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工会的职责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其中,工会作为代表和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正式组织,可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权利的获得,可以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社会角色等方面帮助其完成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化,可以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接纳环境.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进程中,顺德青年的前途理想意识、人生幸福观、人际关系、业余爱好等也随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对顺德青年观念的调查分析,有助于预测中国社会由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由传统农村向现代城镇转化中的青年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刘少华 《工友》2014,(3):12-13
正农民工城镇化,应包括生存职业、社会身份、自身素质以及意识行为四个层面的涵义,即农民工职业由非正规就业的农民工转变成正规就业的非农产业工人,社会身份由农民转变成市民,农民工自身素质提高,其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城镇化。其中,前两个层面主要取决于宏观体制改革与相关的制度创新,它对农民工城镇化进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后两个层面则主要取决于农民工本人的个  相似文献   

4.
农民合同工、劳务工的大量出现,是我国城市化、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趋势.由于各工业企业经营绩效、文化背景、用工政策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在农民合同工、劳务工的劳动用工、福利待遇、参加工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参差不齐.要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就必须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精神文化利益上对农民工、劳务工采取有效的维权措施,以维护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统一.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但就绝大多数农民工而言,在思想上工人阶级意识还相当淡薄。因此,对于广大农民工来讲,我们不能仅停留在承认其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还要加强思想“灌输”,使其工人阶级意识不断增强;加强相关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为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农民工深切感受到作为工人阶级的荣誉感、自豪感,从而使他们的工人阶级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强化,不断推动农民工工人阶级意识的确立。  相似文献   

6.
我国学者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政治-经济这一视角,他们认为户籍体制限制了农民工形成,而农民对城市预期收入的展望使得他们流入城市。但通过观察,农民工形成、异地生活还有其社会文化方面的动因,应该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解释农民工形成及其行为。  相似文献   

7.
需求凸显权利:青年农民工的权利意识觉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大批的农民工。青年是农民工的主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工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保护自身权利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他们渴望国家和政府能平等地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对于他们的权利觉醒,应该进行正确引导,使青年农民工理性、合法地维权。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是我国工人阶级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中国二元社会结构导致的城乡居民长期隔阂的背景下,由于制度设置和农民工自身素质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农民工向工人阶级的转化具有不彻底性.从思想文化层面上应高度关注他们的利益诉求,为农民工转变为工人阶级和城市居民开通道路,最终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实现了由传统“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相应的,阶级身份也由“农民阶级”过渡到了“工人阶级”。但由于受历史、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工人阶级意识仍然十分淡薄,身份意识的淡薄对农民工自身权益的维护、经济的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给中国的劳务用工市场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需要结合自身特点、需求特点认真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接纳问题.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接纳机制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经济接纳,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薪酬待遇;社会接纳,使新生代农民工享受更多的市民待遇;成长接纳,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成长发展;文化接纳,丰富新生代农民的情感文化生活;政治接纳,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青年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1.
李军 《重庆工运》2006,(10):28-31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综合化开发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民择业观念的变化,成千上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涌进经济发达地区务工,成为农民工。农民工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职工队伍的新成员,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体制改革、社会发展而造就的工人阶级的新成员,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农民工在打工挣钱的同时,为发展务工地的经济、推动务工地的建设、拉动家乡经济的发展、提高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构筑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农民背井离乡,也常常有诸多问题困扰着他们,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2.
要理解农民工文学中农民工镜像建构的整体状况,就必须立足于当下的中国语境,特别是新世纪之后中国城乡所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当代农民工文学以丰富多样的创作实践,书写了外出务工农民的底层生活、灵肉挣扎以及理想抗争,凸显了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农民主体之嬗变过程,也是当代作家深入透析农民工文化人格和精神结构的艺术创造与审美想象。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生产、消费和能源使用模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世界经济变化的主要趋势是发展动力回归实体经济;发达经济体普遍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从消费驱动型增长转向出口驱动型增长;各国普遍把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新技术开发作为经济发展的主题。中国以低工资劳动力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发展模式,给中国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中国必须重新思考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和方向,改变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转向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劳动者收入、减少贫富差距和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是实现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吴涛 《农村青年》2011,(7):52-52
深圳住房和建设保障局日前表示,此前下发的有关“严禁农民工通过群体性上访等非正常方式或手段讨要工资的讨薪行为”、否则追究刑事责任的有关通知属于“行文错误”,为此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农民工表达歉意。该局还表示将立即撤回该通知,进行修改完善后重新发布。  相似文献   

15.
广东是经济大省,珠江三角洲等发达城市有大量来自省内其它欠发达地区和省外的劳动力。由此产生的学龄农民工子女群体数量也与日俱增。农民工子女,包括一部分由于其父母外出务工而在家乡就读、生活的,一部分是跟随父母在务工所在城市生活的。他们在经济、学习和社会生活上都处于相对弱势状态。因此对这个群体的关爱工作有一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16.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据农业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有近1亿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中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例如:在深圳市,700万人口中就有500万人是农民工,他们对于产业构成以制造业为主的深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相反,农民工在求职、福利、劳动保护以及子女入学等方面却受到极不平等的待遇,常常被另类处置。农民工在城市里的境地十分尴尬。因此,尽快提高农民工的地位,落实农民工的“市民待遇”,保障农民工合法的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7.
肖金成 《工友》2014,(3):10-11
正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农民脱离农业,离开农村,进入工厂,来到城市,为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时至今日,虽然在统计数据上他们大部分已成为城市常住人口,但身份问题没有解决,家属没有进城,未能享受城市居民平等的待遇。农民工的基本情况目前,中国农民工已进入代际转换的重要时期,处在第一代农民工向第二代农民工转换的后期。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主体。新生代农民工和他们父兄最大的不  相似文献   

18.
廖巧玲 《工友》2014,(3):8-10
正有三个看得见的力量正在推动中国新的城镇化进程: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转向有限过剩、新一代农民工的城镇化愿望、经济转型的内在压力。这预示着新一轮城镇化的核心聚焦在"人的城镇化"。我国农民工总数超2.6亿,使他们中有愿望的人逐步融入城市,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培厚劳动力资本,无论对农民工还是企业,都是谋求经济长远竞争力,获得种种双赢的最佳手段,而这一过程将发生在未来中国的各个城市;同时,在现代生活观念、文化熏陶下长大的新一代农民工,无论他们出生在城镇还是乡村,都将以城市生活、城市待遇为依归。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就是具有农民身份的工人,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新的特有的社会阶层。改革开放后,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不仅经济地位日益下降,而且,政治地位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国家"领导阶级"和"国家基础"沦落为容易被剥夺和地位不稳定的弱势群体。农民工兼具农民和工人的身份,他们的弱势感尤其强烈,其合法权益经常受到有关方面的恶意侵害,农民工只有积极参政,才能有效维护自身利益。农民工参政对农村、城市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都具有重要意义,农民工参政有关制度虽已建立,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参政路径亟待优化。  相似文献   

20.
经济转型之下,经济与产业将迎来变迁,在微观上,这种变迁会导致企业关停并转,劳动者首当其冲的面临失业。当前我国劳动密集产业存在着大量劳动者,这种失业会导致大量集体争议的发生。而集体争议又有转化为群体性事件的风险。本文结合集体行为的增值理论,分析了这种转化的客观过程,并提出工会应当扮演"安全阀"的角色,以防止集体争议激烈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