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精神活动的轨迹还真象黑格尔所勾画的圆圈:从原点出发经过一段历程最终又似乎回到原点。迪扎因的出现就是这样一个圆圈的完成。美学作为对人类审美活动的自觉本来是从生产劳动开始的,但当艺术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领域并同生产劳动分离之后,它就特别属意于这一专门的领域。近一个世纪以来,情况又出现了转机:美学又开始向生产劳动复归。当然,这种复归不是走回头路,  相似文献   

2.
刘颖 《唯实》2007,(10):39-42
在马克思的《巴黎手稿》①中,基本的美学理念是以"劳动的身体"和类生活"异化"概念为基础的,这一基础与人类学"深描"法的研究语境有理论上的共同性。剖析二者运用范围和特征在审美人类学中的整合,可以缕清审美制度、审美能力的基本概念,对审美人类学的学科定位做出限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美学的理论大厦,建基于对人类生存现象层面的密切关注,形成了从艺术生理学的角度关注美与美感问题的传统。朱光潜的美学把西方的哲学美学与中国传统的艺术生理学美学圆融贯通,构筑了中国近现代中国艺术美学研究的一座高峰。但是,自1950代美学大讨论后,美学的古典传统、艺术生理学美学隐而不彰,代之以哲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一元美学,改革开放后又演变为纯粹西方的哲学美学研究,造成中国美学研究的现实困境。因此,复苏朱光潜美学的巨大生命力,接续中国艺术生理学美学传统,找到中西美学的接合点,是建设新世纪中国美学的突破之路。  相似文献   

4.
劳动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是建立在劳动基础之上的.美的东西之所以美,就是因为它们经由劳动、实践的漫长过程,为人们所了解和掌握.它们身上凝结了或概括地表现了人类的创造能力.生产活动不仅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手段和过程,而且还成为人们精神享受的对象--美的对象.按照不同劳动场面给人的不同感受,劳动美可以分为壮美、优美、恬美、悲美、综美等类型.  相似文献   

5.
不能解决美或审美的本质问题 ,没有根据地引进哲学等 ,使得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都没有形成真正的美学。美学研究怎样才能形成真正的美学?一、从实际出发 ,扎扎实实、不折不扣地研究美以及审美活动 ;二、对哲学的运用 ,必须是它的基本范畴和逻辑起点与人类审美之间具有一种具体的、特殊的联系和关系 ;三、根据美学研究的具体实际 ,明确确认一个审美实践范畴。  相似文献   

6.
谈美感     
美学是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科学。 说它“年轻”,因为它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只有240年的历史。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写了《美学》,提出美学应该成为一种专门的科学,而且把它第一次命名为“埃斯特蒂克”即“美学”;书中说明“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这就是美”。他把美学的研究范围局限在感性认识,而且将它和研究理性认识的逻辑学对立起来。1790年,康德出版了哲学著作《判断力批判》,其中第一部分“审美判断力  相似文献   

7.
行政美学概念的产生,是西学输入中国进而改造和整合中学的结果;作为一种与美学密切相关的学问,行政美学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上都体现了鲜明的美学特性,从美学的角度探究和理解行政活动是行政实践和行政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学术界对于行政美学的研究尚在讨论和摸索中;行政美学的研究不仅是要发现行政活动的主观和客观的审美关系,而且还要充分利用人的审美体验塑造和改善行政活动,以促进行政活动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行政美学”研究不应只是单纯地构建一个封闭的学科体系或思想逻辑,而应将其作为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根据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关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的要求,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就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现分10个问题对研讨中提出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研究的方向、方法和重点问题。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方法和重点,一种意见认为,主要应该深化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深化对劳动范畴的研究,二是深化对产品范  相似文献   

9.
封孝伦先生积多年的研究写成的《人类生命系统中的美学》一书,构建了一个独特的生命美学体系,因而在美学原理的研究中有了新的突破。这里仅就书中关于美的本质的概括谈些感受。  相似文献   

