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3月11日,日本驻华大使馆举办东日本大地震10周年纪念仪式,悼念地震遇难者,对中国在日抗震救灾中提供援助表示感谢。应急管理部等部委以及曾经赴日参加救灾的中国国际救援队代表等应邀出席。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对中国在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迅速提供援助物资并派出救援队等表示感谢,并介绍了灾区重建工作,希两国传承在地震救援中结成的深厚友谊。中方代表回顾了两国在抗击汶川地震和东日本大地震等灾害过程中,守望相助、互相驰援的密切合作,表示中日各界应不断增强睦邻友好和命运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
日本里氏9.0级的巨大地震以及随之暴发的巨级海啸,震惊了整个世界,紧接着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的核泄漏事故则更牵动了整个人类,因为,它把这次大地震、大海啸对一个国家的"局部"影响,放大到了整个人类对核能运用安全性的再审视.  相似文献   

3.
2011年以来,世界经济整体保持复苏态势,但经济增长仍呈“南高北低”的双速格局。西方经济同步放缓,风险因素显著增加;美国经济增速放缓明显,欧债危机愈演愈烈,都为世界经济稳步恢复增加了新的变数。日本遭遇“3·11”特大地震,  相似文献   

4.
2014年经济形势预判与我省经济运行面临的挑战(一)国内外经济形势预判。从国际形势来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和世贸组织等均预测2014年世界经济仍将低速增长。欧美经济将继续保持缓慢复苏态势,有利于拉动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惺睿 《重庆行政》2014,(2):81-82
正2014年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3月5日开幕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2014年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归纳如下:一、形势错综复杂2014年,我国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世界经济复苏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一些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带来变数,新兴经济体又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更趋激烈。支撑我国发展的要素条件也在  相似文献   

6.
《创造》2011,(3):94-94
据日本政府估计,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大地震和海啸为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15万亿-25万亿日元(约合1850亿至3090亿美元)。这一个数字远远超过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时10万亿日元的水平。但上述预估的损失数据中还仅仅只包括了地震及海啸对于道路、港口、住房、工厂及其他建筑物的破坏,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及轮流限电造成的经济损失尚未算在其中。  相似文献   

7.
日本里氏9.0级的巨大地震以及随之爆发的巨级海啸,震惊了整个世界,紧接着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的核泄漏事故则更牵动了整个人类,因为,它把这次大地震、大海啸对一个国家的"局部"影响,放大到了整个人类对核能运用安全性的再审视。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11年1月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已经达到442个,还有正在建设的核电机组65个,核电发电量约占全  相似文献   

8.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东面外海发生9级大地震,并引发了强烈的海啸。受地震与海啸的袭击,位于日本东北部福岛县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核事故。长时间全厂断电和厂房内部水淹,导致1-3号机组反应堆堆芯温度升高,燃料元件部分裸露、烧毁;4号机组乏燃料水池温度升高。因为人工泄压、氢爆、着火等原因,造成放射性物质向大气环境的大规模释放。  相似文献   

9.
<正>2011年3月11日,日本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场地震灾难降临到日本岛屿。震中位于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地震引发了海啸,位于宫城县和岩手县的三座小城遭到灭顶之灾。这次地震对日本的经济政治,乃至世界经济产生多大的影响引起人们关注。特别是与以往地震不同的是,这次地震导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让人们有点谈核色变。  相似文献   

10.
199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大约在2.5%左右。高于1998年1.9%、低于1997年3.3%,1999年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东南亚金融危机还在持续,遭受危机的亚洲国家,经济复苏还需几年时间;对亚洲经济有巨大影响的日本,经济也难以在短期内走出困境;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也将放慢;欧元的启动进一步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区域性的金融经济震荡,欧洲区域内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增强,将影响我国向欧州出口贸易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充分认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最近一段时期,国际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里氏9.0级强震。由于地震引发的核电事故重新引起人们对核能安全、公共危机应急处理等问题的深刻反思,对未来国际核能利用产生重要影响。在日本大地震的同时,西亚北非长达几个月的政治"地震"仍在持续。  相似文献   

12.
朱文强 《小康》2011,(4):102-105
在自主研发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之间,争议不断的中国核电在"十一五"期间飞速发展着。突如其来的日本核危机,让中国不得不放慢了开发核电的脚步,重估核电安全将成为今后政府发展核能源的重心东京时间3月11日14点46分,一场里氏9.0级地震袭击日本。随着地震的发生,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停止运行,核电站1号、2号、3号反应堆冷却系统失灵,随之而来的海啸导致所有应急柴油发电机出现故障,核泄漏危机降临。  相似文献   

13.
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保8”已不成问题,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承受各种冲击的能力得到了加强。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2010年总需求的变化将是温和提高的趋势,随着世界经济回暖,外贸出口的作用将发生比较明显的转变。在此背景下,  相似文献   

14.
5月18日,山东省为东日本地震灾区捐赠仪式在济南举行,省慈善总会会长谢玉堂,省对外友协会长张伟龄及各捐赠单位的代表和专程来访的日中经济交流协会代表团等出席了捐赠仪式。自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地  相似文献   

15.
陈竹舟 《中国减灾》2012,(13):17-19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东面外海发生9级大地震,并引发了强烈的海啸。受地震与海啸的袭击,位于日本东北部福岛县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核事故。长时间全厂断电和厂房内部水淹,导致1-3号机组反应堆堆芯温度升高,燃料元件部分裸露、烧毁;4号机组乏燃料水池温度升高。因为人工泄压、氢爆、着火等原因,造成放射性物质向大气环境的大规模释放。事故中,2011年4月1日和5月10日,发生了两起高浓度放射性废水从取水口裂缝直接向海洋泄漏的事件,给附近海域环境带来了较大  相似文献   

16.
黄先海 《今日浙江》2011,(14):21-22
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制定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成为主要经济体国家拉动经济复苏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7.
3月11日,日本发生了迄今震级最高的强烈地震,地震不仅引发了强烈的海啸,而且破坏了日本的核电站,造成了核泄漏。一时间,整个日本乃至世界的人们都陷入了核辐射的紧张和恐慌之中。在我们中国,当听说了碘盐能防辐射后,社会上一度出现了抢购食盐的狂潮。  相似文献   

18.
《人民政坛》2012,(7):41+43+45
日本:要求运营商保存特定用户上网记录日本近年来不断通过加强立法提高对互联网的监管力度。就在2011年3月11日东北地区9级大地震发生的当天上午,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向国会提交部分修改刑法的草案,草案内容不仅将制作、传播、拥有电脑病毒纳入刑法处罚的范  相似文献   

19.
杨洋 《中国减灾》2011,(13):40-41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大地震与夺命海啸给世人带来一幕幕的视觉冲击与灾难惨景,全世界的媒体焦点瞬间汇集到这个多灾多难却经济文化发达的弹丸岛国。随后,带来的是世界末日般的恐慌——核爆炸与核泄漏。"‘嘟嘟嘟’的直升机机翼带来的单调的让人烦躁的声音和对核电站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13,(5):92-92
王琼英、唐代剑在《农业经济问题》2012年第11期撰文认为,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旅游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广义视角上来看其功能和价值还需要重新界定。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价值应包括旅游者价值和居民生活价值两方面。基于此,应重构乡村旅游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