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欣岩 《检察风云》2011,(10):37-37
窃书不能算偷,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曾拿这个理由为自己的偷书行为辩解。孔乙己偷书,是因为买不起书;孔乙己狡辩,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如今的读书人,买不起书的越来越少,但孔乙己却依然活着。活着的孔乙己已经不仅仅是某个人,而且包括了机构。和《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不同的是,今天的孔乙己早已不是小打小闹,而用上了机械化作业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一贼,入室偷盗,主人发觉,急追、边追边喊:“抓贼呀,抓贼呀!”那贼慌中生智,亦作追赶状,且边跑边喊:“抓住他,抓住他”!众人一时不知哪个是真贼,眨眼工夫,那贼便在“抓住他”声中溜之大吉了。这叫贼喊捉贼。贼的这一招很灵,灵就灵在混淆视听、蒙混过关。由是观之,贼之“精明”,实有过人之处。但精明如贼,也  相似文献   

3.
崔岱  张立浩  严正 《法治纵横》2013,(15):11-13
俗话说,“不怕被贼偷,就怕贼惦记”,一扇洞开的窗引来了蜘蛛盗。  相似文献   

4.
三个女大学生的窃贼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海淀区算得上是中国大学最集中的地方,仅名牌大学就有数十所。各类大学生有20余万人。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他们中间不乏精英和骄子,在他们中间也有一些人走上邪路,触犯法纪,身陷囹圄,使父母、师长蒙羞,也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周梅——孔乙己的 新弟子,没有忏悔 几十年前,鲁迅先生写下了著名的小说《孔乙己》。一句“窃书”、“读书人的事,能叫偷吗?”令人叫绝。鲁迅先生以如椽巨笔写尽了没落文人的堕落与辛酸。鲁迅先生曾说过,若数十年后,他的作品仍有现实  相似文献   

5.
幽默     
《政府法制》2014,(18):33-33
太喜欢 男友:“我送你的生日礼物喜欢不?”女友:“嗯,可好看了,贼喜欢!”男友:“真的吗,那咋不见你带在身边呢?”女友:“刚刚不是告诉你了吗?贼喜欢,被偷了。”  相似文献   

6.
近日和朋友闲聊,谈到他自己的一篇大作竟被人家大段大段抄去发表,悻悻然很有不平之色;我也为之愤慨!只是这种顺手牵羊的不劳而获毕竟比较隐蔽,还未掀起“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气势,让这些宵小有机可乘。文抄公,说得好听点叫“雅偷”,较为刺耳者为“剽窃”,甚至“剽贼”。后者是韩愈说的:“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剽贼二字,果然一语中的,十分贴切。这并非空穴来风。据我所知,剽窃五花八门,“三手”齐下。除“见好就收”,任意拿来之外,有的还大模斯样。比如老师剽窃学生的,有名气的剽窃没名气的,领导剽窃下属的,等等。常见的是,那…  相似文献   

7.
刘典 《法律与生活》2012,(20):46-47
盗贼这个角色在我们的生活中耳熟能详。在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里,黎叔说他最看不起打劫的,“一点儿技术含量都没有”。为何?因为黎叔是“偷儿”,而“偷”里面可是大有文章的。不管是打劫的,还是“偷儿”,在古代,有一个词概括得好,叫“盗贼”。 盗本是“贼”,贼本是“盗” 在现代汉语词义中,“盗”这种行为通俗地讲就是小偷。可是,在古代却完全不同。严格而言,“盗”和“贼”是指两种不同的行为,古之“盗”多为窃盗之人;古之“贼”,皆谓强盗。在中国古代,经常用“贼”来称呼强盗;“盗”则不同,虽然有时它能够同时指称小偷与强盗两种人,但主要是指前者。古之“盗贼”只是偶尔才会指称盗与贼两种人;今之盗贼则往往既指称小偷,也指称盗贼。  相似文献   

8.
郑剑  王刚  沈辉 《检察风云》2003,(17):42-43
网络游戏在短短几年间得到了飞速发展,众多游戏迷沉溺其中乐此不疲。而同时,罪恶的黑手也渐渐地伸向了网络游戏的玩家,这就是盗号者。他们利用网络盗窃游戏账号、“武器”,转手交易牟取私利…… “第一战士”失利器去年12月26日上午,一青年男子心急火燎地冲进浙江省奉化市公安局计算机通讯网络安全监察科(简称计通科)办公室,嚷嚷着:“我的武器被人偷了,1万元钱被人偷了,你们一定要抓住小偷!”民警经过详细询问才知道事情原委,原来竺某是个网络游戏迷,从2002年开始迷上玩“传奇”(一种网络游戏,花费35元在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网站上注…  相似文献   

9.
王学堂 《政府法制》2012,(20):27-27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布雷耶就被贼惦记上了。布雷耶今年5月遭窃贼再次“光顾”。说是“再次”,是因为此前的2月9日,布雷耶夫妇在加勒比海内维斯岛私人宅邸度假时,一名男子持刀闯入屋内抢走大约1000美元——3个月内两次遇窃,布雷耶法官真够倒霉的。  相似文献   

