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邻居     
沈冰寒 《检察风云》2006,(23):74-75
常言说的好“邻居好赛金宝”,邻里之间多些沟通和谅解,日子自然也就其乐融融。可是赵亚当、钱夏娃这对活宝,偏偏喜欢无事生非,从“信件恩仇录”到“大树命案”一幕幕闹剧的上演,看似维权,但两人最终都落得个劳命又伤财。还是请吴律师来做做“和事佬”,说说邻里关系该如何维护吧。  相似文献   

2.
某社区某楼层邻里之间发生了一起不愉快的纠纷,不大点事闹得相互责骂,邻里反目。 有位女主人犯懒,把满满一袋垃圾放在公共楼道上,由于不小心还撒了一地,邻居们出门一看气就不打一处来,心想:哪有这么懒的人,自家垃圾不处理好还扔在人家门口,你家干净了别人家呢?!于是有位男子照着垃圾就是一脚,弄得瓜子香蕉皮、剩饭剩菜遍地开花,然后气呼呼地下了楼。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社会中,"邻里相扶,守望相助"是人们对社区共同生活的一种美好描述与期待。邻里关系作为社区的一种公共产品的同时,也是居民实现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本。然而,在现代的城市社区生活中,邻里之间的情感交流,相互信任和帮助变得越来越少,人们彼此的冷漠和疏离导致贫困、犯罪等很多社会问题。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建设和谐的社区,而和谐社区的建设要从邻里社会资本的改善开始。本文着重论证了社区邻里资本生成的两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一个对邻居实施了轻伤害的年轻人,能否还会像原来一样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仍旧过着平静的生活?在2002年,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推出的轻伤害案件处理方式改革中,该年轻人因为得到邻居的谅解,与邻居双方自愿达成赔偿协议,检察院对其作出了相对不起诉的决定。结果是,年轻人的生活、工作没有受到影响,其与邻居的关系比以前更好了。“如果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后,孩子的工作会受到影响,我们和邻居的关系也可能就更坏了。”年轻人的母亲这样说。“刑罚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教育。如果不通过刑罚就能起到教育作用,为什么不选择更符合人性的方式呢?”办案…  相似文献   

5.
第四章新的证据(上一电话“先生,我再去一次良子那里好吗?”“已经不行了,她无论如何都不会见我们的。’“上一次去时,还被邻居的狗追赶来着呢。”“还有那种事吗?”“在那一带,人们都养着个头儿很大的狗,有4条狗朝着我冲了过来,我就慌忙地逃掉了。”相马他们与受害人之间的关系恶化了。尽管用尽了所有的方法,可是她们却仍旧对相马和松尾守口如瓶,丝毫也没有妥协的迹象。良子的家人对相马律师抱有一种不信任感,甚至达到她们一接到相马他们打过去的电话,马上就把电话挂断的程度。“是不是再打一次电话试一试呢?”一日,不知是…  相似文献   

6.
对于养在家里的藏獒,主人一直小心翼翼地防止这种凶猛的犬类伤到别人。可是,百密一疏,藏獒还是咬伤了前来借扳手的邻居。面对高昂的治疗费用,昔日和睦的邻居渐生隔阂,一场诉讼就此上演。"我这不是倒霉催的嘛!这狗好好地养在我们家里,要不是原告去敲门也不会惊了狗。他被狗咬伤,该出的费用我都出了,总不能就沾上我一人往死里黑啊!"2014年1月28日,在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法院巨各庄法庭,坐在被告席上的宋平越说越气愤。谁也没想到,一次意外,让曾经的近邻对簿公堂,彼此指责。究竟是什么意外,打碎了原本和睦的邻里情呢?  相似文献   

7.
王权 《法庭内外》2021,(3):26-28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住进了楼房,因通行、通风、采光等引发的相邻关系纠纷逐渐减少,但涉漏水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成为影响邻里关系的高发案件。漏水导致墙皮破损、地板家具被泡、线路电器损坏等损失,严重影响生活幸福感,还带来安全隐患。漏水问题也往往成为邻里矛盾的“导火索”,近年来因漏水引发的邻里纠纷频频见于媒体报道。  相似文献   

8.
几十年光阴荏苒,在中国,一直宣传“无名英雄”。我一直不明白:“无名”怎么算英雄?成为“英雄”的前提一定是家喻户晓,没人知晓的人怎么可能成为“英雄”?雷锋是英雄,如果当初不宣传他,他能成为几代人学习的楷模吗?数十年来,多少学雷锋的后人,不求名不求利,结果呢?或者没人知道他们,或者被人误解,说他们做好事是为了“出风头”、“动机不纯”。结果,做了好事反而像做了“贼”一样不敢说。为什么不能“大大方方”做好事呢?为什么不能做“有名英雄”呢?2006年4月,原黑龙江兵团32团为重建引水工程搞了一次募捐,当年在北大荒下乡的知青有54万,假…  相似文献   

9.
2006年4月28日清晨,一具腐烂的赤裸女尸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烈士墓附近的一座居民楼里被人发现。警方经过4天的缜密侦察,确定死者陈琳是一位漂亮的女模特,疑凶为死者的邻居。女模特怎么会死在出租房里呢?随着案件调查的不断深入,一幕发人深省的惨剧呈现在了人们面前。防范意识淡薄招贼“惦记”1980年出生于四川泸州的陈琳不仅高挑美丽,还生性活泼,是个待人真诚、古道热肠的女生。她于2002年大学毕业后到一家服装公司做职业模特,并在烈士墓附近独自租住了一间出租房。  相似文献   

