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票据:经济秩序的保证本刊编辑部票据,作为商业信用的载体,在现代国际、国内经济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作为交付、汇兑和信贷工具,可以节省流通中货币的使用量,提高流通中货币的利用效率,因此具有“商业货币”的功能。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的票据制度较之以前,...  相似文献   

2.
论票据时效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票据是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信用工具和支付工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票据作为信用工具和支付工具将会大量使用。在票据流通的过程中会出现票据持有人不能依据票据行使权利,获得票面金额的现象,其原因之一在于:票据权利人在规定的时效期间内没有行使其票据权利,从而...  相似文献   

3.
票据行为无因性原则是各国普遍承认的票据法上的重要原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有积极意义,理应为我国票据法采纳。本文从理论探讨及现行票据法的得与失等方面进行分析,来推动我国票据立法,以便更好发挥票据的流通及信用功能,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日票据拒付处分制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群 《法学论坛》2006,21(5):131-138
票据是典型的有价证券。票据之所以能够快速进行流通、实现安全转让,主要是有赖于该票据背后的信用支撑,因此票据信用研究至关重要。日本的拒付处分制度,对于维持票据的信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建立社会的诚信体系,可是我国票据尚无类似日本的那种制度,所以介绍、分析比较和中日之间的区别,借鉴日本的先进做法,对于建立我国票据信用制度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刘涛  张爱桃 《山东审判》2003,19(5):95-96
票据的基础是信用,重在流通。流通是票据的生命。要实现票据的流通,其前提就是转让票据。转让票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人们所熟悉的背书外,还可以通过“单纯交付”、继承、公司合并、参加付款、强制命令等方式进行。本文重点分析“单纯交付”转让票据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所谓票据的“单纯交付(Simple Deljvery)”,是指持票人将票据交给他人占有,转让票据的一种法律行  相似文献   

6.
票据保证是为补充票据债务人的信用,维护票据安全,促进票据流通而设立的制度,各国和各地区票据法都对票据保证做了规定,但略有不同。希望通过立法比较,从中借鉴国外和境外的相关制度和经验,以期对完善我国的票据保证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正> 一、设立票据诉讼程序的必要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票据的流通和使用日益广泛,诉诸法院的票据纠纷案件将呈上升趋势,形势要求我们改革现行的票据纠纷的审理程序。按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票据纠纷案件当通过普通诉讼程序审理。其程序复杂,诉讼时间较长,难以发挥票据的支付、信用、结算、融资功能,不利于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此,我们建议,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重返关贸总协定的需要,应改革我国现行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8.
票据,在现代社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凡经济往来、商业交易,都是利用票据的支付、结算、汇兑和信用等功能才得以快捷、顺利完成。票据之所以能发挥如此强大的功用,是与其证券书面和特殊的转让方式密不可分的。票据不同于股票,它是一种设权证券。在票据书面作成之前,票据权利并不存在,当出票人在票据进行出票文句的记载、签名并交付,票据权利始发生。票据流通过程中,可能在某一环节出现票据上所体现的意思表示与真实商品交易关系不符,此时票据法侧重保护票面上的权利人。但对于所牺牲的真实权  相似文献   

9.
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是指用哪一个国家的法律调整发生在我国境内的涉外票据的法律冲突。这种法律冲突是由于不同国家的法律对同一问题作了不同的规定而发生的。对此类法律冲突国际上通行的作法,就是通过国内立法确定可以适用的准据法(又称法律冲突规范),承认外国法律的域外效力。为了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的需要,充分发挥票据的经济功能,尤其是流通功能和国际结算功能,保障票据在对外经济贸易往来中流通和使用的方便与安全,切实保护票据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票据法第五章专设八条,明确规定解决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
票据是国际、国内商事交易中重要的支付手段和信用工具 ,“是商品交易的血管里流动着的血液”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世界经济贸易的交往日益频繁 ,票据的使用也会更加广泛。然而 ,在实践中常常出现票据伪造的问题 ,严重影响着票据信用和票据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有关对伪造票据法律后果的认定和处理 ,一直是各国票据法乃至国际票据统一立法的难点。因此 ,如何规范票据伪造行为 ,对于减少票据纠纷 ,保障交易安全 ,促进票据流通 ,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体现票据法秩序、自由、公正和效益的角度出发 ,拟对票据伪造问题作如下探讨。一、票据…  相似文献   

