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焱 《党史博览》2009,(1):55-56
近年来,京津等地个别报刊曾刊登文章,不顾原始档案和周恩来本人的多篇著作及多次接见中外记者时所谈他上过南开大学的事实,不负责任地传播“周恩来没有上过大学”的谬论。2008年8月上旬,当奥运圣火在国内传递的庄严时刻,个别地方电视台的解说员竞轻率地介绍说,“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周恩来从日本回到天津,原准备入南开大学学习,后因忙于学运,就没有入南开大学”(大意)。周恩来是中国人民衷心爱戴的卓越领导人,对他的生平介绍应当严肃慎重,事实准确。  相似文献   

2.
高振普同志是周恩来总理的贴身警卫员,他在周总理身边工作15个春秋,日日夜夜照料着总理的生活;他伴随着总理夫妇走完了生命最后的岁月,曾亲手撒下周恩来和邓颖超的骨灰。20年前,笔者曾与高振普住在同一个宿舍院里,经常听他讲述周总理晚年的一些往事。前不久,高振普做客北京卫视,披露了周总理晚年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细节。现将其整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据说周恩来在世时,日本朋友曾多次邀请他在樱花烂漫的时候访问日本.周恩来也曾欣然答应,并且直到病重时还说过:"今后短途外出,我还能坐飞机,哪里都不想去了,但还想去日本看看."  相似文献   

4.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暨(周恩来在江西)的首发式,追忆周恩来同志光辉的革命生涯,学习他伟大的人格风范,缅怀他不朽的革命业绩,表达我们对周恩来同志的深切思念和无限敬仰之情。由省委党史委组织编写的(周恩来在江西》一书,真实反映了周恩来同志在江西战斗、工作的经历和光辉业绩,是我们深入学习、研究周恩来同志的革命实践和伟大精神的宝贵资料,也是对周恩来同志的一个很好的纪念。在此,我向为这部著作付出心血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它的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周恩来同志是伟大…  相似文献   

5.
孟红 《湘潮》2011,(12):8-11
周恩来在引领中国体育界改写“东亚病夫”耻辱历史、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那个年代,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起步、发展、突破,所作出的贡献是卓著的,这一点,从他呕心沥血关爱新中国排球事业即可略见一斑。周恩来多次勉励中国女排“学习日本,超过日本”,并邀请大松博文来华比赛指导,  相似文献   

6.
萧何 《党史纵横》2008,(3):17-21
说到周恩来,人民群众对他有一种特殊的敬仰、特殊的爱戴。周恩来之所以能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仰和爱戴,是与他以身作则,一贯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分不开的,其中在饮食生活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1月14日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讲话时,曾专门引用了周恩来的话:“物质生活方面,我们领导干部应该知足常乐”,“要使艰苦朴素成为我们的美德。”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协调艺术刍议曾昭福李小刚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不仅造就了我们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而且形成了领袖们各异的领导艺术和风格。周恩来同志就是我们学习的光辉的典范。他既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革命家,又是一位实事求是的精明的现实主义者;他既是一位政治上的斗...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出于江苏淮安,1917年他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赴日本留学。在日本期间,周恩来开始学习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爱国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夕。他从日本回到天津,成为天津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他与运动中的活动分子共同组织了进步团体觉悟性。周恩来在五四运动中就提出“联合改造”的口号,主张把全国各地产生的许多进步团体联合起来,共同行  相似文献   

9.
1971年夏,周恩来在与访华的日本友人尾崎秀树交谈时,曾深情地提到一件他认为是阴差阳错造成的终身憾事:青年周恩来十分敬慕当时已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鲁迅的文学活动与道德文章,堪称青  相似文献   

10.
1955年9月,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韩练成被授予中将军衔、一级解放勋章。授衔前,周恩来总理曾征求过韩练成的意见:根据他的坎坷经历和条件、贡献,如果按起义的国民党军长对待,可以考虑授予上将军衔。但如按他的入党时间和当时的职务,将被授予中将军衔。  相似文献   

