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1945年7月16日,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主持研制这项“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获得了“原子弹之父”的美誉。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世界,主持研制这个项目的中国科学家是谁呢?谁是中国的奥本海默呢?由于严格的保密,中国一直没有做公开报道。外国人呢……“外国人不会猜呀!”2022年4月清明节的时候,央视《面对面》栏目制作了一期“我的两弹一星父辈”节目,在谈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主持人董倩与“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之女王遵明有一段这样的对话:王遵明:“当时美国的报纸上就登了我父亲的事。”  相似文献   

2.
他,作为我国早期开展航天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领导并参与了我国导弹和原子弹自动化测试系统及人造卫星控制系统等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制工作,由此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他,作为我国著名的卫星控制专家,创造性地运用三轴稳定姿态控制系统.使我国自1975年以来的10余次返回式卫星发射均获成功,而美国在试验返回式卫星的初期,经过多次挫折,直到第13颗才顺利回收; 从“东方红一号”到“一箭三星”、返回式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等,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和进展都浸透着他辛勤的汗水和心血,现在,作为“863”计划的倡导者之一,他仍在为我国航天高科技的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3.
作为“两弹一星”元勋之一,周光召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研制,他将自己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中国的国防事业。风雨几十年后,作为经历过“两弹一星”时代和改革开放时期的科学家,周光召在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时,用三个字做了概括:平常心。“我想应该有一种平常心。  相似文献   

4.
提起中国的原子弹,大家都能想到钱学森,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钱三强等“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其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还有许许多多默默奉献,与原子弹有过景密接触的热血青年。杭州老人吴银强就是其中的一位。自从他走出学堂之后就一直协助钱三强、邓稼先等研究“两弹一星”,并亲自参加了我国成功引爆第一颗原子弹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2月22日上午,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会见。当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坐着轮椅入场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是92岁的孙家栋院士,“两弹一星”元勋、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这久久不息的掌声,是人们发自心底的敬意。作为我国卫星事业和深空探测事业的开拓者,孙家栋被称为中国航天的“大总师”: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总体、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相似文献   

6.
<正>2023年7月26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迎来了自己102岁的生日。这位中国科研史上的传奇人物,是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总体方案的设计者和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也是我国空间返回技术学科的带头人和空间事业的开创人之一。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特别是“两弹一星”等尖端科技,是周恩来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亲自领导创建和发展起来的。他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领导,从宏观方面的战略决策,到微观方面的组织实施;从科学研究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到科研机构的组建,科研人员的调配、培养;从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到主持重大项目的攻关、各方面的协作,都倾注了智慧和心血。尤其是“两弹一星”的试制成功,他付出了巨大的精力。  相似文献   

8.
《湘潮》2020,(2)
正在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册上,有一位20多年不为人知的神秘人物,他就是我国金属物理学家、核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能宽。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研制过程中,陈能宽领导核装置爆轰物理、特殊材料以及冶金、实验核物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组织并且参加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以及核装置球面起爆的方案制定和研究,成为我国核武器爆轰物理学的开拓者之一。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陈能宽同钱三强、朱光亚等核科学家为祖国核工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胡新民 《党史博采》2022,(12):52-57
<正>“两弹一星”工程的成功,不仅使我国的国防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广泛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既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勇攀高峰的空前壮举。在“两弹一星”工程实施过程中,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过程尤为曲折。它启动于1958年“大跃进”,1959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原因“下马”;1965年再启动,但不久“文革”运动不期而至。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0月15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长征二号F火箭的托举下,将我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10月16日,内蒙古四子王旗,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平安着陆;10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载人飞船“神舟”及其运载火箭“神箭”,被授予“中国第一世界名牌”称号。如此巨大的成功和荣誉,令全世界对“神舟”、“神箭”的主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给予更多的关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一家具有光荣历史的国有独资特大型企业。在它47年的历程中,书写了震惊世界的“两弹一星”辉煌,记录了成功发射五艘飞船、60…  相似文献   