11.
建议增设票据诉讼程序刘秉锋,黄鹤按照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票据纠纷案件当通过普通诉讼程序审理。其程序复杂、诉讼时间较长,难以发挥票据的支付、信用、结算、融资功能,不利于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普通诉讼程序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票据和票据纠纷的...  相似文献   

12.
票据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流通媒介,其流通的安全性与票据当事人的利益息息相关。促进票据流通和保障交易安全是票据法的两项基本立法宗旨,但在现实交易中,二者有时会产生冲突,为了实现票据流通的经济功能,安全性问题常常会被忽视或牺牲,这是不利于交易当事人的。本文从票据无因性制度与空白票据制度着手,阐述了我国现行票据法律制度的相关设计及其安全性问题,并提出了立法完善建议,以实现既维护交易安全,又促进票据流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叶永禄 《法学评论》2007,25(3):93-10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票据作为支付工具和结算手段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实现,其信用功能、流通功能和融资功能也越来越得到了加强。伴随着票据在我国经济交往中越来越广泛地被采用,各种与票据相关的纠纷也在逐渐增多。这些票据纠纷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妥善合理的解决,不仅会给当事人造成直接的权利损害,而且会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并未规定票据诉讼的特别程序,而普通诉讼程序的设置又没有充分考虑票据和票据纠纷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其审理程序复杂,诉讼时间较长,不利于票据纠纷的及时、有效处理。故此,必须通过立法加以完善。本文通过对票据纠纷之特点的分析,借鉴国外对票据诉讼的立法经验,对我国设立票据诉讼特别程序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设立我国票据诉讼特别程序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票据立法的基本构想张玉坤,成延洲票据作为国际通行的结算和信用支付工具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得到极为广泛的运用。特别是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商品交换规模日趋扩大,票据的功能和使用越来越广泛,票据关系也随之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比较健全的票...  相似文献   

15.
国际通行的背书制度概述卢仿杰票据背书是指票据持票人在票据背面签名,是流通转让给他人的附属票据行为。票据的特点在于流通,而流通的基础是自由转让,背书是票据转让的主要方式,因此背书是票据制度的核心。本文试就国际通行的背书制度的法律特征略加论述,以图对我国...  相似文献   

16.
论票据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票据保证汪世虎票据是现代经济生活中主要的信用支付工具,为确保票据债务人到期能够履行自己的义务,保障票据的流通性与安全性,增强票据的信用,各国票据法均规定了票据保证制度。我国票据法在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借鉴国外有关立法,对票据保证也作出了规...  相似文献   

17.
票据具有无因性和流通性,在经济活动中频繁地流通转让,有利于商品交易和融通资金,可以充分发挥其流通功能、支付功能和融资功能。正因为此,票据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流通中的票据也会因为被盗、遗失或灭失等原因,导致权利人的票据权利不能得到顺利实现。本期登载《汇票被恶意除权时真正权利人可提起民事侵权之诉》、《票据除权后合法持票人行使权利之途径》两篇案例,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一、票据丧失的救济及公示催告程序的概念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要求流通领域更加广泛,流通的内容更加多样化,流通的手段也更加灵活。这样,票据制度就在我国飞速发展起来。票据在我国经济建设中适用范围日益广泛,发挥着支付、信用、结算、融资等重要作用。但在日常经济生活中,常常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票据丧失的情况。所谓票据丧失,是指票据持有人丧失对票据的占有,包括绝对丧失和相对丧失。前者指票据的毁灭、被焚、毁损等;后者指票据的遗失、盗窃等,即票据非依占有人的意志而失去占有。票据一旦丧失,权利人就无法行使票据权利,而且票款有被人冒领的可能,危及权利人的权利。所以,各国票据法都规定了票据丧失的救  相似文献   

19.
中外汇票背书制度的立法研究●阮赞林背书是指汇票的持票人为转让票据权利于他人为目的的一种票据行为。票据的特点在于其流通,离开了流通性,票据便失去了其作为票据的特点。票据流通的基础,又在于票据的转让,即票据权利的让与。因此,背书是汇票的最基本特征之一。在...  相似文献   

20.
票据无因性包括外在无因性和内在无因性。外在无因性表现于要式性,实现票据的支付和汇兑功能;内在无因性表现于文义性,为票据的信用和融资功能服务。我国票据立法应坚持无因性、要式性和文义的统一,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应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