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正确处理和解决社会方方面面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思考与运用》2006,(10):F0002-F000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来新局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市委要求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方面起好表率作用,真正学懂、学深、学透,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指导和推进和谐重庆建设。  相似文献   

3.
《兵团党校学报》2006,(5):F0002-F0002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任务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3、社会就业  相似文献   

4.
《天津支部生活》2006,(11):12-18
备受瞩目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于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全会的一个重要议程就是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本刊编辑了一组知识问答,谨供学习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5.
《思考与运用》2006,(10):7-7
10月8日至11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全会提出: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开好民主生活会一直是党内生活重点研究和实践的课题。如何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我们市检察院机关党委从抓好民主生活会发言质量入手,营造自我批评不遮掩、党员评议有真情、会后关心督促跟得上的氛围,使民主生活会达到了促进支部工作,保持党员先进性的作用。我们的做法是:第一步  相似文献   

7.
在报告中,中央党校科社部主任、教授严书翰紧紧围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并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对构建和谐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内容包括: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构建和谐社会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如何全面认识和正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为我们牢固确立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这对于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价值观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建设中的价值观建设。毛泽东同志早在1944年纪念张思德同志的文章中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  相似文献   

9.
《思考与运用》2006,(10):1-1
本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会议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用了专门的一部分阐述“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和谐文化建设成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一大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丁晋清 《党课》2006,(11):4-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社会活力问题,广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 一、激发社会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激发社会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生机勃勃、充满创造力的社会。充满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内涵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和谐社会最基础、最核心的内涵,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更多的人投身到创造中来,在充满创造活力的进取中实现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讲,就是要使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充满朝气蓬勃的创造活力,形成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深厚伟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1.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是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科学发展观是管总的,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总任务,必须接受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要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考虑国民经济发展全局时首先要讲发展;要科学解释和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新的治国理念。观念创新是引领和谐社会建设的前提,要以新思维、新理念推动社会的变革,以科学的思想观念引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把发展与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以发展保证和谐,以和谐推进发展。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辩证统一的,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正确的社会发展路线,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4.
政府能力是一个政府实现自己职能所具有的能量与资源。政府能力在社会转型和历史变迁中既是一个常量又是一个变量。在全球化背景下,政府的能力供给与构建和谐社会对政府能力的需求出现了落差与失衡,政府能力建设面临着种种困境与挑战。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政府必须提升综合能力水平,在某些能力缺位领域开发新的创生渠道。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内在结合,构成新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导思想,即科学发展观;二是目标要求,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是战略任务,即加快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它提出并强调了"以人为本"这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并力求使这一原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得以彰显;它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要论断,从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它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这是在当代中国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是对美学理论的一次超越和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确立的战略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全部思想和理论的宗旨,它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具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别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怎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综述和解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此基础上,作者还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和谐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如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来认识和分析和谐社会,用什么思路来构建和谐社会,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从深度加以挖掘和从广度加以拓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从经济制度角度来思考和分析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在思想认识上,在学术支撑上,有一些理论要点需要我们正确地加以认识和把握,如"社会"发展以什么为基础?以什么为动力?"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规则是什么?谋求"社会"和谐的真义是什么?社会"和谐"关键在"社会主体"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