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湘潮》2002,(2)
今年4月24日,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谭震林同志百年诞辰。谭震林的故乡攸县人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他的光辉业绩。谭震林诞生于湖南攸县。1926年,谭震林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走出攸县这块湘东热土,投身革命即为家。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谭震林为发展壮大革命武装力量,为创建革命根据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的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尤其是他的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坚持原则、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对革命事业高度的责任心,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和民族的瑰宝,更是故乡人民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在九台啤酒厂,每天人们都能看到一位中年汉子第一个来厂,又最后一个离去,他就是动力:二车间主任杨永良。自从5年前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后,就更加自觉地追求着心中神圣的目标。“尽职尽责地干工作,是我应尽的义务。”这是杨永良20多年无私奉献的心声,也是他对党的朴素承诺。他干工作没有节假日,也不分8小时内外。1996年11月的一个深夜,变电所突然警铃鸣叫,高压变电扶不上位,全厂一片漆黑,值班电工没查出哪个环节出厂故障。杨永良得知后应即披上衣服,迎着凛冽的寒风,深一脚浅一脚地奔到变电所,他迅速查出了事故原因,果…  相似文献   

3.
1 彭瑞林同志是我的老领 导,他的铁头英雄美誉是从一次狱中斗争传开的。 1932年,彭老参加益都暴动,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经受了长达5年的监狱生涯,备受折磨,忠贞不屈,始终保持革命气节。敌人的监房狭小阴湿,臭气熏天。蚊子、跳蚤、臭虫多得令人难以忍受,日夜吸人血。木板缝里渗出的臭虫血,可以蘸着写字。 狱头虐待一位教师,把他手脚反吊在刑房。彭老为援救这位教师,和难友发起绝食斗争,有60多位政治犯参加。当时彭老正患严重的肺结核病,天天发烧吐血,加以风湿性关节炎疼痛难忍。已经挣扎在死亡线上,还坚持绝食,没…  相似文献   

4.
辛林原名胡庆麟,广东人,生于1922年;抗战前在北平华光女中读书。卢沟桥事变后,她积极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宣传和慰问29军等活动,受到了最初的革命洗礼。北平沦陷后,她随家人先后到广州和国民党大后方,曾在四川某艺术专科学校学习音乐,擅长弹钢琴。不久她参加新四军,在文工  相似文献   

5.
1931年的秋天,是中华民族的危难之秋。日本军国主义者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中国东北的大好山河。在国门洞开,强虏当前的严峻时刻,蒋介石却下令不抵抗,东北3千万同胞,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的亡国奴境地。一队队全  相似文献   

6.
1997年 4月 25日,一位将星在江苏南京陨落。这位将星就是刘毓标。刘毓标,江西横峰县人, 1927年 12月参加弋横农民暴动, 1928年 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葛源区委书记、皖南特委委员、歙县县委书记、太平中心县委书记、皖南红军独立团政委、皖浙赣省委组织部长兼独立团政委,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一支队政治部总务科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教导大队教导员、江北军政干校政治处主任、抗大五分校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长、新四军直属队政治处主任、六师…  相似文献   

7.
邓子恢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党农民运动和农村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把毕生献给了党的事业,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一生经历过许多坎坷,曾两次受撤职处分,三次受不正确的批判。但他从不消极,始终忠心耿耿、勤勤恳恳地为党工作。1964...  相似文献   

8.
王书波 《党史博采》2003,(12):22-23
"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每当我读到聂荣臻元帅1942年为狼牙山五壮士写的这段碑文时,就不禁想起了我尊敬的战友,燕赵土地上抚育出的英雄--田平烈士.他虽然不像狼牙山五壮士那样闻名于世,但是他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和五壮士一样可歌可泣;尽管元帅的碑文不是写给他的,但以他的光辉事迹却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9.
金浪白同志,1912年4月生于黑龙江省庆安县一个回族家庭,1989年3月3日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于哈尔滨。他1935年8月参加革命。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45年至1950年任克山县委宣传部长、县长,1950年至1958年任省农业厅副厅长、厅长,1958年至1973年调任宁夏自治区经委主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农办主任,1973年至1978年调回黑龙江省任农办副主任。1978年至1983年任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委主任,省政协副主席,1983年离休至病逝。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在他担任克山县长、黑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期间,我曾跟随他工作多年,他饱满的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10.
福建军区成立前夕,我从县儿童局调福建军区政治部工作。我在福建军区三年多时间,知道谭震林同志一些情况,现回忆如下:一、办随营学校福建军区成立后,谭震林同志根据革命战争的需要,于1931年7月在白砂办起了随营学校,培养训练红军中军事政治干部。学  相似文献   