10.
一只养了12年的宠物狗让相处多年的老邻居反目,甚至引发一场名誉权官司.法庭上,面对悲痛愤怒的宠物狗主人、剑拔弩张的双方当事人,法官如何审理这起既简单又复杂的纠纷呢? 爱狗惨死,疑邻居所致 赵强和郭静是北京某住宅小区的邻居.不仅如此,赵强和郭静的丈夫还是同事,两家一直平静相处.然而,自从郭静那只养了12年的小狗丢失后,引发了两家长达4个月的不愉快经历.  相似文献   

11.
一句不经意的粗口,竟导致邻居命丧当场;签订了和解协议事后却觉得吃亏而反悔,当事人因此陷入死者亲属追索赔偿金的诉讼。双方的诉求看似都有道理,法院会支持哪一方呢?语带"粗口"诱发猝死2012年12月,杨之光搬入江苏省镇江市某小区的住宅内。刚入住没多久,楼下的邻居张泉就找上门来,说杨之光家装修后,  相似文献   

12.
凌杰 《检察风云》2023,(13):46-47
<正>上班一周失联,既骗“东家”又骗“邻居”2016年3月4日,罗光清突然从其任职的湘乡市壶天镇巨龙超市(以下简称“巨龙超市”)失联,这距离他到巨龙超市报到仅过了6天。他怎么会突然失联了呢?原来,罗光清根本没打算好好工作,只要看到可以骗钱的机会就付诸行动,而作为他东家的巨龙超市在短短的6天里竟然被他骗了3次。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们法律工作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法律不完备,一个是有法不遵守。这两者哪一种现象较严重呢? 应当说有法不守的现象比较严重。”“现在不守法、不依法办事的是社会上一般公民多呢?还是国家机关干部多? 我看是机关干部较多。在国家机关工作的人如果不守法,问题就更加严重。有法不依,法就是空的东西,起不了作用。”(《董必武选集》第452页)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我在某商店购物时,该商店正在进行“每月一天购物不花钱”活动。半个月后,我发现我购物的那天正好为不花钱日。当我拿着发票找商店报销时,商店解释说一天只给一个消费者报销,并拿出告示说已明确规定了“最终解释权归本商店”。我注意到,很多广告中都有“最终解释权归已”的字语。请问这样的规定合法吗?“最终解释权”应由谁来解释呢?李铁军  相似文献   

15.
漫画与幽默     
《法制与经济》2003,(10):61-62
有一个人到市场上去买鱼,他随手从鱼摊上拿起一条鱼在鼻子上嗅了嗅。卖鱼的人怕他闻出自己的鱼不新鲜,就生气地说:“先生,你不买鱼没关系,你闻什么?”他回答说:“我没闻,我是同鱼谈谈话。”“你同鱼谈些什么呢?”“我问鱼,海里最近有什么新闻没有。”“鱼怎么回答你呢?”“鱼回答我说,它不知道海里的新闻,因为它出海时间很久了!”  相似文献   

16.
本刊2003年第七期上半月报道:2002年年底,江西万载千年食品有限公司为宣传其绿色食品——“千年”牌系列南酸枣糕,别出心裁地邀请了某名模,在其背部作了一副广告宣传画,并拍照刊发在南昌某报纸上。此举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在该公司进一步准备进行户外宣传时,被南昌市工商局以“不符合社会良好风尚”而“叫停”。该公司不服,一纸诉状将南昌市工商局诉至法院。问 题:1、你认为江西万载千年食品有限公司在靓女裸露的背部作彩绘广告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2、法律该如何对商业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良好风尚”进行界定?人体彩绘广告是否合法?…  相似文献   

17.
1995年3月18日,武汉某新特药来供越(甲)到湖北某药品经营部(乙)购买人血白蛋白,乙没有现货,其业务员周某介绍说湖北某医药制品有限公司(丙)有货。乙、丙都隶属于同一主管部门,又是邻居,素有业务往来,故申要周某一起去丙处购货。当时甲\丙达成口头协议:“甲向丙购买人血白蛋白2000瓶,总价额32万元。”因丙不认识甲,对其不放心,要求周某出具了借条:“今借到湖北某医药制品有限公司10’沁GI型人血白蛋白2000瓶,周某。”甲给丙远期空白票一张,丙派人将货物送到甲处。1995年6月,远期支票到期,丙前往取款,结果甲的银行帐…  相似文献   

18.
翻开报纸,偶尔有篇报道映入眼帘:“凶犯在狱中发出哀鸣”。“狱”的提法对吗? 回到家里,有邻居来问:我兄弟的案子法院还没有判,人,现在会关在哪里? 总之,没有受过行政处罚、司法拘留、刑事制裁的人们,很难对看守所有一个最粗浅的的认识。即便是我们这样的人民警察,也不可能把看守所的监管特点讲得一清二楚。为此,经请示了有关领导之后,我  相似文献   

19.
再论公民财产权的宪法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财产权”的法律概念私有制社会产生以后,财产与人之间就有了一种隶属关系,人们把这种关系叫作“财产所有权”,把财产的拥有者叫作“所有人”或“财产主”。财产所有权使拥有者能自行决定其财产的使用、处理和转让。那末,“财产”是什么呢?各国的法律和法学者的答案有所不同。这些不同主要随一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以及技术发展水平(不同的技术发展水平决定什么样的资源能作为“财产”供交换或生产之用)而定。  相似文献   

20.
街西的一位住户在街东的两个邻居之间砌起一堵墙,从此,这堵只有两米来长的墙引起邻里反目、纠纷不断,三年间三砌两拆。砌起,这家告状,拆了,那家上访,真可谓“摁下葫芦起了瓢”。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不堪其苦,反复权衡后再次砌起这堵墙,:凌想到却把自己送上了“被告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