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背景和由来许多欧洲国家都已编纂了一套冲突法规则,瑞士也是其中的一个。除了各种条约和散见于各种法规、法令中的条文外,瑞士关于国际私法的现行主要立法,还是1891年6月25日关于有住所或居所者民法关系的联邦法(Bundesgesetz vom 25 Juni1891 betreffend die zivilrechtlichen Verh(?)ltnisse der Niedergelassenen und Aufenthalter  相似文献   

2.
背景和由来许多欧洲国家都已编纂了一套冲突法规则,瑞士也是其中的一个。现在的瑞士冲突法规是十九世纪的产物,但只包括这一领域的一部分,尽管不断修改和补充,仍远远赶不上法学和社会的发展。于是,成立了一个专家委员会,起草了一部崭新的广泛的联邦国际私法草案(Bundesgesetz iber das internationle Privatrecht—Gesetz)。该草案完成于1978年6月30日。  相似文献   

3.
梅傲 《现代法学》2012,34(4):143-150
"人本相同"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普世价值,但事实上的"人本不同"造成了各国民商事法律规定的冲突。"人本"语境下的冲突法应尊重人的价值,维护人的权利,重视人的发展,以促进全球范围内民商事活动的顺利进行、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人类社会的和谐共存。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人本"思想为价值导向,多采双边冲突规则,坚持内外法律平行,注重冲突法的实质正义,平等保护内外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国际民商事秩序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作为法律解释的一种基本方法,文义解释法在具体应用中又逐步形成了若干具体规则。这些规则实际上同时发挥着两种作用:一种作用是可以利用这些规则在文义解释法的基本精神之下,发现法律的真实含义;另一种作用是为文义解释法的适用设定各种限制、约束和规范。 文义解释法的适用范围和规则根据解释者对该方法适用的灵活程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的文义解释法,另一种是明达的文义解释法。从字面上即可看出,前者近乎机械地追随法律文本的字面含义。虽然也存在极少数例外,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机械的文义解释法宁可牺牲立法目的,也要…  相似文献   

5.
李宝霞 《人民司法》2023,(16):80-83
<正>一、问题的提出在民法典颁布前,《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在新宇公司诉冯玉梅商铺买卖合同纠纷案中明确当继续履行合同费用过高时,可以允许违约方解除合同,即创设了违约方可请求解除合同的规则。此后学界与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对此问题的不同观点。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第二款明确规定违约方可以在特殊情形下以司法方式请求解除合同,该规定似对违约方是否有权解除合同的问题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但其在具体适用中似“犹抱琵琶半遮面”,并未形成统一的司法实践。具体有以下问题:首先,如何区分法律上与事实上之“不能履行”?是否能够适用情势变更制度?二者是否具有相互替代关系?其次,“履行费用过高”应如何判断?当非违约方进行替代履行时,违约方是否应支付替代履行的费用?最后,“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请求履行”,合理期限具体应如何认定?同时,在允许违约方解除合同的情形下,亦存在解除时间与违约责任认定不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网络空间的全球性、虚拟性和管理的非中心化使传统的国际私法冲突规则的运用受到严重的冲击。本文提出有必要通过建立新的连结点、增加冲突规则的覆盖类型和扩大适用主观连结点的方法来探寻网络侵权的特殊冲突规范。  相似文献   

7.
一、案例与问题 1、王甲、王乙兄弟俩为其父各投资250O元开店达成协议。王乙的投资额由王甲原小店的投资中冲抵2500元,以冲抵王甲债务,但未记入协议中。后来,王乙以协议为据向法院提起诉讼。王甲及父母均向法官反映了事实真相,但王甲不知如何申请举证,导致王甲承担证据失权的后果。 2、2000年8月,张某与梁某将合伙做羊绒生意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上的冲突规则是现代国际经济交往当中经常发生的一个新的法律问题。本文对有关这个问题的现有的理论和实际做法进行了分析,并特别探讨了欧共体的有关实践,提出应为外国经济法规的适用制定专门的冲突规则。  相似文献   

9.
物权变动规则的体系化 评《物权法草案》第二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一、引言近现代民法典以概念主义所主导的体系化为基本特质,目的在于通过特定逻辑操作,使意义精确的概念和规则能自洽地连接成有机一致的体系,这正是潘德克顿科学思想的立法表达。我国物权法草案(下称草案)中的物权变动规则同样如此,无论从"公示"和"不动产登记"、"动产交付"之间的上下位关联,还是从第二章作为物权变动的通则既具体化了第一章的第4条,又给其他各章中的特定物权变动提供了框架性指导,都强烈表达了立法者在设计物权变动规则时所为的体系化努力。  相似文献   

