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跟邓小平和陈云的“合作”是分不开的。在起草历史决议指导思想一致的基础上,邓小平、陈云对如何写好历史决议,互相支持,互相补充,互相生发,使历史决议得以顺利形成和通过。  相似文献   

2.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跟邓小平和陈云的"合作"是分不开的.在起草历史决议指导思想一致的基础上,邓小平、陈云对如何写好历史决议,互相支持,互相补充,互相生发,使历史决议得以顺利形成和通过.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站在全局的高度,适时提出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总结,领导了第二个历史决议起草的全过程。他率先批评两个凡是,提出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起草决议提供了正确指南;指导国庆30周年讲话稿的起草,为起草决议奠定了基础;确定了起草决议的指导思想,并对决议的大体框架作了设计。他站在历史的高度,强调全面正确看待新中国成立以来30年的历史,对重大问题的分析要恰如其分,不能写成黑历史;强调要充分肯定毛泽东的伟大历史功绩,科学分析其晚年错误,坚持毛泽东思想;指出不能把错误全部推到毛泽东身上,而要集体负责。邓小平领导起草决议的过程,展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超智慧和坦荡胸襟。  相似文献   

4.
程中原 《党史文汇》2004,(10):13-16
"第二个方案不考虑了" 1980年12月5日结束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历史决议的起草与通过作出以下决定: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讨论稿 )>,参照讨论中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在政治局讨论并原则通过后,将仍在4000人范围内再讨论一次,在再次修改后提请六中全会讨论通过;中央政治局认为,现在通过这一决议的时机已经成熟,不宜再行延迟.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是中央常委领导下由邓小平主持起草的。从1979年10月组织起草,到1981年6月全会通过,历经20个月。其间邓小平谈话、讲话十多次。针对有关起草工作的问题和国内外的思想动态,他审时度势,果  相似文献   

6.
王建柱 《党课》2011,(3):122-123
1978年冬,北京街头出现了大字报群,其中以被称为“西单墙”的大字报群最为引人瞩目,它从开始时的批判“两个凡是”和思想僵化逐渐走向了反面。与此同时,在1979年初召开的全国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有人发言全面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党的指导思想,把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说成只有错误,一无是处。  相似文献   

7.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邓小平始终对人民群众怀有无比深厚的感情,高度关注民生,努力改善民生。他从观念上纠正了忽视民生的两个倾向,从战略上构建了发展民生的三大理论,从政策上提出了关注民生的四大举措。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法治与人治的关系、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党的领导与法制的关系以及不同法统之间的关系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指明了道路和方向,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9.
韩晓青 《党的文献》2021,(4):99-106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党的历史上的第二个历史决议.在这个决议的起草过程中,邓小平给予了重要指导.他从历史唯物主义高度准确把握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为《决议》定下写作思路和原则,从弄清大是大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要求出发,对《决议》的起草和修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明确要求把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作为最核心的一条和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对毛泽东的历史功过和毛泽东思想进行评价和分析;要求对新中国成立后党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客观、辩证地看待党的历史;强调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今天,重温邓小平对起草第二个历史决议的指导,学习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于我们树立正确党史观,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把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探索、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始终坚持思考探索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邓小平领导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及其蕴含的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对制度问题的思考,体现了改革开放后党开始以全新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第二个历史决议中有关制度的阐述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作为基础性的整体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制度,集中表现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生命力的阐释;二是具体性制度,包括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与法制,以及集体领导制度与民主集中制。这些对制度的阐述及背后邓小平的制度建设思想,对当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唐奇  张磊 《世纪桥》2015,(3):10-11
党的领导干部离退休制度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内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本文从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党内领导干部人事制度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建立党内领导干部离退休制度的迫切性,邓小平采取了在中央设置顾问和顾问委员会解决领导干部职务的新老交替,并选拔大批中青年干部充实到党的各级领导岗位,对党内离退休制度的建立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党建理论的贡献:一是确立了党在新时期的政治路线;二是丰富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是制定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目标和指导思想;四是提出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原则;五是强调了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六是突出了健全民主集中制和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七是开创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党风建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4,(19):33-34
邓小平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龙平平总结了邓小平的四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两个历史决议是在中共党史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决议的起草过程也是深入研究中共党史的过程;两个历史决议既是党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又对研究党的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两个历史决议及其形成过程,为中共党史研究确定了基本要求,规范了学术准则,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成为党史研究者的治学标本。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贡献可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提并论。他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起,即已开始谈论和率先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后经深思熟虑,系统形成改革的总体思路,并把政治体制改革推上党和国家的紧要日程。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离不开邓小平的历史贡献,主要包括: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科学的思想路线、大无畏的创新思维,敏锐的世界眼光,坚强的领导核心,丰富的人才群,坚实的经济基础、群众基础、社会基础和可靠的体制保证,并做出了极其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离不开邓小平的历史贡献,主要包括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科学的思想路线、大无畏的创新思维,敏税的世界眼光,坚强的领导核心,丰富的人才群,坚实的经济基础、群众基础、社会基础和可靠的体制保证,并做出了极其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作为实事求是思想的忠实践行者,在主政瑞金期间以实事求是的工作迅速稳定了瑞金苏维埃政局,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奠都瑞金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中央苏区的创建、发展、壮大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反"江西罗明路线"斗争进一步证明邓小平就是一个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到了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三农”理论的历史贡献:一是肯定了“三农”的重要作用;二是改变了“三农”的贫困与落后;三是指明了“三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