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五月的一天,在广东省中医院门口的附近围了一堆人。有位护士姑娘挤了进去,看见一个戴眼镜的老头子正与一个农村姑娘争吵着什么。“你这是干什么?”护士姑娘生就爱管闲事的脾气,开口便质问在争吵中占了上风的老头子。“她卖菜的秤有问题。”老头子一手指指农村姑娘身旁的两筐菜,另一手扬起“缴获”过来的一杆秤。原来,他也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管得这样宽,你算是什么?!”护士姑娘有心要庇护同性。老头子亮出了义务物价检查员的证件。“哼!”护士姑娘杏眼圆睁,连珠炮般地斥责老头子:“又来罚款那一手吧?哼,我讨厌你这类‘发钱寒’(想着法子要钱)的人!哼,恃强凌弱,仗势  相似文献   

2.
开心酒吧     
更委屈一妙龄少女嫁给一个老富翁。婚礼上有人指着新娘的背影说:“真是委屈了姑娘,看那老新郎,年纪都快赶上她爷爷了。”老富翁反驳道:“要说委屈,我比她更很屈,她爷爷只比我大两岁,可是我还得叫他爷爷!”  相似文献   

3.
过埠新娘     
我陪同B女士登上了开往深圳的快车,列车徐徐开动,她终于抑制不住,抽泣起来。“姑娘,是出国去吗?”坐在对面的一位白发苍苍的华侨老太太开了腔。 B女士只顾哭,没有理会她,是我代为点头作答。“如果我没有猜错,她一定是个过埠新娘。”过埠新娘是广东人对远嫁外国的姑娘的特殊称谓,我惊讶地望了这位慈祥的老太太一眼,情不自禁地又点了点头。心想:这老太太的眼力真不差! “她那位先生呢?”老太太大概从我身上  相似文献   

4.
五颜六色条纹的拱形帆篷,映衬着“蜜月”影廊几个字,似乎,那扇虚掩着的小门后,是一个童话世界。这是位于广州市大德路的一间专营结婚照及艺术照的个体影廊。准备披嫁衣的姑娘,对这间“蜜月”影廊并不陌生,那高贵的白婚纱,那典雅的红褂裙,一生就那么一次了,是该留下个美丽的回忆。这天,一对情侣慕名而来。男青年站在一旁,看着化妆师细心地为姑娘上粉、抹胭脂、描眉,最后,涂上唇膏。“我从来没有见过你这样漂亮!”他冲口而出。姑娘怪不好意思的。她对化妆师说:“我结婚那天;您能不能上门替我化妆?”  相似文献   

5.
“没有微笑的面孔谁也不愿瞧! 没有微笑的生活谁能受得了? 你也微笑我也微笑架起友爱之桥……”广州的一家音乐厅里,歌迷们啜着饮料,正在听熟悉的歌星演唱。一位身段苗条、穿着入时、面带微笑的女郎款款而入,在一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也许是姑娘甜蜜的微笑引起了旁边几位青年男女的注意,也许是现代青年们之间特别容易沟通,他们很快就交谈上了,并开始自报家门。轮到这位姑娘了,她轻轻地说: “我在民航局工作。”“空姐!”一个小伙子竟大声嚷了起来。姑娘颔首微笑,示意对方小声  相似文献   

6.
暗示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6):35-35
这是一个圣诞节的前夜,快打烊的时候,来了一个30多岁的男子,穿着一套起皱的西装,他在珠宝店里转悠,却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终于,他的目光定格在一条镶有七颗钻石的手链上:“小姐,请把这手链拿给我看一看。”姑娘迟疑了一下,还是按他的请求拿出了手链,递给他。  相似文献   

7.
夜幕降临广州城,你猜,人们都干什么去了?有位朋友说,他听到夜空中飘荡着吉他的声声奏鸣,很多,数以万计……眼见为实,我们发动了摩托车。 A、浪漫曲流花路一幢五层的宿舍楼。一阵“笃笃”的高跟鞋着地声把我们的视线吸引过去:一位背挂吉他的少女轻盈地走来。直觉告诉我们,这位漂亮姑娘与我们要寻访的主人公会有关系的。“请问,东方轻音乐队的植嘉敏先生住哪间房子?”“请跟我来,”边走,她边回过头介绍,“我是他的学生……”我们问路果然问对了人,漂亮姑娘原来还是植嘉敏的女朋友哩!他俩是在吉祥路小学吉他学习班  相似文献   

