以德治监     
以德治监是以德治国思想在我国监狱工作中的具体贯彻和实施,是当前我国监狱全面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迫切需要。坚持以德治监对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监狱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德治监与依法治监是一种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德治监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树立良好的监狱党风、政风、警风;培植良好的罪犯改造风气,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大力提高监狱人民警察和罪犯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以及弘扬监狱的真善美,体现监狱的进步、人道与文明等。  相似文献   

9.
当前罪犯改造新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首要标准”的提出,在监狱工作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对罪犯改造的新方法、新措施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使罪犯教育改造工作在管理改造、劳动改造、心理矫治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监狱在押罪犯权利的程序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修订监狱法时,应当明确规定,对罪犯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适用<行政处罚法>.具体适用的形式、条件,可参照<行政处罚法>,用相应的法条予以明确规定.监狱在具体适用监狱法第58条时,可适用我国<行政处罚法>第5章的相关规定,使监狱对罪犯适用行政处罚时,罪犯的权利能够由程序制度保障行使.  相似文献   

11.
监狱对罪犯的改造工作,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较前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数据显示重新犯罪率却没有相应地降低。重新犯罪率的高低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控制能力与水平,却不能科学、准确地反映监狱改造罪犯的质量。监狱改造质量的高低与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高低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重新犯罪率不是评价监狱监管工作质量的唯一标准,重新犯罪率可以作为衡量监狱改造质量关系的一项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看守所是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重点基层,其监管工作是公安工作的基础工作。分析在押人员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改造,不仅是配合保障审讯审判工作顺利进行的需要,也为保障看守所安全羁押看管工作所必需;同时也是看守所监管人员的重要基本功。在押人员心理特征的影响因素有犯罪的法律事实,监管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以及其本身的个性特点。在押人员的心理特征主要有挫折因素导致的认知失调,幻想侥幸心理,自相矛盾心理,趋利避害心理。  相似文献   

13.
构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社区矫正代表着罪犯处遇的未来走向 ,但我国当前社区矫正的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 ,加紧社区矫正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已成当务之急。应当构建完备的立法、科学的裁量机制和健全的执行体系 ,以保障和促进社区矫正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极少数抗拒改造、行为恶劣的罪犯实施严管是保证监狱改造秩序,促进这部分罪犯改恶从善的必要惩戒措施,就狱内违法违纪的惩戒而言,它的指向并非是绝大多数积极改造的群体,它涉及刑事处罚的再犯罪毕竟少之又少,故严管措施确有其主流手段及相对严厉的惩戒效能。但是我们越来越体会到执法管理者的力不从心,严管罪犯的"不过如此"心态,严管效能渐趋式微。通过数据统计和理性分析,从宽严相济的视角出发,在罪犯心理、监狱相关措施、执法体系及教改手段等层面进行诱因探求,并在对策层面作一些探索,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培养身心健康、重新适应社会的守法公民是监狱罪犯教育追求的目标:当前我国传统的行刑制度和行刑理念,使罪犯教育缺乏针对性、适应性、科学性。确立现代、科学的罪犯教育理念,构建科学化、社会化、个别化的罪犯教育体系是提高罪犯教育效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在和谐社会视野下,服刑罪犯的同居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从理论上说,服刑罪犯同居权是尊重和保障基本人权的宪法原则的依据和体现,是罪刑法定原则的自然延伸。服刑罪犯同居权的实现是其生理上的现实需要,也有利于矫正罪犯,构建和谐社会。服刑罪犯同居权的实现,要从服刑罪犯的受益面与监狱自身的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行刑文化及行刑制度与儒家传统慎刑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蕴含于其中的合理性因素,如鼓励宽仁治狱;法、理、情相统一的囚犯教育感化制度;录囚制度等。文章旨在通过分析中国传统行刑文化价值核心及其对古代行刑制度的影响,探索其中的合理成分,为当前的行刑制度改革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8.
保障被监管人员的合法权利,是公安监所的重要职能.近年来,我国公安监所在人权保障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一是健全了被监管人员权利保障的法律体系;二是实行了被监管人员权利保障的有效措施;三是提高了满足被监管人员权利需要的物质保障水平;四是建立了被监管人员权利保障的监督机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安监所人权保障工作也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加强人权教育,提高监管民警和被监管人员的人权意识;加强立法建设,健全保障被监管人员权利的法律制度;加强监管执法监督机制建设,确保被监管人员权利得到真正保障.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的所有制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所有制改革,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调动劳动者和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保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但是所有制改革既增加了人们的收入也拉大了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如果任其发展,将会严重影响到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犯中的短刑犯在服刑前缺乏约束,游荡社会,造成在服刑过程中呈现出态度散漫、自觉改造较难、急功近利、改造积极性差的新特点。我们必须在重新认识短刑犯特点的基础上,正视短刑犯教育改造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增强刑事奖励的时效性,重新审视我们对短刑犯的教育改造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