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公共管理源起于当代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运动。尽管改革在不同国家的进度和成效不一,但十多年的改革实践作为本世纪末期的一次选择公共管理方式的大规模实验,其意义深远。本文拟通过对这一运动的时代背景、基本动因和目标以及相关理论渊源的分析;指出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组成、总体特征和一般实践模式,并在总结其得失经验中引出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与中国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推进的行政体制改革几乎同步展开。本文试图阐明新公共管理运动和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中国的大部制改革模式,在说明大部制改革模式可以视为中国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一种回应的同时,探讨大部制模式的实现形式及其在中国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可能的解决策略和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3.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我国行政改革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基本趋向是践行“新公共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模式是适应知识经济、信息时代而进行政府改革和行政创新的必然产物。作为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替代物,“新公共管理”实践模式的出现是公共部门管理特别是政府治理变革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它从治理理念、治理结构、运作方式和过程等方面对行政体系进行了全面的创新。它对西方行政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西方行政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积极推动作用。因此,有必要借鉴西方“新公共管理”模式来探析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与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4.
行政环境是社会圈中与行政系统有关的各种条件的总和,就一国而言,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等.行政环境的变化会引起行政系统变革,传统的"行政区行政"模式已渐趋表现出不能适应行政环境的新变化,但目前区域公共管理的建构又不能脱离传统的"行政区行政",实现区域公共管理需要借助干"行政区行政"的推力和跨行政区间的协调与合作的合力,共同作用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5.
机构设置过多、编制管理失控、人员膨胀加剧等问题是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严重障碍。因此,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强化机构编制管理,要切实维护机构编制政策权威,充分发挥机构编制资源效益,着力构建机构编制管理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行政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们应对“新公共管理”———这一早已引进中国的西方行政改革模式重新加以审视和解构。本文力求以新的角度再看“新公共管理” ,并结合我国行政改革的现实状况分析其主要观点 ,从而提出关于我国行政改革的几点建设性意见 ,旨在有力推动我国行政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在加入WTO的环境下,行政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在于政府职能的变革。但是根据世贸规则的要求,政府职能改革的核心又是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建立小型、高效政府体制。而在社会对公共产品需求日益高涨的现实情况下,这就必然使得政府开拓公共产品提供渠道,形成公共产品社会性供给的多元化。因此,通过采取签订合同、授与经营权、经济资助、政府参股等政府介入公共产品提供方式的多样化,大力发挥私人和营利性社区组织与第三部门,来促进公共产品的提供来源多样化,是当前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20 0 2年 11月 2 9日 ,四川省行政管理学会、成都市行政学会在温江成都行政学院演讲厅联合举行“贯彻十六大精神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 ,到会代表10 0多人 ,收到论文 117篇。会议由成都市行政学会副会长、成都行政学院副院长毛正刚教授主持。四川省行政管理学会常务副会长郑辉研究员传达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2 0 0 2年学术年会暨政风建设研讨会的精神。他特别强调了朱基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亲切接见中国行政管理学会领导人的情况以及三点指示。朱总理指示说 ,行政学院要长期办下去 ,行政管理学会对行政管理改革的研究也要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9.
《行政论坛》2018,(6):53-58
当下中国公共管理知识体系为西方话语所覆盖,构建中国话语是学界重要使命之一。传统行政管理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粹,理应得到接续与传承。特别是在当下计量方法与标杆管理过于弥散的状况下,通过思想文化的参照和介入,在研究路径上以追循意义或价值为主导的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并重。将中国行政管理思想史纳入公共管理知识体系,以期增加中国元素,构建中国话语。  相似文献   

10.
新公共管理思潮下的中国政府再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末的20多年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地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政府治道变革。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及理论的弊端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显露出来,无法再继续支持政府运行了。人们迫切要求寻找一条新的治理途径来改变这种困境。由此,新公共管理应运而生了。尽管新公共管理刚刚产生,还不成熟不完善,但它所倡导的精神和基本原则却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因而倍受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并普遍地为各国接受。全球化背景下的这一思潮,必将对中国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何认识和借鉴“新公共管理”,并将其应用到中国政府的改革实践中来,这是我们现阶段应当努力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行政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概述公共管理所经历的统治行政和管理行政两个阶段或模式的基础上,介绍了全球性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理论和内容,探索新公共管理中所蕴含的新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并提出了适应这一全新公共行政模式的方向,当代公共行政者必须具备的行政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新公共管理及其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公共管理试图取代传统行政模式的一些核心特点和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行政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同样面临变革的中国而言,显然可以给我们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何甜甜 《学理论》2012,(28):31-32
在全球公共部门改革的大背景下,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行政管理体制必须作出新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按照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来总体规划行政体制改革。从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特征出发,分析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如何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4.
要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就要做到行政决策的体制和程序的科学化,要采用科学的决策技术和方法,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及创新应变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决策科学化与中国公共决策咨询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分析了中国公共决策咨询机构基本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促进中国公共决策咨询系统建设与完善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行政文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行政文化的概念入手,借鉴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新公共管理的要求,指出了传统行政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行政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改进行政管理方式,理顺与行政体制有关的各方面关系,深化行政区划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层级,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协调的运行机制,深化公务员制度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有正确的策略。确立清晰的改革总体目标和对策,整体配套、协调推进,健全改革的法律保障机制,探索新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式,重视理论的研究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行政论坛》2016,(6):47-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是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与完善中国政治制度整体框架相适应,与推进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相协调,与规范中国行政权力运行相统一的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既是实现社会、政府、政党现代化架构的体制保障,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条件和核心决定因素之一。合作治理的价值理念和实践经验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导向与治理逻辑,对于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改革中的困境给予有益的启示。当然,寄托于行为互动的自然主义演进而构建合作治理是不现实的,积极的、自觉的建构需要在合作意识的引领下展开,这就使系统化的理论建构更具紧迫性。  相似文献   

19.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认识和把握规律,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这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紧迫任务。认识和把握社会管理的规律,要正确认识所处时代的阶段性特点,正确认识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战略性特点,正确认识社会建设与其他建设的关联性特点,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管理内在的逻辑关系。当前,应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在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上取得新进展和新突破。  相似文献   

20.
许才明 《理论导刊》2007,3(1):27-29
公共决策是县级政府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目前,我国县级政府在决策内容、目标、程序以及权限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这与现行管理体制、决策者自身素质、人文环境和任免考核制度有关,因此必须加以改革和完善,以促使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