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根虫草     
<正>更尕索南是我在玉树资助的一名高中生。在学校资助办公室里,我第一次见到了这个孩子。他个子不高,黝黑的皮肤,看起来有点瘦弱,脸上挂着那种见到陌生人的羞涩和胆怯。通过老师的介绍,我得知他从小就没有了父母,根本不知道父母长什么样,一直在玉树州孤儿学校长大。在孤儿学校里,他非常刻苦、勤奋好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玉树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看到这样的孩子,自发地想去帮助他。于是,我很快跟他确  相似文献   

2.
萨博是阿富汗巴米扬一所高中的老师。半年前,萨博去一个偏僻的村庄参加亲戚孩子的婚礼。在村子外的荒坡上,他看到十几个小孩子拿着废弃的枪支,冲冲杀杀地玩着打仗的游戏。看到那一幕,萨博心里很痛。他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此时此刻应该是在学校里读书接受教育,可是,因为连年战乱,如今学校变成了废墟,孩子们无处上学,无书可读。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相似文献   

3.
骑“大灰狼”的孩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数年前,我的一位朋友去看他的朋友。他的朋友夫妇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这位朋友敲门,许久未开。这位朋友正在纳闷,门开了。原来他们夫妻正爬在地上做“大灰狼”,让儿子骑呢! 这对夫妇后来曾经辗转调动过几次工作,孩子也先后在不同的学校就学。但是,在哪一所学校都处不好。老师和同学都难以忍受他那种惟我独尊、盛气凌人的架势,也不可能接受他的指挥。孩子到处碰壁,也很苦恼,觉得别人都对他不好。 最后,听说这孩子终于得了精神病。  相似文献   

4.
两间破旧的教室,黑色油漆涂染的黑板、坑坑洼洼的木质长条课桌、一名老师,几十个孩子,分别围坐在教室里烤火取暖,木材燃烧的烟雾在整个教室里弥漫着……当我作为第一书记第一次走进南部县兴盛乡二龙场村这所简陋的学校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扶贫要从孩子抓起 不一会儿,有孩子发现了我,告诉了其他同学.孩子们齐刷刷地转过头来看着我,对他们的老师说:"老师,有人."这位老师抬起头,放下批改的作业,走向我,问道:"同志,你找哪个?"我连忙向他作了自我介绍.  相似文献   

5.
我的好老师杜心源张永清今年12月18日,是杜心源同志辞世九周年纪念日.我作为聆听过他的谆谆教导,并在他的引导下走上革命道路的学生,无时不怀念着他。我第一次见到杜心源同志是在1933年下学期。他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到成成中学任图文教师和教务主任。当时,...  相似文献   

6.
《求贤》2011,(12):34-34
他,在静海一中从教28年,当过12年班主任.带过11届高三毕业班。他,是年轻的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和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他,从普通老师成长为年级组长、教务主任.并走上校党委书记、校长的领导岗位。他.带领全校教师走内涵发展之路.学校办学水平逐年提高.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等多项集体荣誉称号.学校高考成绩连续8年位居全市12区重点中学首位。他,就是静海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张福宾。  相似文献   

7.
《党史博采》2013,(1):66-67
丁二子,河北省辛集人,生于1952年4月。改革开放以后,丁二子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率先办起了企业。在合法经营依法纳税的同时,无偿捐资帮助村里修公路;定期为村里无偿清理垃圾;照顾多名孤寡老人。受到当地政府和百姓的高度评价,尊称:丁雷锋。他不仅在当地做好事,而且还关心我省西部太行山区的小学教育,一次偶然机会得知,阜平县柳树底小学基础设施薄弱,冬天孩子冻手冻脚,夏天孩子酷暑上课。丁二子出资为学校安装了暖气、电扇。心细的丁先生还为学校买了过冬的煤。他的无私奉献感动了身边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8.
1936年我考入伪满岫岩县初级中学读书,这所学校还附设高中班,是岫岩唯一的最高学府,日本人很注意。 教我们史地课的是曹甫瀛老师,在校担当教务主任。他身材不高,穿着长衫,50开外,挺严肃。外表虽不够潇洒却满腹经伦。他讲课不拿课本,地理图历史图都在他心中,随手就可在黑板上准确勾出。  相似文献   

9.
塞外辽西一个穷困的山乡,有一位与庄户人心相通、话投机、办实事儿的党务工作者。他,就是建昌县王宝营子乡党委书记孔宪仁。当地百姓送他一个“穷山乡的‘菩萨官’”的美称。 孔宪仁一次去城子沟村了解民情,发现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在村里玩耍。这孩子引起他的注意,旁边一位老农说:“这是贫困户董怀珠家的孩子,这么大还没上学。”孔宪仁连忙到了董家。那破旧空荡的屋内,一位病妇有气无力地  相似文献   

10.
60年代我国正处在困难时期,刘少奇的几个子女都很小:平平11岁、源源9岁、亭亭才8岁。但他们都遵照刘少奇的意见,坚持在学校住宿吃饭,和别的孩子一样同甘共苦。当时,许多人都劝刘少奇和王光美把孩子接回家吃住,生活可以比学校过得好一些。但刘少奇坚决不同意,他说:“国家主席的孩子应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位小学校长告诉我的故事。有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独生子,平时在家里被娇生惯养,什么事都不会做。一天,妈妈生病,勉强做了饭,实在做不动了,就让孩子收拾一下屋子,扫扫地。孩子答应了,可就是不动手。妈妈催了几次,无效,便批评了他。孩子不服,同妈妈顶嘴。妈妈生气了,更严厉批评了他。孩子不高兴了,说“不在你们家呆着了”,摔门出走。孩子出走,并没有思想准备。走着走着,天快黑了,肚子也饿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他看到路边有个馄饨摊,热腾腾的馄饨诱惑力挺强,他站在那里走不动了。馄饨摊主说:“小朋友,吃一碗馄饨吧。”孩子挺老实,…  相似文献   

