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宣布浦东开发开放。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确立上海的跨世纪战略目标应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并赋予浦东作为长江流域经济起飞“龙头”的历史重任。 上海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上海的发展也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要实现上述战略目标,上海必须把握前所未有的机遇,必须应付各种严峻的挑战,上海必须具有跨世纪的战略意识、战略眼光、战略思想。 一、上海长期发展的环境与有利条件 1.国际经济环境演变的趋势 国际经济环境的未来变化,对于中国长江流域和上海的长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对其变化趋势的判断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上海经济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加快发展,尤其是小平同志视察南方、中央作出浦东开放开发重大决策之后,全市上下机遇意识更强,拼搏劲头更足,因而出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经济实力迅速增强。整个“八五”时期,上海国内生产  相似文献   

3.
三年前,上海水利专家宁祥葆曾说过:“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举世瞩目,但上海的‘水名声’欠佳,改善水环境涉及到体制、立法、资金可投入强度、舆论监督和公众意识等,这是个系统工程。”而今,三年过去,社会已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纪。经过全市上下努力,尤其是在体制、立法、资金上给“治水”创造了有利条件,上海“水名声”从欠佳走向了“尚佳”。  相似文献   

4.
目前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楼宇经济。我国,尤其是上海近年来楼宇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这将给上海的楼宇经济带来更为蓬勃的发展。所以从现在起就要重视对楼宇经济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上海对外开埠以后,上海原有经济迅速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接轨,城市也走上了发展和繁荣之路。至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国际大都市。回顾这一近代上海经济发展的轨迹,探讨分析上海经济近代化的内部动因,这对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有借鉴意义的。一、企业家精神与近代上海经济繁荣近代上海民族资产阶级是近代实业的经营主体。近代企业家是近代上海民族资产阶级中的一批精英人物。近代上海经济的发展自然离不开众多的客观条件,但是这些客观条件最终有赖于经营者的充分利用,才能真正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现实有利要素。况且,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增长极理论,以上海与浙北区域经济关系发展为例,解构上海与浙北的区域经济关系发展历程.两地从明清时期的"邻域渗透型区域经济关系"发展到近代集聚为主、扩散为辅的"腹地中心型区域经济关系",再发展到当代扩散为主、集聚为辅的"腹地中心型区域经济关系".上海开埠后,扮演了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角色,引领长三角区域经济关系构架的变迁和转型.明清至近代,上海与浙北区域经济关系的发展,是上海与长三角其它地区和整个长三角经济关系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消费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应运而生,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也大大增强。为适应这一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优化上海的消费环境,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8.
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与发展,是实施党和国家分区域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的需要。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与发展,是构筑中国经济腾飞所需的世界级大都市带的需要。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与发展,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面对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作为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龙头——上海,如何发挥不同所有制经济之长,实现基本经济结构的优化配置,是当前特别需要关注的重大课题。外资企业现在是上海的"快腿",其在上海不是多了,而是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民营企业是上海的"弱腿",其发展首先取决于对旧有观念的破除;国有企业是上海的"慢腿",其最大问题仍然是自主权的缺损。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海次文化的复兴,都是与民族主体意识中的自我忧患相关,而文化的固守、停滞状态与极度膨胀的祝福意识有着相互依存的联系。改革十年后的今天,忧惠意识思维模式的全面发展,正是当代中国从困惑走向觉醒,从停滞走向发展的表现,也是民族自我意识走向强化的确证。  相似文献   

11.
象山历史上是一个偏僻的半岛县,然而,象山历来有航线直通上海,与上海素有交往。改革开放以来,象山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全国百强县第75位,而且产业特色和发展优势明显。究其原因,关键在于象山接轨上海争先机,融入发展创特色。目前,象山建筑业、海鲜餐饮业在上海家喻户晓;象山针织等特色产业和开放型经济紧紧依托上海发展;象山海洋旅游业、特色效益农业把上海作为主攻市场,很多上海市民由衷赞叹“吃在象山、游在象山”。象山“衣、食、住、行”已全面接轨上海,全县经济对上海的依存度已达60%。一是以上海为大舞台,借力发展,促进了县域特…  相似文献   