10.
11.
不当得利制度作为法定之债的一种,在各国民法上占有重要一席.但由于受道德观念的影响,再加上两大法系历史传统的差异,各国不当得利制度在具体内容上的区别相当大.因此,冲突规范在解决涉外不当得利纠纷中就凸现其重要性.本文首先回顾了不当得利制度的发展历程,比较分析了大陆法系国家关于不当得利的各条冲突规则,并在研究英关立法模式对我国参考价值的基础上,提出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理论界和实务界不少人认为冲突规则的适用和外国法证明模式是因果关系的错误观点,本着为我国司法实践正本清源的目的,通过分析将两者混同的可能原因:扩大法院地法的适用和避开证明外国法的困难,进一步指出两者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互为因果的关系,更不可能等同起来。同时,从正面和反面两个角度分析了实践中冲突规则应当依职权适用的理由。  相似文献   

13.
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冲突,是指人民法院在审判行政案件的过程中,发现对同一法律事实或关系,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法律文件作出了不相同的规定,法院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定就会产生不同的裁判结果。法律适用冲突的具体  相似文献   

14.
针对理论界和实务界不少人认为冲突规则的适用和外国法证明模式是因果关系的错误观点,本着为我国司法实践正本清源的目的,通过分析将两者混同的可能原因:扩大法院地法的适用和避开证明外国法的困难,进一步指出两者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互为因果的关系,更不可能等同起来。同时,从正面和反面两个角度分析了实践中冲突规则应当依职权适用的理由。  相似文献   

15.
司法权与行政权力针对同一对象都有权管辖的时候产生管辖的冲突。三权分立体制中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冲突体现为各个权力机构之间的相互力量博弈之后的平衡,无需冲突处理规则;而中国的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冲突却存在内在的一致性与协调机关,因此需要冲突处理规则。中国司法权与行政权两种权力之间呈现共同源于最高权力机关,相互分开,相互替代的关系,权力的行使必然发生冲突。两种权力冲突的基础在于管辖权重叠,因此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两者冲突规则应当是“先管优先”原则,即哪一个权力先管辖了需要处理的法律关系并发生效力,则哪一个权力优先。  相似文献   

16.
抽象正义与具体正义的冲突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一切行为在为他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使他付出代价。”(郑也夫《代价论——一个社会学的新视角)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15页)自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建设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以来,中国社会选择了法治之路。对法治的代价我们也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从而避免在今后前进的道路中由于出现某些问题半途而废。法治的代价之一就是抽象正义与具体正义的冲突。一.冲突的产生法律规则来自于立法者对社会具体生活的抽象概括。因此,排除了法律秩序本身不正义的因素。一个正义的抽象规则,当它适用于个案时,理应获得正义的结果,这是法律存在的基…  相似文献   

17.
针对联合国货物运输法草案诞生后海运条约冲突存在的必然性,分析草案制定历程中先后公布的6份文本所呈现出的三种海运条约冲突解决模式:回避模式、优先模式和退约模式.认为回避模式太消极.应首先予以排除;优先模式和退约模式,均只能解决部分条约冲突,同时没有虑及未来新的条约.提出改进之途在于应一并考虑后法优于前法原则、善意履约原则、条约相对效力原则,同时适当运用条约优先地位条款.  相似文献   

18.
针对联合国货物运输法草案诞生后海运条约冲突存在的必然性,分析草案制定历程中先后公布的6份文本所呈现出的三种海运条约冲突解决模式:回避模式、优先模式和退约模式。认为回避模式太消极,应首先予以排除;优先模式和退约模式,均只能解决部分条约冲突,同时没有虑及未来新的条约。提出改进之途在于应一并考虑后法优于前法原则、善意履约原则、条约相对效力原则,同时适当运用条约优先地位条款。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的反补贴条例尚处于备而未用阶段的情况下,考虑到世界产业竞争加剧的现实,中国适用反补贴规则维护公平贸易的可能性始终存在。在入世背景下,中国适用反补贴规则的前提要件之一在于确保该规则符合WTO的SCM规则。经对比可知,我国现行的《反补贴条例》与SCM规则存在较大的差异和冲突,修改国内立法应是解决冲突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20.
阿计  王莹 《当代审判》2003,(3):18-20
“迎来了民法的春天!”2002年岁末,尽管北京遭遇了罕见的严寒,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主任王胜明却用如此激情四溢的话语,表达了他春天般喜悦的心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