10.
胡俊 《理论学刊》2012,(11):125-128
蔡仪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流派的开拓者,他以辩证唯物论为哲学基础建构起马克思主义新美学的理论体系,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发展。至今,蔡仪美学思想对于中国当代美学依然具有研究方法、研究路径和研究内容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蔡仪的唯物认识论美学可以通往科学主义的认知美学;另一方面,蔡仪的自然美论可以与西方当代的环境美学、生态美学等自然美学进行对话,启发和促进当代美学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宣称马克思主义美学明确主张“劳动创造了美”.好像这是一个早已经成为常识的真理了。但事实果真如此么?此话确实出自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即《巴黎手稿》。但这并不真是马克思的观点,而是断章取义的“成果”。请看马克思说这句话的前后文:国民经济学以不考察工人(即劳动)同产品的直接关系来掩盖劳动本质的异化。当然,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寇鹏程 《唯实》2003,3(1):90-93
潘知常教授等人极力倡导的生命美学 ,除了人们通常已经指出的“生命”这个概念太笼统、太宽泛 ,因而没有真正意义以外 ,我认为它在三个方面的论述仍然是有疑问的 ,是尚待深入研究来完善的。一、中国美学并非就是生命美学生命美学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我们的美学研究都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1 ] ,这种错误主要是指传统美学固执地坚持从主客关系的角度出发去思考美学问题 ,这导致对美的一种符合论的知识追求。这种“错误”的研究方式使得我们虽然总在辛勤地追问美的本质是什么 ,但却总是收获极少 ,他们由此提出“从超主客关系出发去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许明 《理论学刊》2012,(9):115-122,128
20世纪的中国美学研究,除了极少数的美学著作涉及中国的本土审美实践外,基本上是一种"理论美学研究",而且主要是在西方理论话语基础上的研究。因此,进入21世纪中国美学需要突围,需要创新。创新的要诀在于寻找独特的审美文化的自有密码,而不是刻舟求剑似地运用别人在自己经验之上提升的理论,特别是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性理论来解释不同文明的审美实践。我们认为,"器物美学"的提出,可以促使目前中国美学研究重视人类审美活动史上极为丰富、极为特殊的中国式美学存在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4.
封孝伦先生积多年的研究写成的《人类生命系统中的美学》一书,构建了一个独特的生命美学体系。因而在美学原理的研究中有了新的突破。这里仅就书中关于美的本质的概括谈些感受。  相似文献   

15.
曾璐 《实事求是》2023,(5):88-96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数字劳动作为一种新型的劳动形式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且近年来国内学界对数字劳动的研究热度持续呈上升趋势。本研究通过对国内数字劳动研究现状的梳理和分析,旨在系统梳理国内学界关于数字劳动的研究脉络并提出展望。目前,国内数字劳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劳动的内涵、数字劳动的影响、数字劳动异化、不同视域下数字劳动的具体分析、数字劳工五大方面,虽成果丰硕,但仍存在不足,未来应着力于扩大研究视野、提升研究效能、丰富研究内容以及加强研究实力。  相似文献   

16.
高金岭 《理论学刊》2005,10(2):123-125
朱光潜美学研究的特色在于他治学方法的与众不同,这是一种翻译与科研紧密结合的方法.他用这种方法不但创立了自己的美学体系,而且介绍了众多西方美学经典著作.本文着重阐述这种治学方法的形成与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总书记的讲话把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本文就当前经济理论界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供参考。一、如何深化认识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卫兴华教授认为…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美学思想研究视角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兰芝 《理论学刊》2002,2(6):97-101
我国颇具规模的马克思美学思想研究 ,严格地说 ,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 ,并逐渐形成了有代表性的四大派观点 ;自 80年代始 ,则有后实践美学兴起 ,开始了马克思美学思想研究视角的转换。转换的核心内容在本体论 ,但也由此引起诸如艺术本质论、艺术创作方法论等方面的转换。从我国学术研究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看 ,这种转换是马克思美学思想研究的重大进步。但是 ,也正是由于这一转换与我国当前的历史进程相联系的原因 ,我们也不可过高估价我国当前的马克思美学思想研究所可能达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一重要的新论断,为我们学习与研究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这三十年中,美学领域同样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革,其复杂的发展样态和所具有的学术意义足以使美学研究者频频驻足.杨存昌教授主编的<中国美学三十年>即是这样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美学发展状况的著作.就目前来说,研究三十年中国美学发展的文章已有不少见诸报刊,但专著却尚未出现,杨存昌的这部著作是具有开创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