12.
傅尔基 《中国发展》2012,12(2):74-84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经济、全球首位型城市经济,是"十二五"时期乃至未来上海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抉择和必由之路,贯穿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海外华侨华人推动下,尤其是海外华侨华人新一代、由海外留学人员和投资移民等构成的新华侨华人推动下,海外华侨华人经济已经转型投资高新产业、扩展跨国经营和依靠人才创新,并正在加速转型。海外华侨华人将是推动上海改革开放30年后向创新型、全球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先锋队和重要力量。创新引导、鼓励和支持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促进上海向创新型、全球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上海"十二五"时期乃至未来一个重大战略任务、力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做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上海经济总体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发展开局之际,上海加快建设世界级的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经济中心,以及加快建设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将是所有工作的重心。国家也希望上海在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制约、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和重要贡献。我们认为,通过制度创新,吸引跨国公司将国际贸易离岸结算放到上海,  相似文献   

14.
接轨上海开放带动是嘉兴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五大战略”之首,通过多年的努力,这一战略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礁立了嘉兴在全省发展开放型经济工作方面的地位。年初,嘉兴市委再次强调,要充分发挥国际产业向中国特别是长三免转移的“天时”毗邻上海的“地利”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抓开放的“人和”优势.以“招商引资年”活动为抓手.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承载力、引进项目的推动力外贸出口的拉动力.不失时机地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强意识。嘉兴地域狭小。人口密度大.资源匾乏.难以承载长期快速发展的压力。要实现推进新跨越、再上新台阶的目标,惟有扩大开放,向开放要项目、向开放要资金。向开放要资源、向开放要人才、向开放要技术、向开放要管理,通过开放,实现嘉兴综合竞争力的增强和城市能级的提升,熹兴市委要求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战略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以更加开阔的胸襟、更加开明的心态、更加开放的举措。把工作抓实抓好。  相似文献   

15.
权力的规则     
上海作为一个大城市,市政府规划的工业经济园区1+3+9的布局是必要的合理的,但仅此是不够的。正在制定的滨江沿海发展战略为上海小城镇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为郊县经济园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乡镇经济园区是城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集中注册了上海三分之二以上的中小企业,成为区县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应该积极引导,鼓励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今日上海》2013,(3):6-8
临港地区的开发在上海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长远看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拓展“四个中心”的战略空间,眼下则是上海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各方的协作配合下,在实现“上海制造”向“上海智造”的转变中,临港地区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单元,是城乡经济的连接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县委书记是县域经济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指挥者,要增强五个意识,不断提高领导县域经济水平,大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发展意识,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执政为民,要用发展来检验。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田林县是国家贫困县,建设田林全面小康社会,是全  相似文献   

18.
张辉 《小康》2006,(6):60-61
2006年,上海加快了发展总部经济的步伐,以各种优惠政策向国内外企业频送秋波,但是与北京、广州、深圳的总部基地相比,上海的优势在哪?上海要发展什么样的总部经济?  相似文献   

19.
上海,一方面经济规模比较大、发展速度快;另一方面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缺乏、资源水泵量大、环境容量相对狭小。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矜持和资源环境的压力在上海表现得比较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循环经济是上海的必由之路。法律如何接受循环经济概念和循环经济社会的理念,促进和保障上海循环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是上海循环经济立法工作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近日,“长三角智能经济发展与企业转型升级”论坛在上海锦江小礼堂举行,本次论坛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华夏经济发展研内院、长三角智库联盟和上海梦想成真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上海市经济和倌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英认为,过去十年中国最引人注目的标签是“互联网经济”,而未来十年的关键词则是“智能经济”可以预见,未来长三角将成为中国智能经济发展的高地,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动力,智能经济将成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金名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