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晴 《党政论坛》2008,(8):45-45
法国总统萨科齐日前在传统的外国驻法使节新年招待会上语出惊人。他说,冷战结束后一度形成的“单极世界”局面已经结束,数年前流行的“超级大国”一词业已过时,世界财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新平衡”过程,多边政治和经济机构改革势在必行,未来30年至40年内,世界将进入“相对大国”时代。  相似文献   

2.
上海合作组织5周年峰会已经结束,与会各国媒体对"上海精神"的赞扬之声仍不绝于耳;胡主席在"亚非峰会"上进一步地阐述了中国"和谐世界"的国际秩序构想,又在亚洲国家之中引起共鸣。可能有人会问,我们的和谐理念得到周边国家的认可已经足够,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得到西方国家认可?原因很简  相似文献   

3.
万光 《瞭望》1992,(27)
美苏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以后,继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明显上升,最近西方一些国家的国内矛盾又突出起来。这成为世界上引人注目的一个新发展。 西方国内矛盾突出的主要表现 (一)美国洛杉矶爆发大规模城市暴力冲突,并  相似文献   

4.
动荡不安的2007年已结束,西方媒体在报道过去一年国际形势与未来趋势时,对中国的迅速发展与巨大变化十分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对中国的年终评论,有几点与往年不同: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08,(2):50
动荡不安的2007年已结束,西方媒体在报道过去一年国际形势与未来趋势时,对中国的迅速发展与巨大变化十分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对中国的年终评论,有几点与往年不同: 一是担心中国超越西方.中国在过去一年与一代人时间内的发展,是与时间赛跑,以速度取胜.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媒体对中国从零星报道向主动策划的全方位深入报道转变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误读":这其中既有像日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某教授抛出的《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之类的别有用心,也有像美国《华盛顿时报》炒作"中国潜艇威胁"这类的添油加醋,还有"中国环境污染危害全球"等过分担忧等。  相似文献   

7.
美苏首脑第4次会晤于6月初结束以来,东西方关系最主要的特点是:由于苏美关系趋于缓和,东西方关系也在改善,华约与北约两大集团对立的状态正在变化。此外,在这个过程中,苏联发动新的外交攻势,美国积极与之周旋,西方内部矛盾复杂,东欧的松动迹象等其他特点表明,东西方之间各方面的情况正处于逐渐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8.
西方七国第17次首脑会议将于7月15日至17日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这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是协调对苏政策,并在会议结束后七国首脑立即同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会晤。预计戈尔巴乔夫将向西方七国首脑阐述苏联的经济计划和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
谢玲莉 《各界》2008,17(12)
随着跨国度、跨文化之间商务交往的日益频繁,中西方因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文化规约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习俗差异,会在实际的商务交际中产生文化"冲突"或"碰撞"现象.双方应清楚地认识到商务活动的背后是文化的交流,从而了解和分析这些"冲突"产生的原因,克服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保证中外商务活动能够顺利、成功地进行.  相似文献   

10.
丁兆中 《理论导刊》2008,23(6):115-117
二战结束不久.中日两国分别选择了不同的政治体制.之后,随着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日本在"意识形态"领域不断调整对华交往理念.在中日复交之前的严重冷战对峙时期,日本对华"意识形态"交往理念的基调是反共反华.中日复交后,一直到冷战结束之前,日本对华"意识形态"交往理念逐渐向"共同价值观"思想转变.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对华"意识形态"交往理念的特点是"价值观外交"和"共同价值意识"交替出现.  相似文献   

11.
西方国家解决失业问题的若干措施冯存诚西方主要国家最近一轮经济危机已于1994年结束,但就业问题在大多数西方国家不但未见缓解,且有更趋严峻的势头。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在解决就业问题上有多方面的实践、并收到了一些成效。这些措施包括应急性...  相似文献   