10.
耳纹让"盗铃者"现原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碧 《检察风云》2005,(21):30-31
在我国古代有一个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说的是一个笨笨的小偷想偷别人的铃铛。然而铃铛稍微一碰就响,小偷觉得听见声音十分不安全,容易被别人捉住,就掩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结果小偷自己听不见铃响,别人却听见了,小偷在作案现场被抓住了。这个故事本来是讽刺那些自欺欺人的坏蛋,哪知道还是被现代的小偷用上了,现在不少小偷为了躲避耳纹技术人员的侦探,采用了掩耳或者是戴上耳罩的方法。现代小偷为什么有“掩耳盗铃”的奇特行为呢?这是因为他们的耳朵会泄漏他们的身份。举一个案例来说明吧。2001年3月,比利时柏南镇一户人家两年前遭小偷入室行…  相似文献   

11.
细节的力量     
看《赤壁》,对一个细节念念不忘。 东吴大都督周瑜轻挥羽扇,在江边的校场排兵布阵。一个农家老翁突然来军营找他,说自家一头水牛于前一天夜里在水田里被偷。附近方圆几十里没有人家,所以,偷牛贼一定是周瑜营里的士兵。  相似文献   

12.
启程 《检察风云》2010,(2):66-67
“摘菜”不算偷,就像孔乙己说的,偷书不算偷。在技术先进的网络空间里,采摘和收获似乎是一种风雅,一种斯文。这是2009年12月流传于网络的一则小幽默。其实,风靡全国的“摘菜”游戏成为2009年度重要文化事件,其中“摘”、“偷”之辨并非问题的重点。“摘菜”流行,甚至让一些都市白领也废寝忘食,这凸显了网络本身的平等理念、参与精神和快乐情调,  相似文献   

13.
很多贪官现形,不是被反腐败部门主动查出来的,而是由于意外的偶然因素使其“露陷“.过去贪官现形的十大偶然现象:有贼“偷“出来的,有火“烧“出来的,还有黑社会“绑“出来的等.……  相似文献   

14.
看<赤壁>,对一个细节念念不忘. 东吴大都督周瑜轻挥羽扇,在江边的校场排兵布阵.一个农家老翁突然来军营找他,老翁说自家一头水牛于前一天夜里在水田里被偷.附近方圆几十里没有人家,所以,偷牛贼一定是周瑜营里的士兵. 周瑜带兵,向来军纪严明,从没有哪个士兵敢去动百姓的东西,因为这样做的后果很严重,是要被杀头的.听了老翁的诉说,周瑜很气愤,他向老翁承诺,一定会找出偷牛的那个士兵,并赔偿他的损失.随后,他传令所有的士兵到校场上列好队,看看到底是谁偷了老乡的牛.  相似文献   

15.
靳伟华 《检察风云》2003,(18):58-60
“假冒我的名义出版的盗版书越来越多,我知道的就有19种,至于盗版书更是数不胜数啊!”电话那头是著名作家叶永烈的叹息声。记得去年年初时,记者乘上海市版权保护协会、上海市文学艺术著作权协会等联合召开“假冒他人署名的法律责任”研讨会之际,采访过叶永烈,在叶永烈家里,作家那“九年打假一事无成”的感慨让记者颇感悲凉。后来在那次研讨会上,“血气方刚”的叶永烈将家里收集到的有关他的盗版盗名书全都拿到了会“盗名”场,摆满了整整两大桌,震动了所有与会者。那次会,叶永烈被盗版甚至出现被盗名的现象成为重点解剖的“麻雀”。原以为媒…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则笑话,从前有个厨子心很贪,每回帮人家做菜总要偷块肉回家。这天他在自己家里切肉,又偷了一块肉藏在怀里。他的妻子看见了,骂他说:“这是自己家里的肉,你为何也要偷?”他“哦”了一声,笑着说:“我偷惯了。”这则笑话,颇耐人寻味。在厨子的眼里,只有肉...  相似文献   

17.
芦阜庄村坐落在大清河畔,紧邻106国道,人口千余人,耕地2300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缺吃少穿,一些村民只好去偷,被十里八乡称之为“贼各庄”。如今,代之旧貌的是一排排整齐的交易大厅,一幢幢精美的别墅楼房。面对天翻地覆的变化,抚今思昔,乡亲们动情地说:“这全靠党支部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小幽默     
肯定法官:“为何要偷这辆车?”被告:“因为它放在坟墓旁边,我觉得主人肯定是死了。”通缉犯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到警察局参观,他们见到很多新鲜的东西。这时,一个小孩看见了墙上挂着的十大通缉犯的照片,他向警察问:“这些照片是那些通缉犯的吗?”“是的”,警察回答道。孩子又问:“那么,给他们拍照的时候,为什么不把他们抓起来呢?”好奇心法庭准备正式开庭审判杀人犯吉米,可是他的律师因故没有来。法官:“吉米,你的律师没有来,你要等他吗?”吉米:“是的!法官先生。”法官:“你是在作案现场被抓住的!对罪行也供认不讳,你等他有什么用,他还能…  相似文献   

19.
本期讲的案例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盗窃犯.100多年来,他一直稳居盗窃高手排行榜TOP10.因为他偷了西方艺术史上最最值钱的艺术品——《蒙娜丽莎》!这幅画在100多年前的估值就是34亿2000万美元.这名盗窃犯被抓住之后,只被判了12个月零15天,而且最终只做了7个月的牢.然后,他被奉为意大利的“民族英雄”,甚至头像被印在了邮票上.  相似文献   

20.
杨烨 《检察风云》2001,(5):30-32
这是一个有严格“教规”的犯罪团伙:找来的少年必须在短时间内学会偷盗,偷到钞票必须交给“大哥”,如果“战功显赫”,“大哥”给予奖励;无论谁被抓,不得出卖同伙;连续两天偷不到东西,就要遭到体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