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川迁家记     
孙晓青 《小康》2011,(2):64-67
2011年伊始,老北川人将告别板房入住新县城。从帐篷搬到板房,从板房再搬到楼房,每一次迁"家",对北川人来说都是一种告别,告别带来的心理震荡会持续一段时期,直到他们适应了新的生活,这是他们幸福的时刻,却也是最脆弱的时刻  相似文献   

2.
卓玛 《中国残疾人》2007,(10):30-31
在国内类似背景资料里介绍的"心灵热线电话"、"助残爱心电话"、"盲人主持人热线"等等各种形式的爱心热线电话已无法用数字来统计。今天要讲述的"人道故事"是关于一位来自上海的身残志坚的青年刘剑英,他8年如一日地坚持开办"爱心热线",这是一条专门做"心理辅导工作"的热线。他还成立了"心理互助"俱乐部。他信奉的人生信条是给予爱: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得到快乐,残疾人一样能够用自己的能力回报社会。  相似文献   

3.
在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的对面是一排排板房,住在这里的人们每天都会面对这个令人伤心欲绝的地方。这个曾经有着1万多人的镇子,有8000人被地震夺去生命。很多家庭在这次地震中震碎,他们需要家庭的港湾,慰藉受伤的心灵。 据映秀镇政府提供的数据,地震后映秀镇有42对新人登记结婚,其中重组家庭占1/2。 在地震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本刊记者来到映秀镇,采访了发生在板房里重组家庭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贫困生是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往往面临着诸多"心理贫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学习生活.坚持物质解困和精神解困并重,充分发挥政府、高校、社会、个人等方面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推动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困境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武警山西总队坚持把心理服务工作贯穿到“深知兵真爱兵”活动全过程.从“交心摸实情、真心交朋友、贴心解难题”三个环节入手.多方面调适官兵心理,密切内部关系,营造了和谐稳定的警营环境。  相似文献   

6.
校园暴力已经逐渐成为政府和民众所关注的特殊社会现象。在此,以一个真实的校园命案肇事者在案发前一天的三个心理测量量表分析为例,证明心理测量是预防校园暴力犯罪的可靠方法,提出要重视心理测量的工具性,因此,要重视它在校园暴力犯罪预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罗丹 《传承》2009,(4):132-133
贫困生是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往往面临着诸多"心理贫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学习生活。坚持物质解困和精神解困并重,充分发挥政府、高校、社会、个人等方面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推动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困境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论竞争心理     
陈宁 《青年探索》2000,(4):40-42
竞争行为是一个人的本能行为,现代社会条件下人们的竞争心理不断增强。然而在不同的条件下,竞争心理产生的正负效应不同,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在新旧体制转型时期,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体制的不完善所带来的不正当竞争加剧了这种消极的竞争心理,从而导致人们的心理失衡。如何引导一种积极健康的竞争心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真正的灾后心理援助,起始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当时参与灾后心理援助的主力队伍,基本上是习惯在诊室里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心理医生"。这些专家,往往是在求助者预约-挂号-缴费以后,在舒  相似文献   

10.
《青年探索》2007,(4):56-56
6月18日下午,黄埔区同仁学校里欢声笑语一浪接一浪,学校的同学们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声在广州市团校培训部的导师和志愿心理培训导师一起玩沟通游戏,度过了一个开心、健康、快乐的下午。由团广州市委、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广州一家亲·新市民培训计划”在黄埔区同仁学校正式启动,并对该校来穗未满2年的学生开设了第一堂“破冰行动”——心理辅导培训课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大》2009,(7):43-44
以2008年8月1日为分界点,当所有受灾群众都住进过渡板房后,整个成都市的灾后重建工作进入一个紧锣密鼓阶段。  相似文献   