12.
李超 《理论探索》2011,(2):91-94
社会秩序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从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历程来看,西方社会秩序理论的发展理路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一种思路,两条线索"。"一种思路"是指从要素、结构到状态的部分与整体之间关系如何的研究思路;"两条线索"是指"社会秩序中行为主体(人)的作用"线索和"社会秩序组成结构间的关系"线索。对西方社会秩序理论发展理路的研究,不但有利于总结社会秩序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而且有利于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把文化和文明视为"生命有机体"放在同一个有机过程来理解。他将每一个高级文化的历史都区分为"文化阶段"与"文明阶段"。他认为文化的过程才最有价值,文化的成果——物质文明没什么意义。西方文明阶段特征是无神论的产生、清教精神的形成、理性主义的主导、伦理的社会主义、虚假民主政治、金钱的力量支配、技术与机器的威胁。他认为,西方文明已经进入"壮年",已经定型,逐渐进入"没落"中。  相似文献   

14.
"3·14"西藏事件对世界的改变程度至少不小于"9·11"。"3·14"改变了世界什么呢?初看起来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东西,仔细想想却有非常多的东西不再是原来那样了。  相似文献   

15.
当代西方宪政的变革是基于对传统宪政理论中单纯的控权思路和严格的"有限政府"实践逻辑的弊端的反思,宪政变革受多重因素的推动,并且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宪政发展主要表现在权利观的转型和权利内容的丰富化、权力制约模式多元化和寻求"有限"与"有为"的平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普世价值论"是资产阶级学者"发明"的一种理论,其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形而上学方法论。资产阶级学者无法用阶级社会的眼光去发现超越阶级和历史发展阶段的价值观念,这是西方"普世价值论"的根本局限。对于"普世价值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深入分析其错误本质的同时,进一步将"普世价值论"与"普世价值"予以明确区分。  相似文献   

17.
正两个宏大叙事我出生在"文化大革命"高潮时的上海。外婆后来告诉我,她当时抱着襁褓中啼哭不止的我,心惊胆战地听着"武斗"的枪声。在少年时,我被灌输了一个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大故事,这个"元叙事"是这样说的:所有的人类社会都遵循一个线性的发展规律,即从原始社会开始,经由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自此大同,彼此  相似文献   

18.
二战结束后,伴随着一大批新兴民族国家的诞生,民主化成为西方政治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与战后西方学界兴起的行为主义革命相同步,关于民主测量与评估的研究与实践也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壮大。然而,囿于行为主义本身的理论缺陷与西方固有的意识形态偏见,西方在民主测量及其指标体系构建方面虽取得一些成果,但却掩盖不了其打着科学的幌子垄断国际民主话语权乃至对外输出民主的本质。无论是从概念、方法论等理论角度,还是从冷战结束后国际民主化的实践角度来看,当今西方民主测量都面临难以克服的理论迷思和现实困境。对此,我们不仅要认清西方民主测量的实质与目的,而且还应将国际局势变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实践相结合,积极推动国际民主议程的转向,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是著名经济学家邱晓华4月23日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发表的题为"2016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与预测"的演讲节选。在谈及房地产部分时,邱晓华认为,中国房地产结束增长,房价真正转入下降,会在工业化、城市化、人口增长这三个趋势结束之后出现。这三个趋势估计5~10年结束。房地产增长时期还没有结束房价到底会怎么样变化,  相似文献   

20.
萨伊德的“东方主义”与西方的汉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宽 《瞭望》1995,(27)
什么叫后 殖民思潮?如 果我们从历史 上看,欧洲工 业革命以后, 社会进入现代 化。欧洲高速工业化、现代化的时期,也正是欧洲向外扩张的时期。我们把这段时期称为殖民时期。这个时期的欧洲,除了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以外,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知识也迅速发展。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当年被殖民的国家纷纷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于是,殖民时代结束,后殖民时代开始。显而易见,西方工业革命以后,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形成的物质上的压倒优势,使得殖民活动得以实行。那么,西方近现代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中是否渗入了殖民主义因素?西方的现代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西方的向外扩张殖民有着怎样的一种相互呼应关系?今天欧美的知识分子应该怎样来检讨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