11.
学术广角     
广东党史学界召开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3月6日上午,在周恩诞辰110周年之际,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中共党史学会、广东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在广州联合举行了广东党史学界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与会者深情缅怀了周恩来的丰功伟绩、崇高品格和光辉思想,对周恩来在广东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进行了历史回顾。广东是周恩来曾经战斗和工作的地方,在这里留下了他许多光辉的足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东是他从事和指导革命斗争的重要地区,新中国成立后,他曾20多次亲临广东视察和指导工作。广东人民对周恩来怀有深挚的感情,永远铭记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与会者表示,纪念周恩来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的精神、品德和人格,继承他未竟的事业,继续解放思想,为推动广东新一轮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1971年1月29日晚,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客人时提起了自己当年留学日本时的经历。他说:"我是1917年9月到1919年4月在日本,有一年半时间。我住的地方比较多,换来换去。"据笔者考证,当年周恩来在东京短短一年半,"换来换去"竟达八处之多,这在留日学生中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13.
张璐 《党史纵横》2012,(5):47-48
周恩来少年时期曾在东北求学3年,并立下了著名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多年后,他在回顾这段经历时说:"十二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可以说,周恩来的革命生涯启自东北,而曾作为党在东北地区统一领导机构的中共满洲省委,其在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时刻和危急关头,也都与周恩来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决策筹建中共满洲省委  相似文献   

14.
小卫 《党史纵览》2008,(9):12-16
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邹韬奋在短暂的一生中,与周恩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尊敬周恩来,依赖周恩来,在生命垂危之际仍呼唤着周恩来的名字,周恩来也了解邹韬奋,敬重邹韬奋,并给予邹韬奋高度的评价——“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好交友,与他的早年经历有关,更与他救国家尽力社会、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远大志向有关。大事业是群众的事业。有大志向者必须乐群、合群,绝不是脱离群众的孤家寡人。周恩来在南开学校写的《爱国必先合群论》,初步表达了对合群的认识。他不仅有此认识,而且入学第二年,和张蓬仙、常策欧三人发起组织了“敬业乐群会”。这个会的宗旨是“以智育为主体,而归于道德,联同学之感情,补教科之不及。”这个会的会员曾发展到280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3。周恩来又是“乐群”、“合群”的身体力行者。他在南开学校四年一直是住校生。…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总理一向以温文儒雅的中共领导人形象示于世人,而实际上,早在遵义会议前,他就曾长期担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军事部部长等职务。他的军事理论和武装斗争才能,与他从青少年时期就钻研革命理论、苦练中国武术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在天津南开学校学习期间,他遇到了中国武术界的一代宗师韩慕侠,在向其认真扎实地学习武功的过程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忘年之交。  相似文献   

17.
从周恩来过生谈起 1943年3月18日,山城重庆,红岩嘴上的八路军办事处,已是落日衔山时分。办事处的全体工作人员还在听取周恩来为配合整风学习而作的自我反省报告。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是第一次听周恩来讲述他的身世和经历。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在引领中国体育界改写“东亚病夫”耻辱历史、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那个年代,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起步、发展、突破,所作出的贡献是卓著的,这一点,从他呕心沥血关爱新中国排球之事即可略见一斑。周恩来身边的几位工作人员都曾回忆说:20世纪60年代,总理的办公桌上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摆着日本著名排球教练大松博文写的一本关于排球训练的书,总理经常抽空仔细翻阅。  相似文献   

19.
秦九凤 《党史纵横》2008,(11):37-37
1991年10月笔者为筹建周恩来纪念馆赴京征集文物和资料时,曾见到了刚从毛主席纪念堂离休的韩福裕老人。韩老祖籍山东,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因家庭贫困随家人闯关东,到一家杂货店当学徒。1945年日本投降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由于他有些文化,思想觉悟比较高,军事训练项目和军事素质都很好,所以在1948年东北解放军入关后不久,就被选调到中央军委周恩来副主席身边当贴身警卫。那时,毛泽东、周恩来两人都住中南海的丰泽园。他每天除了跟随在周恩来身边外,天天也能见到毛泽东主席等其他领导人,特别是他还亲历了新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等重大国事活动,耳闻目睹了开国初发生在开国元勋们身上的许多动人的小故事。  相似文献   

20.
吴向伟 《世纪桥》2020,(4):22-26
周恩来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他在主持起草《组织问题决议案》中首次使用了"加强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提法,而且从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坚持民主集中制、正确开展党内斗争、健全支部生活等方面阐述了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的构想。周恩来提出的党内政治生活思想以及他崇高的精神,是他留给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值得全党同志学习和铭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