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延青 《湘潮》2016,(1):73-74
蒋廷黻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外交家。被誉为"中国外交史学的奠基人"。他所著的《中国近代史大纲》奠定了蒋廷黻在近代史领域的学术地位,因其"存其文",进而达到"原其人"。不仅为当时中国刚起步不久的近代史研究注入了新的方法与新的观念,还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分析框架,并将中国近代史研究引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撰述在1949年以前经历了一个不断革命化的过程。它诞生于阶级化的"民族革命运动史"撰述中,面临着民族立场与阶级立场的张力问题。这种张力在帝国主义理论引入后得到缓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论的基础上实现平衡,"中国革命史"和"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也因之正式出现,并具有了初步的理论形态。伴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的构建和发展,近代史研究的一些规范性认识逐渐形成,近代史与革命史融为一体,"革命"完全成为中国近代史的撰述主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一贯强调,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和我们党的历史,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中共党史来说,中国近代史可以视为它的前史。学习中共党史不能不了解近代史,阅读中国近代史名著更是学习中共党史必不可少的。胡绳同志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是一部胜炙人口的近代史著作,1981年6月出版后,受到广大干部和各界读者的欢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震曾在1982年第2期《红旗》杂志著文推荐,号召十部和青年读这部著作,"学习历史,…  相似文献   

4.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最大变化是学科对象的变化。我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学科对象作过长时间的学术讨论。20年前,我国史学界大多把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界点。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认为这样分期并不科学。因为,以社会形态作为划分历史时期的标准,1840年至1949年中国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一个社会形态分成两个不  相似文献   

5.
十四大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盛会,它在理论上的突破和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鼓舞了全中国,震动了全世界.同时,十四大报告也向我们指出了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教学的前景.一、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而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生动教材,以苦难史、抗争史、探索史为三条主线来把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脉络,能了解国情,更能充分显示近代爱国主义精神,突出爱国主义主题。  相似文献   

7.
为协助读者学习中国近代史,本期刊登了三篇文章,以后将陆续刊登。——编者中国近代史开始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迄止于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一百一十年。近代中国的一面,是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入,与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在从事中国近代史教学过程中,常常可以发现学生存在对传统文化的误解和认识偏差等问题。这具体表现为,盲目的效仿所谓"现代""时髦"的生活理念,怪诞、不文明的生活习惯、举止正日益充斥  相似文献   

9.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加强民族凝聚力,把全国人民乃至海外中华儿女都团结在一起。这需要进行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思想政治工作,其中,进行中国近代史教育,用自己祖先为了民族独立、祖国进步、富强而探索奋斗的感人事迹来教育后代,将会起到凝聚精神、统一信念、激励进取的作用。 进行中国近代史教育可以极大地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国近代史虽然只有短短的80余年,却集中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近代爱国斗争有着显著的特点。一是前仆后  相似文献   

10.
王本涛 《世纪桥》2012,(11):90-91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世界近代史学科摆脱了苏联史学体系的影响,世界近代史学科体系逐步独立和完善,并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构建世界近代史学科体系与编写世界近代史教材紧密相连,教材的内容只有不断地完善和丰富,并且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才能推动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一直是我国史学界研究中颇具争议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近代史研究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简要阐明了史学界从不同角度提出的关于我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提出以现代化为基本线索进行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会更加系统和具体的论点,并从历史逻辑和理论依据两个方面对此论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邱萍 《世纪桥》2010,(19):155-156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转折,也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转折。伴随着新文化运动,中西交流的加强,民俗意识得以倡导;同时,由于世界形势的剧变,"十月革命"的影响深入人心,民众意识也得以觉醒。这一切都为民俗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本文围绕"五四"运动前后一段时期中国现代民俗学研究发展的特点,主要针对其背景、指导思想、发展起伏及成果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黄延敏 《前线》2013,(12):161-163
一般认为,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这段中国历史。长期以来,学界存在着用“近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唯一评判标准,存在着弱化外敌入侵的危害与夸大半殖民化“不自觉的客观进步作用”,存在着“帝国主义侵略有功”,甚至主张改变历史宣传教育的角度,甩掉所谓的“历史包袱”,跟上所谓的“时代潮流”等观点。此类观点既违背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史实,  相似文献   

14.
<正>以"追忆红色先驱,缅怀革命情谊"为主题的中共早期领导人专题学术研讨会2014年3月28日在中共四大会址纪念馆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复旦大学、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大会围绕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秦邦宪、张闻天等党的早期领导人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讨论。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是我们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唐宝林指出,陈独秀敢说敢为、  相似文献   

15.
一、民国史研究述略一年来,辛亥革命史的研究是由海峡两岸的学者共同推动的.5月,近代史研究所尚明轩等三位学者应邀前往台北,参加"黄兴与近代中国"学术讨论会,这是大陆民国史学者首次正式赴台,被称为"台湾史学界一大盛事".台湾岛内知名的中国近、现代史学者几乎全部参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 ,把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以 192 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 80年 ,众所周知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 80年 ,是属于中国近代史的内容 ,整个中国近代史可以说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 ,同时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史。在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中 ,我们应从两条最基本的线索中把握重要的历史事件 ,从而得出结论 :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领导核心 ,不是中国共产党自封的 ,而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 ,是中国近代经济基础、阶级力量对比所决定的。一、黑线———近代中国社会沦为…  相似文献   

17.
宋波  张本伟  王开芬 《求实》2006,(Z3):47-48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现在已经80多年了,执政50多年,现有7000多万党员。她本身就是中国近代史的一部分,或者说中国的近代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共产党塑造的。她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几个共产党执政国家中最大的共产党,今后中国的发展仍然取决于她。  相似文献   

18.
我们都知道一句著名的至理名言:"落后就要挨打。"可是从中国近代史的角度看,对这句话似乎还有再思考的必要。因为这里指的"落后",应该主要是指1840年以后清朝在工业、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逐步落后,如果从经济方面来看的话,当时的清朝并不落后。  相似文献   

19.
"中东路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极其复杂的重大事件,在中共党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史学界对此事件的背景、性质及评价历来褒贬不一,异说纷呈.同时,理清"中东路事件"和"中东路战争"及"中东路的问题"的关系,也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对"中东路事件"的回顾与反思,从中汲取有益的史鉴确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仔细分析中国近代史,不难看到: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中国已经丧失了五次发展的大好机遇,令人遗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