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产阶级的生存境遇是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诞生的历史情境,马克思恩格斯把解放全人类和为劳动人民谋取幸福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的目标,在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及生产关系状况的基础上,认为造成人的不幸福的直接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不合理的社会分工与异化劳动,指出只有在人类解放获得自由发展的时候,才会实现人类真正的幸福。和以往历史上曾出现的幸福观不同,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是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着眼于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之中,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幸福和追求幸福的科学幸福观,它将实现全人类的幸福植根于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的本质、活动规律之上,把幸福的实现路径具体化、历史化。代表广大无产阶级利益、创造幸福需要实践活动、以集体主义为着眼点、人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和能力,是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的基本内涵。劳动是幸福实现的源泉、消除异化劳动是实现幸福的必要条件、实现幸福要对旧社会实行根本改造、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幸福的理想社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实现幸福的基本路径。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具有区别于其它幸福观的显著特征: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统一,索取享受与奉献创造的统一,个人幸福与整体幸福的统一,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是研究幸福问题的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为当代人们理解和追求幸福提供正确指引,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提供理论支撑,为当代幸福中国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
论幸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幸福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 ,历史上各个哲学派别也针对幸福问题作过各种论证 ,但只有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人类追求幸福提供了正确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幸福观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厘清马克思的幸福观,对于当前的幸福观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历史上关于幸福的理论可谓众说纷纭,与以往纷繁复杂的幸福观相比,马克思的幸福观以个体需要的满足为出发点,以个体创造性的实践劳动为实现方式,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旨归,将幸福看作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个体幸福与社会整体幸福、权利与义务、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人们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马克思的幸福观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方幸福观的历史回眸与现实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幸福观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上一种重要的伦理思想。从古希腊到近代欧洲,幸福观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物质文明激烈冲突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正确的幸福观应是创造和享受的统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的统一,个人德性和社会制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接上期)三、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的当代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是研究幸福问题的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它揭示了幸福的本质内涵、基本内容和实现路径,指引人们在幸福之路上扬帆起航。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依旧绽放着璀璨的理性之光,彰显着顽强的生命力,对于当代人们正确理解并追求幸福、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和指导幸福中国建设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幸福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多元概念,它涉及到许多学术领域的重大关系性问题。西方价值论与幸福观念内在统一的观念渊源流长,直到马克思主义产生,关于幸福与价值的关系才得到比较全面而科学的阐释。价值观在马克思科学幸福观结构中和幸福哲学的体系建构中不可或缺。科学的哲学幸福观的理论前提是历史唯物主义及其实践观。主要是围绕着幸福与实践关系阐释有关幸福的实质及幸福实现的社会规律等等问题。在唯物史观视阈下,社会实践中的主客体间价值关系同样存在于一般意义上的幸福实现过程中。马克思把异化劳动和幸福异化联系起来,从异化劳动的主客体价值关系层面,把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认定为资本主义剥夺工人阶级的幸福的根本社会原因。任何一种哲学幸福观都是归属于某一种幸福哲学,作为哲学观的幸福范畴和作为伦理学的范畴既有重要区别又有一定联系。幸福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幸福观的学科基础,哲学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幸福哲学的体现或基本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当今高度物质追求的社会,我们探讨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大学生在幸福观、价值取向上存在精神滑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极端主义有所抬头。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获得和感受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论语》中,孔子对“君子”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集中体现了孔子的“君子观”。在孔子看来,君子是德行高尚的人,同时也是真正幸福的人,君子的幸福正是源于其德行本身。由此可见,孔子幸福观的实质是一种“德福一致”的德性主义幸福观,这种幸福观对当下追求幸福或者感觉不到幸福的人们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对少数民族留守小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本质要求,有助于个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幸福观,建立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培养和发扬传统美德,树立民族团结、爱国主义道德意识。对少数民族留守小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及少数民族留守小学生个体的共同努力,需有效整合多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构建四位一体的幸福观教育体系,以更好地促进个体幸福地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人民幸福观。习近平人民幸福观是在积极借鉴中华民族传统幸福思想、合理继承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创造性发展历代领导集体幸福理念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幸福观强调人民的主体性、内容的多元性,指出实现幸福要依靠劳动与奋斗,并将幸福评价标准归于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以及安全感。习近平人民幸福观纠偏了四种错误幸福观,建立起新时代的科学幸福观;坚持了唯物辩证法,凸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蓬勃生命力;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归属感,提高了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有助于更好地解决中国问题,实现中国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