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灵敏 《南风窗》2007,(24):50-51
哪个利益集团都不能够随心所欲,每个群体在追求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制度过程中,只有在获得其他利益群体同意,并使其得到相应受惠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带来社会利益的多元化,为了追求本团体的利益,不同的利益集团向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施加影响,利益集团的影响力与他们的所掌握的资源及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密切相关。新时期我们要加强对利益集团的研究,完善各利益集团的利益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3.
台湾科学史学开创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在经历60年代中、晚期的一段短暂的低谷期之后,于70年代迎来新的发展转机。并逐渐走上正轨。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建制化的进行,台湾科学史学日趋成熟取得了繁荣发展。在这一进程中,台湾科学史学逐渐地形成了自身一些较为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印度土地改革政策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出台和实施以及在地方的具体执行过程中,都经历了各利益集团的斗争和博弈.政府内部各利益集团的博弈使土改政策具有内在的缺陷,注定了土改预期目标难以实现.在土改过程中,主要涉及城市柴明达尔、农村土地主和无地少地农民三个集团,他们对达成目标偏好的强烈程度不同,为实现自身目标采取的手段也不同,其中农村土地主博弈手段最为多样,也是土改中获益最多的集团.各利益集团的博弈及彼此力量的消长最终形成了印度土地改革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王仲 《台湾研究》2008,(5):54-59
民主运动大抵有如下标准:一有一定的理论为指导;二以和平的而非暴力手段为之;三以集团化而非零星的行动为之。1950年代,由大陆来台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以《自由中国》为舆论阵地,对国民党的政治腐败进行激烈批评,进而结合本土精英组织新的反对党。本文即对1950年代台湾自由主义者由文批到组党的自由主义运动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6.
李非 《台湾研究》2003,(3):66-71
日据时期台湾经济的发展,带有明显的殖民地经济的烙印。日本殖民当局出于经济掠夺的需要强加给台湾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本经营方式,虽然在客观上推动了战前台湾经济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但是却进一步加深了台湾经济对日本的依赖,加强了日本统治者对台湾经济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石勇 《南风窗》2012,(5):2-2
两会已经在望。而留给本届政府的时间已经不是很多了:任期的最后一年。正因如此,温家宝总理近日在听取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时表示:工作一定要善始敬终,能做的事情绝不拖延,能解决的问题绝不推脱。  相似文献   

8.
陈和午 《南风窗》2012,(6):58-60
强势利益集团利益扩张格局呈日益强化之势,且各强势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纠缠越来越复杂,纵横交织形成一张巨大的链网,侵蚀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加剧了经济发展与国民财富分配的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9.
承上 《台湾研究》2007,(1):45-49
近20年来,台湾妇女自主意识在增强,参与劳动的热情不断提高,妇女地位也在发生变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低阶层蓝领操作工,职业领域不断拓宽,向上流动的机会增加,但相较于男性的劳参率比例,妇女劳动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潜力。本文将重点研究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妇女就业状况的发展变化.主要从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及就业领域变化等多角度观察台湾妇女就业状况的变化趋势.探析促进妇女职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及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初,台湾科学史学经历了低谷、转机和兴起这一重要的转折期。这一时期台湾科学史学无论从研究体制、研究成果以及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这一时期是台湾科学史学史上的一个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从这个阶段开始,台湾科学史学开始迈入正常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12.
蒋梦麟与50年代的台湾土地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年代的台湾土地改革,学术界已有一定的研究,但缺乏多角度、多侧面的探讨。本文试从台湾土地改革重要领导人之一的蒋梦麟与台湾土地改革关系的角度,分析在蒋梦麟领导下的“中国农村复兴联合会”(简称“农复会”)在这场重大社会变革的作用,进而从一个侧面探讨其成功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3.
杜强 《台湾研究》2005,(4):33-37
20世纪60年代后,台湾在“经济优先”政策主导下,短短二、三十年迅速实现工业化而成为新兴工业化地区,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但随之而来的是生态与环境的日益恶化。20世纪80年代初始,特别是中后期,台湾民众终因难以忍受累积环境恶化而不断地掀起抗争事件,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迅速成为台湾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迫使台湾当局正视环境危机,并制订环保法规政策,设立环保机构,从而催发了台湾环保产业的萌芽。台湾环保产业的发展走的是一条引进与本土化相结合的道路,自萌芽以来呈现稳定的成长态势,并形成自身的发展特点与优势。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台湾地区政治转型的原因,理论探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使用结构功能主义的方法论,侧重探讨台湾经济和社会结构与政治制度变迁的相关性。认为台湾政治转型是基于与其政治系统相关或相互依存的结构条件发生变动所致。二是从政治行为过程的角度出发,主张台湾政治自由化的发生是执政集团与反对阵营在激烈冲突后制度性妥协的结果,着眼于考察国民党与反对势力策略互动的政  相似文献   