11.
王奉璋,名温厚,字仁亭,号奉璋。祖籍山东省登州府福山县谷现乡。1886年9月18日,王奉璋出生在安东县五区娘娘城村(今安民镇东安民村)。其父王柏忠擅长木匠手艺,长年累月给人家干木匠活,积劳成疾,年过50便撒手人寰。王柏忠过世前曾语重心长地对其妻王由氏说:“咱儿温厚(奉璋)自幼聪颖好学,是个念书的材料,咱  相似文献   

12.
正今又除夕,一个上午心里空荡荡的,心神不宁,似乎有重要的事情没有做。哦,原来是要向父亲您拜年!每年的这一天,我在龙岩都要向北京的您送上祝福,妻儿也一一向您问候,您总是温和地回道吉祥,并祝我们新年进步,鼓励您的孙子好好读书。可是今天,您已在天国,我们怎么向您拜年呢?我只能朝着北方,在心里默  相似文献   

13.
碧血丹心长相忆──忆郭钦安同志对太岳区党的建设的贡献韩洪宾,王绣锦钦安同志离我们而去了。他走得那么快、那么急,以至在他辛勤指导下经过几年编写的《太岳革命根据地的党的建设》的书稿,都未来得及最后审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损失。然而,钦安同志为党工作60多年...  相似文献   

14.
郑眠石同志,原名郑凫,“眠石”是其表字。他感慨自己坎坷飘泊的处境,曾有“此身化作楚云飞”的诗句,因此又取名郑楚云;并曾用“陈楚云”的名字从事革命活动。眠石一九○九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安县步后里村(今属福安县坂中公社),其父郑大椿,以中医为业.眠石少时,因父母早丧,姐弟三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清苦。后来,其胞姐郑爱玉嫁给福安社口的小茶商陈幼西为妻,眠石兄弟遂依附姐夫、姐姐为生.一九一四年,眠石十五岁,曾到省城福州,投在同乡画家郭杏村门下学画。一年之后,眠石虽学画不成,但由乡村来到省城,使他大大开阔了眼界。眠石回到福安后,由姐夫资助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月22日,是我们的老省长、老书记戴苏理同志逝世十周年。戴苏理同志政治上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作风上深入群众、平易近人;生活上艰苦朴素,不追求个人地位和待遇,使我们这些曾经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同志深受感动和教育。我们记忆中的一些具体事情,虽然已时过多年,但仍然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6.
忆胡绳同志     
一新华社播发的《胡绳同志生平》中使用了“少年早慧”四个字,这是很少见的。这四个字用在胡绳同志身上十分贴切。今年春节,我到他家去。他的秘书、也是儿媳的黎钢在座,说到她陪胡绳去看望夏衍时,一进门,夏衍就说:“神童来了。”黎钢说:我这才知道夏衍同志他们把胡老称做“神童”。夏衍和胡绳三十年代中期都在上海从事左翼文化活动,但两人年龄相差十八岁,所以夏衍完全有资格把胡绳称做“神童”。“神童”,我想也就是“少年早慧”的意思。我听胡绳讲过他早年的事情:他的父亲是个半新半旧的师范毕业生。胡绳入学前,父亲教过他两年,读的是古文…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60周年,为纪念这次在党的历史上起了巨大作用的盛会,刊记者特地访问了七大正式代表、中组部原副部长白治民同志。今年已88岁高龄的白治民同志饶有兴味地回顾了七大召开前后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8.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省永新县是湘赣省的中心。任弼时担任湘赣省委书记时,就生活在这里。永新也是我60多年前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1995年重阳刚过,我来到故地永新并逗留了3天。这3天里,我除了漫步街头瞻仰城里的革命旧址以外,还沿着当年湘赣省委机关被迫转移的路线,即从县城出发,北至象形,南至东南角的牛田寻访了一遍。一路上,昔日的金戈铁马、爱恨哀乐、离愁别绪争相在脑海里浮现。其中,印象最清晰、最撩人情思的要数任弼时的一些往事。难忘的初次见面1932年下半年,我响应湘赣省委"扩大红军"的号召,报名参军,离开茶…  相似文献   

19.
蓝荣玉同志一九一四年出生于福建上杭县芦丰区的一个贫农家庭里,他从小务农,曾上小学四年,十五岁参加革命.一九三一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转党,在上杭芦丰区苏维埃政府做民政工作.同年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福建军区独立二团政治处任特派员.尔后部队整编调福建省国家政治保卫局当科员.在一九三五年以后的三年游击战争中,任过杭代县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红七支队特派员.一九三八年任新四军二支队政治部锄奸科科长,随军北上抗日.一九三九年冬凋皖南军部教导队第九队(高干队)学习,结业后调  相似文献   

20.
叶飞 《世纪风采》2009,(4):23-24,25
乔信明同志离开我们已经30年(此文写于1993年——编者沌)了。光阴易逝,而老战友之间的情谊和乔信明同志那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却总是让人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