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1 毫秒
1.
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最近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了。观后,笔者感触颇深。 于成龙是清代著名的清官,他从政二十四年拒贿保清廉、身居要职保清贫的事迹,实为感人。百姓交口称颂他居官清正,康熙皇帝称其“天下廉吏第一”。《一代廉吏于成龙》虽然没有宫廷内部争夺皇位那样轰轰烈烈,但是,其故事发生在百姓身边,件件与百姓的利益相关,更显得平实亲切,一代廉吏于成龙也正是这样一位受人们爱戴的“百姓官”。他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精神,他的为官之德,是我们当代每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值得认真学习的。 党的干部要以民为天…  相似文献   

2.
《一代廉吏于成龙》这部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很大反响,收视率创一段时间以来电视剧收视新高。我也看了这部电视剧。一部电视剧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说到底,就在于它反映了从古到今人们对为官者以民为本、造福于民的急切期盼和对反腐倡廉、惩恶扬善的共同需求。感谢编剧、导演、演员和其他有关同志创作并推出这样好的文艺作品。 这部电视剧是根据历史事实创作的。于成龙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历史人物。据《清史稿》记载,此人被康熙称为“天下廉吏第一”。在于成龙身上,有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清正廉洁,自甘淡泊;…  相似文献   

3.
于成龙,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吕梁市离石区)人,少有大志,自幼耕读,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每到一处,都留下了清廉的美名。康熙皇帝称赞他说:“咸称居官清正,实天下廉吏第一。”  相似文献   

4.
“你为的是天下,想的是社稷,苦了自已; 你穿的是旧衣,吃的是粗米,从不在意; 你爱的是百姓,恨的是贪吏,一身正气; 你流的是热泪,熬的是心血,勤政不息。” 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在中央电视台虽播出许久,但这首主题曲仍时时在我的胸中激荡,于成龙那栩栩如生的形象仍时时感染着我。一个封建官吏,为官二十四载,勤政为民,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自甘淡泊,忠于职守,被康熙帝称为“天下廉吏第一”。他为我们谱写了一曲磅礴天地、凛烈万古的正气歌,他的精神值得称道,值得敬仰,对于当今世界,对于共产党人,无论为政、为官、为…  相似文献   

5.
陈康祺 《政府法制》2012,(30):45-45
清代人于成龙,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相似文献   

6.
行事凭天理良心,抚黎民万里蛮荒;书册外身无长物,康熙朝清官第一。这是后人为赞颂清代廉吏于成龙而写的楹联。于成龙是山西永宁人,原为明朝贡生。顺治18年任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偏处山隅,峦烟瘴雨”,传说北方人若去,“生还者十不一二”,亲朋劝他莫往,他变卖了部分家产,说:“吾此行决不以温饱为志,誓不昧‘天理良心’四字。”当时,罗城县只有居民六家,全住茅屋。县衙院中长满荒草,中堂皆为茅屋。于成龙从老家带去的几名壮仆,先后病死4人,剩下的大都弃他而去。但他“义不辞难”之志决不动摇,他堆土石为几案,在柱下支锅做饭,与百姓有盐同咸,无…  相似文献   

7.
柳新 《政府法制》2012,(29):26-27
清朝康熙年间,同时活跃着两个名叫于成龙的督抚大员。这两人不仅同名同姓,曾同在一起共事,又都曾先后担任过直隶巡抚,而且都以清廉名世,死后皆得以入祀贤良祠。  相似文献   

8.
19集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这是一部根据历史上真人真事编写的历史剧,再现了清代康熙年间一代名臣的光辉形象,对今人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明崇祯年间副榜贡生。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被清政府聘任为广西罗城知县,当时他已45岁。据史料记载,罗城自然条件恶劣,交通非常不便,而且刚刚经历过战乱,再加上当地的民族矛盾突出,各自占山为王,结寨对峙,难以管理。于成龙到任时县城仅有六家居民,没有城郭,没有县衙。到这地方做官…  相似文献   

9.
于成龙是清代不可多得的清官,被康熙帝称为“咸称居官清正,实天下廉吏第一”,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1661年)由副榜贡生授广西罗城知县,时成龙已45岁。柳州罗城,地处万山丛中,蛮烟瘴雨,偏僻荒凉,少数民族杂居,世代械斗。于成龙至罗城县,县城居民稀少,县衙只有草屋三间。他“插棘为门”、“累土为几”,招吏民百姓询问其疾苦,百姓深感父母官亲近有为,是值得交处的好官。当时,罗城匪盗猖獗,惊忧民众。成龙“万里一身,生死莫主。夜枕刀卧,床头树一  相似文献   

10.
吴圣坚 《法制与经济》2009,(1):53-53,59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当中,我们不得不提清官廉史的故事。清官廉吏,百世流芳,这是不争的史实。然而,清官廉吏为什么能够流芳百世?  相似文献   

