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945年年初,周恩来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成为1945年8月蒋、毛重庆谈判的先声。谈判中,蒋介石和周恩来发生直接冲突。蒋严厉批周,周强硬反驳,愤而离开重庆,返回延安。  相似文献   

2.
佟莲 《中国人大》2010,(13):48-48
张治中是一位敢于犯颜直谏的人。他曾多次以口头或书面意见的形式,对蒋介石作逆耳之言。但尽管如此,直到1949年,蒋对他一直是厚爱有加。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先后四次向毛泽东直谏,成为唯一敢向毛泽东与蒋介石均多次直谏的人物。  相似文献   

3.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双方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谈判至10月10日,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著名的《双十协定》。本次谈判,国民党当局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发生的一些故事,以及重庆民众的反应,也颇具历史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4.
我的父亲李树骅以他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肝胆相照的一生,给我们巨大的影响。父亲原是国民党中将,抗战胜利后被蒋介石削去兵权,册封了一个中将高参的虚衔,于是他愤然解甲归田,回到故乡遂宁。1948年1月,父亲参加南京国大代表联谊会时,经邱翥双介绍加入了民革。回遂宁后,他受中共川北地下工委委员、遂南地委书记王叙五同志的影响,毅然转向支持中共地下党的工作,倾其所有帮助地下党,前后资助中共川北地下党银元上千元。  相似文献   

5.
刘统 《同舟共进》2011,(4):26-32
1927年4月12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黑色的日子。这一天,蒋介石指挥的国民革命军在上海开始捕杀共产党人,实行"清党"。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相继沦陷或者成为战区,国民政府不得不内迁重庆,并定重庆为陪都。重庆遂成为战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许多外国驻华大使馆以及包括总统特使在内的高级官员也纷至沓来。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国  相似文献   

7.
峥嵘 《传承》2010,(13):24-26
<正>周恩来的英名在华侨华人中几乎是家喻户晓。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生前与中外政要人物多有交往,周恩来是他印象最深,分量最重,最为崇拜和最知心的朋友。周恩来和陈嘉庚在正义的斗争中结为知己,新中国成立后两人又为国家的昌盛各尽其力。两人的深厚情缘让后世为之感叹。  相似文献   

8.
朱健 《今日浙江》2011,(11):16-21
一、浙江省委在危难中诞生80多年前的1927年,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共产党人被大肆屠杀的危难关头,团结和领导浙江人民继续革命的中共浙江省委员会在危难中诞生了。这是浙江大地第一次有了领导全省革命斗争的中共组织。  相似文献   

9.
韦英思 《传承》2013,(9):148-150
保定军校学生中涌现出一批为国献身的将领英烈。其中,包括一批作为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的中共党员。如被誉为黄埔军校"红色拓荒者"的首批9个中共党员教官中,除周恩来、严风仪、胡公冕外,保定军校出身的就  相似文献   

10.
11.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例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1948年国民党统治区财政经济全面崩溃、人民解放军发动三大战略决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却想单独谈谈1947年。  相似文献   

12.
邰言 《黄埔》2011,(2):48-51
共产党向台湾伸出和平之手,历史曾给了蒋介石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机会随着朝鲜半岛的硝烟散尽,蒋介石第一次反攻大陆的美梦彻底破灭了。在国际形势开始出现缓和的趋势下,中美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松动的迹象,而美台之间的矛盾却逐渐暴露。台湾岛内相继发生了吴国桢事件和孙立人事件,加上美国对台独运动的支持,台美矛盾  相似文献   

13.
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在这天,开国领袖毛泽东与失国领袖蒋介石都有不同的感受。历史走到了21世纪,让我们回顾这一天里,把两位中华民族的领袖人物的感受比较一下,我们就会感到,在人民面前,我们每一个统治者都要以人民的意愿为第一标准,才能够做到“得人心者,得  相似文献   

14.
韩亚光 《理论月刊》2007,3(2):79-82
周恩来在生命最后一年中,同邓小平相互关心和支持,为了党和国家的命运共同奋斗。周恩来逝世后,邓小平为周恩来致悼词,并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切缅怀他。邓小平对周恩来的缅怀,成为他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动力。周恩来和邓小平的伟大情谊将永远为人民所传颂,他们的伟大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