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8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七年来执政党建设经验进行了总结,制定了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提出加强执政党建设问题,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重温八大历史,对当前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八大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保证了党的理论基础的先进性党的先进…  相似文献   

2.
党的八大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是全党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八大有关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文献和大会发言,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方面总结了党的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许多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原则、方法和措施等,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四、八大党章一九五六年,在党已经成为执政党,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全面开始时,党召开了八大。这时,党的组织已经分布到全国各地区,党员人数比七大时增加了八倍,达到一千一百万人。执政党的地位使党遇到了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4.
《求实》2014,(Z1):20-22
<正>党的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和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刚刚起步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八大科学地分析了党所面临的形势,正确地制定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进一步发展了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理论。这不仅为丰富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理论作出了贡献,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一、科学地分析了形势和党的历史地位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一、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分期 建国后刘少奇对执政党建设的探索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到党的八大,其主要标志是刘少奇初步总结了执政党的经验。第二阶段是从党的八大到1962年初的七千人大会召开之前,其基本特点是党的工作出现了较大的失误。第三阶段是从七千人大会的召开到文化大革命的兴起,他被迫离开工作岗位。这一阶段集中表现为他对执政党建设教训的吸取。如果说第一阶段是刘少奇理论探索的高潮,那么第二阶段就是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低潮,而第三阶段则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党的八大前后,邓小平分析了我们党执政后面临的新考验,总结了党执政后的新经验,提出了执政党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坚持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自学地接受党内外监督等富有远见的思想,对执政党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共八大是建国后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对完善和加强执政党建设,尤其是党内民主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党内民主理论及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开拓性的成就,指明了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方向。考察八大的党内民主建设对于今天我们加强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八大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执政党的角度阐述党的建设是八大会议的一个特点。八大对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做了重要的探索,对我们今天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理论发展开端于党的八大;曲折徘徊于九、十、十一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十二、十三、十四大是飞跃时期;进入世纪之交的新阶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体现在十五、十六、十七大。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理论显示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即继承性、时代性、曲折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执政党建设理论创新取得的重大成果,包括邓小平党建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党建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思路分别进行回顾和梳理,从中思考加强执政党建设对回答和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目标取向。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不仅开启了中国独立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航程,而且指明了中国共产党由现代化革命党向现代化执政党转型的党建方向。八大对于党的执政环境的全面分析、执政党建设内容的基本规定以及国家建设方略的总体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执政党的制度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均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特别要注重制度建设”。注重制度建设是邓小平在执政党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姓内容和突出特点,是对毛泽东建党思想的重大发展和创新,拓宽了党的建设的领域。对党和国家政权建设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一、注重制度建设是邓小平在深沉的历史反思中作出极其宝贵的结论。首先,邓小平同志鉴于我们党面临执政地位出现的新问题而提出要注重制度建设。邓小平同志在1953年党的八大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赶考"精神--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初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志  付敏  李中一 《探索》2006,4(2):13-16
从七届二中全会到党的八大,毛泽东以“赶考”精神对党的执政能力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他提出的“两个务必”的思想、民主和科学执政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念以及防腐倡廉的方针等,成为这个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些初始思考促使我们党取得了执政党建设的初步成就,同时也为现阶段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王双梅 《党的文献》2003,4(1):47-54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 ,在新中国建立后 ,始终注意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在建国初期、八大前后和“七千人大会”前后 ,党中央把执政党的建设工作列入经常的重要议事日程 ,采取许多有力措施 ,使中共保持了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从而保证了中共率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伟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八大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从历史的进程看,八大在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八大是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历史起点;八大是党的执政意识形成的起点;是执政目标制定的起点;是党的功能转型的起点。  相似文献   

16.
中共八大以其对国内形势和中共党基本状况的准确判断,为党采取加强自身纯洁性建设的正确举措确立了基本的政治前提和基础,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果。时至今日,党在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纯洁性建设的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仍然有着中共八大举措的影子,因此,回顾与总结中共八大有关执政党保持纯洁性的举措,仍然有着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内的执政党的建设有许多方面的内容,党的执政理论方面的建设是其中之一。这一命题自胡锦涛同志提出之后,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并成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认为必须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并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的基本内容,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8.
党的建设是我们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个重要的法宝。我们党取得全国政权后,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1956年召开的党的八大,虽然对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提出许多好的意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重要意见在会后没有得到有力的贯彻,因而这个问题在实践中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又给党的建设带来了新问题,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如何加强党的建设,使我们党经得起执政的考验和改革开  相似文献   

19.
姚桓 《新视野》2006,(5):7-8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八大,通过了新党章,其基本精神是七大党章精神及各项规定的逻辑发展。然而在具体内容上却有很多的改变,在两个基本方面对执政党建设进行了探索:一是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二是在执政党的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由于各种原因,八大开始的探索被打断,给中国共产党人留下了永鉴后世的教训。  相似文献   

20.
朱德在中央直属系统(党、政、军、群)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联席会议上的讲话,是朱德留给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重要文献,是朱德执政党建设思想的重要文献。研究他在中央直属系统(党、政、军、群)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联席会议上的讲话的两个不同版本,能够为推动朱德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提供一些文献资料,提供一定的思路,对于深化朱德生平思想研究,拓展朱德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对于正确解读中国共产党在一个历史时期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的态度和思考,而在另一个历史时期对那某个问题、某个事件的态度和思考等问题,都有着相当的历史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应当重视朱德在中央直属系统(党、政、军、群)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联席会议上的讲话的两个版本,并对它们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