12.
许光达这位身经百战的大将,只有一个儿子,名叫许延滨。为了管教孩子,他给儿子立了三条规定:第一,延滨一上学就住在学校,过集体生活;第二,严格控制零花钱,生活标准向工农子女看齐;第三,不准自己的司机去接送孩子,让延滨自己跑路。他还严厉警告儿子:"在外面不准打我的牌子,如果你对别人讲自己是司令员的儿子,就不许你回这个家。"小延滨是个听话的孩子,父亲立下的三条规矩,他  相似文献   

13.
微言堂     
<正>A被班主任批评的家长近日,东莞的王先生又被儿子的班主任批评了。开学不到一个月,已经是第二次。无独有偶,另一位餐饮公司经理何先生也被孩子的班主任多次批评,他和妻子工作忙,有时没空检查女儿作业,班主任就会打电话来,或者在家长微信群里公开批评。有一次女儿忘记带作业去学校,班主任在教室门口把孩子和他批评了一顿。"批评我可以,但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批评。"而后不久,何先生就给女儿办了转学。  相似文献   

14.
正陈明生是农五师八十九团中学的一名英语老师,他和妻子王俊玲都经历了一次家庭的变故,共同的经历,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也使他们倍加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陈明生的爱人王俊玲是一位小学音乐老师、音美教研组长,她经常为学校编排舞蹈、为学生练鼓练号,工作很辛苦。陈明生每天早上八点起床,给妻子做好营养可口的早餐,每天下了班,他匆匆地往家赶,给妻子和孩子端  相似文献   

15.
哈汉一家亲     
2月28日傍晚,四师六十一团哈族中学教师沙特瓦力地家中的炕上,三个男孩子正在认真地写作业,其中一个男孩子是汉族小孩康亚洲.沙特瓦力地的媳妇吐尔逊古丽正忙着做饭,一幅温馨而朴实的画面. 2006年3月,从河南到新疆霍尔果斯经商的康来生,为了让6岁的孩子康亚洲更好地学习哈萨克语,把孩子送到六十一团园林三连哈校就读,并住在学校.老师沙特瓦力地看到这么小的孩子住在学校没人照顾,他既担心又痛心,于是在和他父亲商量后,沙特瓦力地把小亚洲接到家里一起生活,并细心地照料他,现在小亚洲已经可以说一口流利的哈萨克语.  相似文献   

16.
他曾是一位民办教师,也当过村干部,然而一次意外使他失去了一条腿,失去了正常人的生活。逆境中,他自强自立,自费办起了一所学校,正是这所学校,解决了兴义市万屯上坝附近,包括邻近的安龙县海子乡、兴仁县长田乡近百名贫困儿童入学难的问题……他,就是被人们称之为“民心教师”的田景平。上坝是个穷地方,然而更苦的则是这里的孩子们,不论到哪所学校读书,都要爬坡上坎走六七公里,十几岁未进过学堂的孩子比比皆是,即使有些家长忍痛将孩子送到学校,由于路途太远,也很难坚持下来,更谈不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了。相邻的兴仁长田村…  相似文献   

17.
画家的诞生     
正法国有个孩子从小就喜欢画画,14岁时已小有成就。父亲带他去见好友毕加索,想让大师收他为徒。毕加索看了他的作品后,拒绝了。毕加索说:"如果您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而不是毕加索第二,您就把他领回去让他自己去创作,他很有前途。"大约40年后,当年那个孩子的一幅画作第一次进入苏富比拍卖行就拍到了160万英镑,他成了有名的视幻艺术派的鼻祖。另一位画家出自中国,他也从小喜欢画画,少有所成。他  相似文献   

18.
梁阁亭 《党课》2013,(12):69-70
他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他常常被别的孩子一次次打倒在地,不甘受欺负的他迷恋上了拳击,骨子里的硬气激励他成为拳王阿里那样的传奇英雄。高中毕业后,他踏上了职业拳击手之路,不服输的他曾创下5年内17次击倒对手的骄人战绩。但在1971年的一场拳击比赛中,他的脑部受到了致命重创。无可奈何,他含泪告别了拳坛。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好友喜迁新居,一家人欢天喜地,但美中不足的是正念小学的孩子在离新家较远的另一个学区上学,很不方便。这位朋友就转学的事同孩子商量过,苦口婆心地做孩子的思想工作,但孩子就是不同意。原因是,孩子在原学校的各方面表现都不错,还在班里担任班长职务,转到新学校,他怕班长当不成,故而不愿转学。最后,家长只好依了孩子。听了朋友的叙述,我不禁愕然,一个小学生,“官”念竞这么强,为了能保住自己的‘官”,学校离家再远点也忍受,这种心态令人担忧。愕然之余,不禁使我联想到某些为官者的所作所为:能上不能下,能官不能…  相似文献   

20.
美丽的谎言     
有这么一部电影,讲述了二战期间在一对父子之间发生的真实故事。一个善良、乐观的犹太青年,被抓进了惨无人道的纳粹集中营里。他很爱3岁的儿子,为了不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恐惧的阴影,他小心翼翼地哄骗儿子说:“太好了,孩子,我们现在来玩一个游戏,一个真刀真枪的游戏。”儿子兴奋地问:“什么游戏啊?”父亲回答:“谁的生命承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