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迪 《学理论》2009,(24):95-96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它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从而进一步决定交换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对分配和交换具有决定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他们的著作中对此问题进行了很多的论述。正确理解生产资料所有制对分配和交换的决定作用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公有制、社会所有制和公众所有制的关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有制、社会所有制与公众所有制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时生产资料个人独有的否定,三者之间是矛盾与统一的关系."公有制"概念是作为私有制的对立面而从政治意义上加以使用的,因此排斥私有成分;而"社会所有制"概念则是马克思从逻辑角度否定传统私有制的未来社会发展的产物."公众所有制"是一种个人占有形式,但是却突破了个人占有资本在数量上的局限;而"社会所有制"不可能完全脱离个人所有,但是实现了对个人占有的扬弃."公众所有制"是一种具体共有形式,而"公有制"则是一种抽象共有形式.作为具体共有的"公众所有制"只是反映了作为抽象共有的"公有制"的部分特征,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公有制.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瑰宝".只有科学把握,才能正确地观照现实和未来.把它用作否定我国农业合作化、重新恢复或建立私有制的论据,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公有制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否,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党的十五大召开以来,公有制经济的改革取得很大进展,目前进入攻坚阶段。要完成攻坚大任,必须在理论认识上前进一步,即对所有制问题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要分清资本和资产的关系;正确认识所有制关系特别是生产资料的占有在所有制关系中的地位;不要简单地根据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来划分企业的性质。要正确认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国家所有制、劳动共同所有制、社会基金所有制三大类。  相似文献   

5.
赵阳 《学理论》2009,(31):63-63,8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是由多种所有制关系构成的统一体,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前三种经济成分可以统称为公有制经济,后三种经济成分可以统称为非公有制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新的解放和巨大发展,形成了可观的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伟大的历史性变化,整个中华大地到处都充满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是基本符合我国生产力水平和发展要求的。确立这样的所有制关系,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6.
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所有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创新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对于继续深化我国所有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论争,这些论争主要包括: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经济产权是否虚置,国有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公有制理论是否相悖,要不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农村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导向等。厘清这些问题,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赵家祥 《理论视野》2013,(1):38-40,52
按照资本的逻辑和历史,说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这一论断的含义,并且对不同的观点作了评析。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回顾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发展过程,阐述了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分析了这一分配原则、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条件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在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价值源泉、财富源泉等问题上的区别,进一步深化了对十六大确立的分配理论正确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判断生产关系优劣的标准是生产力,凡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都是好的和有存在、发展必要性的生产关系;凡是不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都不是好的生产关系。所有制和分配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有条件的,不能无条件地照般。  相似文献   

12.
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如何开展?首先必须正视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明确党组织的职能和角色定位,正确处理好与企业领导体制的关系,采取适当的途径和方式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财富分配非正义的前提批判是对前资本主义交换的批判,它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对可交换劳动能力的批判。劳动能力与劳动客观条件的分离使劳动者具有"自为性"和"为他性",是劳动与财富分离的首要条件。其二,对货币内在矛盾及其所有者"致富欲"的批判。货币通约一切使用价值的"质"与现实中始终是一定"量"之间的矛盾,表现为货币所有者的"致富欲",是财富增殖的根本动力。其三,对货币与劳动能力交换的批判。货币与劳动能力交换是劳动与财富分离的重要途径,也使象征资本主义正义的所有权、自由与平等走向自身反面。马克思基于历史与逻辑的双重视角,从前资本主义的交换中揭示了资本主义财富分配非正义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赵大伟  陈建梅 《学理论》2010,(24):71-72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的方法,利用1991—2008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与粮食主产区农民经营性收入的数据,探讨了二者关系。结果表明:与其他省份相比,粮食主产区的农村家庭更依赖农业(主要是粮食种植业)生产来获得收入;农业生产波动将对这些省份的农村家庭收入波动将有更大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温美荣 《行政论坛》2006,1(5):75-77
新中国成立以来,受“斯大林模式”和“左倾”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所有制选择曾经出现过严重的失误。在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情况下,片面追求“一大二公”,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后果。改革开放后,我国所有制形式的选择实现了理性的回归。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国有企业改革和私营经济发展的互动过程中,混合所有制结构逐步确立,并反过来又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和私营经济发展互动的所有制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方式看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发 《理论探讨》2004,1(4):50-52
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和不同的生产关系以及不同的经济体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有不同的结合方式。中国农村不同历史时期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方式,体现了当时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下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方式的内容也应当有所修正和变化,中国农村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应该采取"直接结合"和"间接结合"相结合的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17.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企业改革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从理论上就工人参与生产要素分配进行了探讨,同时,就工人怎样参与要素分配进行了论述,并提出工人按群体与个体两个层次参与分配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长期以来主要靠政府通过再分配来实现社会公平,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个人在再分配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认识和重视。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个人在收入再分配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参与分配活动不应成为第三次分配。发挥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个人在收入再分配中的作用,要培育更多的社会组织、发动更多的公民个人参与收入再分配过程,使更多的组织和个人关心公益事业和弱势群体。同时,政府要在制度和法律上给予确定和保障,使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个人有序地、合法地参与再分配。  相似文献   

19.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在理论内涵上是不同的。现阶段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具有历史必然性 ,按生产要素分配也具有客观必要性。一定要坚持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完全可以结合。  相似文献   

20.
社会分工的发展与所有制形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与社会分工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人类社会经历了部落所有制、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共产主义的所有制。其中,部落所有制、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以虚幻共同体为基础的社会分工尚不发达的所有制;资本主义的所有制以市民社会为基础的分工发达的所有制;共产主义的所有制以真正的共同体为基础的所有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