8.
某银行营业大厅。一男人冲到柜台前:“打劫!把饯交出来!” “你有证件吗?万一你不是劫匪,是伪装的呢?现在什么人都有。” 玛莎,等等,先别把钱给他。我把信贷部的姑娘们叫出来,让她们也见识见识。打劫可不是每天都有啊!”  相似文献   

9.
去年年底,挂在广州街头地摊上的挂历有那么几款“三点式”在探头探脑,曾有人因此预言:“三点式”将领导挂历新潮流! 若干日子过去了,在广州市民的客厅中似乎难以查找“三点式”挂历的行踪。也有人说:“我看见了,就在谁谁的寝室!”却有一位妙龄姑娘宣称:“如果我看到我的那位挂那种东西,我就跟他吹!肉酸(肉麻)死了!”“三点式”挂历都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10.
一位外省朋友来广州旅游,头一天的日程安排是到北京路去。据她说,是要买那些漂亮、精美的小卡片。“有位同乡送过一张卡片给我,好看极了!他说:‘是在广州的北京路买的,那里到处都挂得满满的,半天也看不完。这次我到广州,亲戚朋友纷纷托我买这些卡片。”她说。想不到北京路的卡片竟出了名!笔者曾数过,北京路外文书店附近不到三百米的路段就有十二家摆卖这些卡片的摊档,种类之繁多简直令人目不暇接。今年以来,小小卡片飘飘洒洒,忽然遍布广州的大街小巷。记得前几年,住在笔者对屋的一位姑娘,  相似文献   

11.
    
一日骑自行车去谈生意,中途轮胎没气了,幸好见拐弯处有一修车摊,忙推车过去。拐弯时,有一姑娘骑自行车迎面急速驶来,我车头往里一拐,她也往里拐,“口平”!我的手隐隐生痛。只见她嘟着嘴直喘粗气,看样子要火山爆发  相似文献   

12.
他也许是初到广州,压根儿不知道“三年美化广州城”的口号以及由此而采取的卫生执罚措施;也许是明知故犯,假装糊涂;他很随便,很随便地吐了一口痰,在刚刚被清扫干净的马路上难看地留下了一个印记。“你?你怎么不讲卫生?!”她正在清扫马路。他象个聋子,大摇大摆地照样向前踱步。她追上去,伸出扫帚拦住他前进的方向,厉声道:“随地吐痰,罚款2元!”对方摇了摇头,咕哝了一句什么(不是广州话),可能是听不懂她的意思(因为她说的是地地道道的广州话)。两人僵持住了。他硬要走,她硬不让……他显然是个易发恼的人,闷声不响便拳脚相加,她左躲右闪,踉跄后退。这事发生在人来人往的流花路口。却只有一位自行车保管站的大婶急得大叫:“不要打,找警察!”被打者忽然清醒了——对,找民警去!  相似文献   

13.
一个神秘人物又“神秘”地返回了生活。七九年上海民办刊物《民主之声》,负责人是他;八○年,发起成立“民刊学会”的,也是他。他曾自凑班底,竞选上海南市区人民代表,这成了当年的“爆炸”新闻。这个神秘人物,姓傅名申奇,原是上海动力机厂工人。五年前,他被控犯“反革命煽动罪”,判刑七年。今年七月,他被提前释放。找寻他的人在问:傅申奇在哪,近况如何? “我在自建的‘炼狱’里!”这位平常、普通的三十二岁男子深沉地说,“我在民主、宽容的氛围里,  相似文献   

14.
李海波 《工会博览》2006,(21):57-58
这件事发生在光明派出所辖区的石园东区。那是2006年5月12日上午9时许,几位老大爷正在遛弯,他们说说笑笑地走到一座居民楼门附近时,忽然发现一个鬼鬼祟祟的男子,站在一家的窗户外探头探脑地向里张望,他手里还拎着一个工具袋似的口袋,莫非他是一个小偷?几名老人眼神一碰便若无其事似地走了。等躲过那名男子的视线,一名老人对其他老伙伴说:“几位老哥哥你们先看着他,我去报告!”说完就一路小跑地消失在楼群中。  相似文献   