11.
钱学森是我国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应用力学、喷气推进、工程控制、物理力学和系统工程领域的科技成果,在火箭、航天、“两弹一星”领域的卓越贡献举世瞩目。他为我国科技情报事业也作出过重要贡献,被誉为“我国国防科技情报事业的导师”。我的父亲江涛和他的战友们对此深有感悟,在《钱学森科技情报工作及相关学术文选》(以下简称《文选》)、《仲国情报学百科全书》等文献中有详细记载。  相似文献   

12.
钱学森是享誉全球的中国科学家。他对新中国的高科技,特别是对“两弹一星”和航天事业的开拓创建与飞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991年,钱学森80大寿,为了表彰他对我国高科技的杰出贡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特授予他“国家杰出科学家”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3.
《求是》2012,(7):2
"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院士,1957年踏上共和国导弹研制的征程。在他的主持下,中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实现了我国军事装备史上导弹运载技术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东风二号"取得圆满成功,翻开了我国导弹发展史上自主研制的新一页;中国首  相似文献   

14.
<正>在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有这样的内容: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取得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杂交水稻等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并且研制成功“两弹一星”。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时获得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的八位中,有五位是老一辈的科学家。袁隆平和屠呦呦分别从事杂交水稻和青蒿素的研究,于敏和孙家栋是“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黄旭华是研制核潜艇的功臣,核潜艇实际上也是“两弹一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朱光亚,我国核武器研制和国防科技工作的主要组织者之一,从1955年我国决定发展原子能事业起,一直在核技术领域担任领导工作,先后参与领导了我国原子弹、氢弹、中子弹以及同近程、中程、远程、洲际导弹相配套的几乎所有核弹头的研制工作,为铸造我国强大的核反击力量,为国防尖端科技事业的创立和发展,建树了不朽的功勋。朱光亚曾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协主席等职务。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与核物理结下不解之缘朱光亚祖籍武汉,1924年12月25日出生于湖北宜昌。他在上中学的…  相似文献   

16.
<正>李俊贤,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洛阳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原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火箭推进剂创始人之一、聚氨酯奠基者之一。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天,他用一流的科学技术,为我国的火箭、鱼雷、卫星等高端科技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2021年李俊贤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相似文献   

17.
齐琪 《保密工作》2022,(8):35-38
<正>2018年11月17日,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院士病逝,享年101岁。根据其生前嘱托,骨灰葬于新疆马兰烈士陵园,《创新·拼搏·奉献——程开甲口述自传》被放进墓穴,与之陪伴。这是程开甲认为最能真实记录自己科学人生的传记。它的主要整理者就是本文的采访对象熊杏林。“程先生一辈子都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已经意识模糊。我去探望他时为他读书,当看到书中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铁塔的插图时,他的眼睛突然亮了。我急忙问他,能不能告诉我塔顶上放着的东西是什么?他十分清晰地回答,原子弹。”  相似文献   

18.
钱江 《世纪风采》2024,(2):44-47
<正>数学是“两弹一星”元勋的共同热爱“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包括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章”,表彰他们在此事业中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使聂荣臻元帅对加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迫切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正因为如此,在1956年中央征求他对工作安排的意见时,聂帅毅然选择了主管科学技术工作。他为“两弹一星”的研制殚精竭虑:三年困难时期,聂帅毅然决定以自己的名义向各大军区“募捐”,让他们尽快拨给国防科研战线一些副食品。就在聂帅向各单位发出呼吁不几天,时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郑维山到医院看望他。聂帅又专门讲了“募捐”的事,他半开玩笑地说:“我知道你们的家底,你们有生产,有东西,你一定要拿出一些来。你  相似文献   

20.
《求是》2005,(15)
朱光亚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我国科技事业和国防科技战线卓越的组织领导得之一。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他和许多著名科学家一起负责并组织织领导了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工作,组织领导了历次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参加了历次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工作,参与了国家“863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为表彰其对我国科技、国防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朱光亚“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4年12月,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我国家天文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正式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