12.
地震后,伤残人员的心理行为应激反应多种多样。地震伤残人员的心理自我调整,对于减轻心理痛苦,维护心理平衡,战胜伤残、尽快适应地震伤残后新的生活很重要。地震伤残人员心理行为应激反应地震后,伤残人员的心理行为应激反应多种多样。一部分人在伤残后某一时期内,会出现很兴奋、激动的情绪,如不停地哭、不停地诉说,浑身发抖,做噩梦,失眠,愤怒,地震灾难现场画面常在脑海里出现,并伴有强烈的恐惧情绪。另一部  相似文献   

13.
《新东方》2020,(2)
罪犯刑满出狱前的心理状态极为特殊,心理状态的变化是导致罪犯行为改变的原因之一。好的心理转变会导致好的行为,例如积极改造,这会使罪犯剩余刑期的改造十分顺利;相反,坏的心理转变会引致不好的行为,例如自暴自弃,这会让罪犯在剩余的刑期里产生逆反心理,导致罪犯抵制改造。因此及时了解刑满前罪犯的心理状态,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心理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白书祥 《前沿》2009,(12):151-154
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机制建设应强调的问题及对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导向机制建设应强调的问题及对策,其包括准确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增强思想导向的实效性、坚持以人为本。二是心理导向机制建设应强调的问题及对策,其包括强化社会认同、加大调适社会心理的力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三是舆论导向机制建设应强调的问题及对策,其包括突出阶段性、坚持原则性、把握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杨寅 《公安学刊》2007,(1):100-103
当前民警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治安环境与繁重的公安工作任务,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产生了一系列心理和生理的疾患。产生心理和生理的疾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减弱和消解民警心理和生理的压力,一要坚持实事求是,合理调配有限警力;二要切实改善执法环境,不断强化执法保障;三要完善考核机制,用好激励手段;四要切实加大民警的培训力度,优化警力;五要加强民警自我心理卫生预防。  相似文献   

16.
张彬 《人民公安》2006,(12):22-23
透过吴荣六进六出戒毒所这样艰难的戒毒历程,不难总结出:戒毒其实就是一个自醒和心理的转变过程,只要自己能够真正从毒品中醒悟过来,那么心理的转变过程就会快一些,戒毒的路就会在自己的脚下展开和延伸,只要你坚持着去走,就一定能成功。  相似文献   

17.
论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心理”内涵界定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后的重要继承者都没有对"社会心理"的内涵进行明确诠释。透过普列汉诺夫的宏观论述,再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心理思想,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心理内涵界定的实质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心理是自发的"去个性化"的共同社会意识;二是社会心理是以"零距离"方式呈现在社会现实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个体的整体感受状态;三是社会心理是呈现社会个体自身与"他者"的狭隘联系的初级社会意识;四是社会心理是一种在人与人之间彼此影响下形成的永远开放的意识系统;五是社会心理是一个与人类社会同步产生、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罗屿 《小康》2013,(5):57-60
汶川地震后,社会组织在救灾及灾后重建中爆发的惊人力量,让其有了被政府、民间认知的机会。震后五年,它们中有的退出灾区,有的渐渐生根,其间的进退持守,体现的不仅是组织本身能否实现良性运转,与政府、企业可否形成良好互动,也决定着其发展的空间2010年初春,四川灾区某板房区安置点,由常驻社工站在此开展的"压力释放小组"活动仅仅进行了三次,便被紧急"叫停"。不仅如此,板房区管委会工作人员还找到社  相似文献   

19.
2002年5月7日,发生在大连的空难事故,成了中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发展的契机。大连空难后,心理干预在国内首次大规模走近遇难者家属。此后,在非典时期,心理干预专家走进医院,也收到了积极的成效。今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瞬间使无数人失去了家园和亲人。受灾人群的心理重建问题成了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残疾人》2011,(10):4-4
刚过去的教师节里,很多老师都收到了节日祝福,不过有一群特殊的老师,却在以心理辅导的方式给自己加油鼓劲。他们的“学生”是学龄前自闭症儿童,和孩子们说上一百句话,也许得不到一句回应,然而,老师们凭着信念和爱心坚持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