11.
张军 《法人》2014,(10):90-92
正大凡贪官,总爱如优伶演戏一般,在人前做出比廉吏还廉、比忠臣还忠的样子,在背后却百计千方地蒙皇帝,骗同僚,欺百姓,其所以能立足,就在于他有多副不同的面具大凡贪官,爱财是其本性,怎么爱呢?免不了借不法手段,攫不义之财。这就给他们出了道不小的难题:既是"不法",便是见不得人的勾当,便是袖里乾坤、桌下世界,但这又岂是他们这些场面上的人干的事?于是,他们或伪饰清廉、吃用简朴,或装作大义、扶贫恤孤,或上下遮护,捆绑作案,总之是如优伶演戏一般,花样百出,在人前做  相似文献   

12.
被中央电视台强档推出的《一代廉吏于成龙》的作者,竟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山里人。20多万字的《于清端公政书》复印不起,王永泰就利用业余时间拼命地抄,两个月下来,手都抄肿了。卷稿子的纸没有着落,王永泰就厚着脸皮到各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去,东要一本,西要一本。“故事不精彩,语言不幽默,谋篇布局不恰当,快不要拿到出版社去自讨没趣!”王教授一口气对初稿说了4个“不”字。一跃“农门”,二跃“工门”,三跃“官门”,人生中的三次飞跃,成就了王永泰的作家梦。  相似文献   

13.
案情这是清朝著名廉吏于成龙任广西罗城县令时审理的一起少女抗婚案件。罗城县有一市侩冯汝棠,聘请年轻秀才钱万青为塾师,教女儿冯婉姑读书识字。天长日久,师生之间萌生了恋情,私订终身,并暗中同居。后二人又通过媒人,并经汝棠认可,正式定亲。不久,城中有一富家恶少吕豹变,垂涎婉姑的美貌,屡屡以重金贿赂婉姑的丫环,令其诋毁钱万青,夸吕家豪富。汝棠听信了这些谗言,贪慕吕家豪富,遂与钱家悔婚,转将婉姑许配吕家。迎亲那天,婉姑不从,被吕家强行抬去。拜堂之时,婉姑乘人不备,抽出自带剪刀,刺伤吕豹变。然后乘乱逃到县衙,请求县官为她做主。钱…  相似文献   

14.
明朝皇帝朱元璋,为了巩固他的统治,他实行严惩贪官,奖励廉吏制度.他对大臣们宣布:“只要官吏贪污害民,一定严办,决不宽恕.如果贪脏枉法,好象闯进荆棘丛中,寸步难行;如果廉洁奉公,就如同走在平坦的大道上,从容自在.”  相似文献   

15.
喻辉 《法制与社会》2011,(22):17-18
作为拥有最高司法权的统治者,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康熙不仅亲自参与重大案件的裁决,而且对司法官员们开展司法活动也有较高要求。在其丰富的刑事司法活动实践中,他一方面坚持慎用死刑和疑罪从轻,另一方面又坚持严惩豪强犯罪,他还反对过多的使用刑讯,以避免造成冤案。康熙的这些思想及其丰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司法的腐败,对缓和社会矛盾和维护清朝的统治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许多贪官纷纷落马,为人们所唾弃,但仍有不少人执迷不悟,在犯罪道路上愈走愈远而不自知。历史上,中国百姓一直敬仰、推崇清官。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清官廉吏。他们注重操守,志向高远,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其不但自身清正、家风严谨,而且执法严明、惩恶扬善,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现介绍古代清官廉吏的五则典故,以为当权者鉴。刘宠一钱汉代刘宠担任会稽太守期间,清正廉明,洁身自好,从不收受贿赂和馈赠。他十分关心百姓疾苦,时郡内常遭水…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清官廉吏.言为心声,他们的拒贿诗文也充满正气,流芳百世. 北宋包拯,庐州人,他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民间都称他为包公.他在70岁寿辰时,吩咐家人一概不收寿礼.但第一个送来寿礼的竟是皇帝.皇宫送礼来的太监在礼品盒上面写道:  相似文献   

18.
古人巧拒贿     
李惠 《政府法制》2012,(18):30-30
为政要想清正有为无是非,拒贿也算一¨“必修课”,而卉代廉吏的拒贿“妙术”,埘于我们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党的六中全会公报时,想起中央领导评价过的两幅古楹联,故抄录于此,以供探讨。一幅是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县衙前的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另一幅是一代廉吏于成龙在藩司大堂上张贴的楹联: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欺,谁替我披枷戴索;一丝一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女娼。两幅受到领导高度评价的楹联,给人很深的启示:一是它表达了官与民的辩证关系。民是官的衣食父母,官是民的个中一员。所以为官者绝不能欺压百…  相似文献   

20.
强盗知府     
何进 《江淮法治》2013,(2):37-37
清朝康熙年间,朝廷向安徽池州府委派了一个姓郭的知府,这个郭知府精明强干,能力出众,到任后不仅公务办理得清清楚楚,而且清理了不少历年遗留的积案。因此,上至巡抚、藩台,下至县令衙吏,都对郭知府敬爱有加。省府里的藩台大人同样也挺喜欢郭知府,只是有一件事让藩台大人对郭知府有些疑问,那就是郭知府上任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