15.
台湾在进行汇率机制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资产泡沫,其中股市暴涨暴跌的现象最为突出。当今中国大陆的资产泡沫也正逐渐扩大,两者之间的态势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研究台湾处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资产泡沫的经验教训,对我们有相当的现实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①。一般而言,产业结构的变动由人力资源、技术、资金、商品、外来直接投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环境等供给因素与投资、消费和对外贸易及对外投资等需求因素所决定。推动台湾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包括:国际环境、产业政策、科技进步、国际分工、  相似文献   

17.
彭莉 《台湾研究》2004,(3):46-51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因应各个时期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台湾当局出台了一系列的投资法令,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投资法规体系。这些法规,以规范岛内外投资者在台投资行为为主要内容,若以适用对象为依据,可做如下分类:第一,专门适用于侨外投资者的“立法”,主要有《华侨回国投资条例》、《外国人投资条例》;第二,适用于岛内外投资者  相似文献   

18.
台湾民意的结构化现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经过历史因素的沉淀、现实长期的互动。已形成了主要以地域性、情感性以及传统社会关系的集合分化为基础的结构模式,且具有一定稳定性和一致性,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结构。本文回溯台湾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的变迁历程,寻找台湾民意结构分合的支点,在社会影响与顺从、议题设定、媒体倚赖等理论的视阈里分析台湾民意结构是怎样在人们日常生活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再生产的,分析了影响民意结构化生成及再生产的因素。从民意在民主政治的重要性角度看,这可作为理解和前瞻台湾未来政局的一个重要起点与视角,也可作为深入了解台湾社会现实与民意本质及趋势的出发点,对今后推动“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做好台湾人民工作”策略,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台湾的股票市场源于20世纪50年代,而有组织的股票集中交易市场则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台湾已建立了既有集中交易市场,又有场外交易市场等相对比较完整的股票市场体系;而且,已形成相当规模的股市。到2005年6月底,公开发行股票上市的公司数达到698家,总面值为5.1万亿元新台币,总市值更高达14.5万亿元;而在1962年底上市的公司仅有18家,股票种类25种,总面值54.9亿元,总市值68.4亿元;上市公司数及资本总额分别较1962年增加了39倍和921倍。另外,在股市交易量方面,股票成交额在1962年为5.2亿元新台币。到1990年前的20余年时间中,台湾股市虽然也多次出现交投低靡,但总体上看则呈持续增长的趋势,1987年的年成交额突破2.6万亿元后,1988年再创7.8万亿元新高。进入90年代和21世纪,股市交易量的记录又被不断刷新,2004年的总成交额已达23.9万亿元。然而.台湾股市自1997年以来呈现长期疲软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民意机构开会,不同地域,不同体制,特色各异。人们通过不同媒介多少对之都有所了解。有的是经常质询,某某人被叫到议会回答问题去了;有的是打架多,流行"肢体语言";而中国的"两会",以前是表态的多,现在"交锋"多起来了。毫无疑问,这种"交锋"和议会政治中的辩论还不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