15.
乡下姑娘.浦钱使减她煌我对象‘厂二〔舜抓曹了孕j簌淌遏┌─┐│! ││! │├─┤│,│├─┤│ │└─┘飞这些夕卜充资料,请始满翻承┌────┐│一( ││、一入一│└┬─┬─┘ │〔│ └─┘‘﹄.“城巴佬”下乡求婚碰壁@江沛扬~~  相似文献   

16.
1989年为32%,1990年为65.7%,1991年为81.1%,1992年为85.1%,1993年上半年为86.2%。为什么近年来卖淫人数急剧上升?为什么她们选择了这条丧尽人格的营生路?带着种种疑问,笔者走访了江苏省句东劳教所女教大队,企望通过这些实录,寻求卖淫现象根由,为综合治理这一现象,探索有效途径。 中国一旦向世界敞开门户,沉滞的经济即繁荣昌盛,而伴随商品经济同时“进口”的“性解放”,也混杂其间来寻找市场。在裂变和分化中,少数女性从垃圾堆里捡起性自由的招贴,自甘沉沧,把性也视作商品,暗自寻找市场,进行买卖和交易。一个叫月儿的姑娘直言不讳道:现在也是繁荣“娼”盛。 月儿出生于军人家庭。初三时,她初涉舞场,但苦于不会,她只好晾边。一男子过来邀舞,她连说不会,那男子一瞪眼:“不会上这来干啥?”月儿一气之下,独自离开舞厅,她发誓:非把跳舞学会不可!  相似文献   

17.
嫁到日本后     
薇小姐,很漂亮的一个女孩子,18岁那年单枪匹马以未婚妻身份东渡日本,一年后当了母亲。她说: “我是一手拿着护照,一手抓着自己的命运闯过去的……”那一年我没考上大学,呆在家中没事干,闲了便去三楼冯姨家看录像。有一次,冯姨说:“我介绍一个朋友给你好不好。”我说:“好呀!”也没太在意。过了几天,我见到了一个男孩,个子和我差不多,相貌平常,但很友善,冯姨介绍说: “这就是我说的那个男孩了,叫丹羽弘一。”我半天才反应过来:是个日本人呀!丹羽不会中文,我也不会日文,两个人用英语结结巴巴谈了几句。他是冯姨在日本的亲戚的亲戚,来中国旅游的,冯姨让我给丹羽当几天导游,我说好吧。  相似文献   

18.
段趣 《工会博览》2014,(12):38-38
吃完晚饭,我和老婆都懒得洗碗.我提议:“要不咱们猜拳吧?输的人洗!”她摇摇头娇羞地说:“才不要呢,人家是淑女来着,猜拳这么粗鲁!”我想了想又提议:“那咱们猜硬币吧!”说罢.我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突然她抬起手给了我一巴掌:“你敢藏私房钱!”  相似文献   

19.
2006年8月6日上午,在邯郸市鸡泽县双塔镇的一村民家里,一名中年妇女以惊愕的眼神看着一年轻男子,颤巍巍地问:“你叫啥?”男子操浓重的四川口音哽咽着答:“陈海。”妇女的眼角顿时流淌出眼泪:“你父亲叫啥?”青年吐出三个字:“陈惊涛。”妇女畦的一声哭出来:“孩子,妈妈对不住你!”青年也嚎啕大哭:“妈妈,我不怪你,都找你20年了,我太想您了!”两人跪地抱头痛哭……在场的民警和群众也都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相似文献   

20.
一封署名“广州、斯明”的来信,引起了一家青年刊物编辑人员的注意信中写道:在他的单位里有一位女教师,美丽、善良、热情、不浴气,可惜得了癌症。但明知如此,她仍能积极乐观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在不能进食的情况下,还坚持参加电视大学的考试……他问,这个在弥留之际的姑娘,值得自己去爱吗? 八月初,斯明真的从该青年刊物上读到栏目主持人“欢欢”的复信遗憾的是,晚了点——七月二十六日,姑娘已离开人世!医生竭尽所能,还是没法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