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21年至1927年,陈独秀一直是党中央的主要负责人。1927年,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陈独秀面对危机领导无方,在党内群起反对之下被迫辞职,1930年被开除出他一手创建的中国共产党。此后,陈独秀便以中国的托派自居,成为“中国共产党左派的反对派”。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与张国焘,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一个是中共一大的主持人,他们都曾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做过不少工作。但是,他们后来都走到党的对立面去了。陈独秀进行“左派反对派”的活动,最终为党所不容和抛弃。张国焘则卖身投靠,堕落成反共反革命的国民党特务,丧失了做人的良知和自尊,成为历史唾弃的叛徒。建党初期1916年秋,张国焘考入北京大学理工预科。1919年,他预科毕业后又转入本科。当时,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思想激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北京大学执教,北京大学出现了崭新的气象。陈独秀编辑的《新青年》,鼓吹科学与民主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朱树彬 《党史纵横》2014,(10):62-62
正抗战爆发后,陈独秀出狱,并要求重新回到党内工作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离开中共中央领导岗位,先是隐蔽在汉口,不久移居上海党的秘密机关,深居简出,不担任党的任何工作,拒绝共产国际要他赴莫斯科学习的指示,党的一切会议包括"八七"会议这样重要的会议均不参加。他脱离党的政治生活,脱离党组织批评监督,在寂寞中进行反省。1929年9月,陈独秀与彭述之等人成立了所谓"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后来,在托洛茨基的直接指导下,1931年5  相似文献   

4.
杨飞 《党史纵横》2011,(1):48-51
陈独秀与高语罕相识于早稻田大学,其后两人在“五四”运动中并肩战斗,接着陈独秀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并出任一至五任中央总书记,高语罕作为第一批党员与其亲密合作,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携手奋斗。后来,陈独秀因托派问题被开除出党,堪称陈独秀代言人的高语罕亦因参与陈的托派组织而被开除出党,历史再一次见证了这对“难兄难弟”的“同甘共苦”。然而,二人在经历了干般磨难之后,  相似文献   

5.
1927年的4月,对年幼的中国共产党来说,简直是一段灾难性的日子。4月5日,陈独秀在上海公开发表了错误的《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这个《宣言》是一副麻醉剂,把共产党引向了歧途。一方面让汪精卫捞取了政治资本,给这个变色龙涂上了一层厚厚的保护色,使共产党人对汗这个所谓的“国民党左派领袖”更加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6.
许进 《世纪风采》2008,(8):28-29
日前,我读到刘文澜女士所撰《父亲刘仁静的“监护”岁月》一文,对刘老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境遇有了详细的了解,也唤起了我对刘老的回忆。我是从中学课本上第一次知道刘仁静的,当时的课本上介绍说陈独秀和刘仁静是中国“托派”的头头。托派是托洛茨基派的简称,中国“托派”又称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当年,所有被列入党的历史上十次路线斗争中的人物都是十恶不赦的罪人,  相似文献   

7.
慕安 《党史纵横》2011,(6):33-37
华克之,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上的杰出战士。早年是国民党左派,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从事反蒋活动,1935年策划和主持了刺杀汪精卫的事件。1939年进入潘汉年的情报系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潘汉年在香港和上海工作的得力助手。在隐蔽战线上坚持斗争数十年,  相似文献   

8.
是他,扬起"民主"、"科学"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与推导者;是他,鼓动革命风潮,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他,以推翻黑暗统治为己任,成为中国共产党五届最高领导人;还是他,在对斯大林派失望之后,成为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中国托派的领袖。在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候,他又向世人宣布:"今后不再属于任何党派。"正是陈独秀这样鲜明的个性和起伏的经历,近一个世纪以来,不断吸引着人们探究他的生平,领略他的风采,感悟他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60年前爆发的“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联合国民党左派共同进行的伟大义举。许多著名的国民党左派人士在起义中与共产党同舟共济,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被称之为“坚定的国民党左派人士”的姜济寰先  相似文献   

10.
杨飞 《党史纵览》2012,(5):47-51
陈独秀与谭平山于北京大学相识,其后在五四运动中并肩战斗。接着联袂发起成立中共早期组织,国民大革命中两人更是堪称生死与共:谭平山在1927年11月于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被不适当地开除党籍后,陈独秀亦因托派问题于1929年11月被开除出党,历史再一次见证了这对“难兄难弟”的“同病相怜”;  相似文献   

11.
杨飞  李盈 《党史文汇》2012,(4):58-61
作为中共党史上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陈独秀与尹宽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演绎了一段传奇交往:在中国共产党的初创期,尹宽与陈独秀亲密合作,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中更是堪称生死与共,两人结下深厚情谊;待陈独秀离开中共中央领导岗位后,尹宽也因“左”倾盲动主义被调离安徽省临委书记职位,历史再一次见证了这对“难兄难弟”的“同病相怜”;稍后尹宽接受托洛茨基主义,陈独秀亦在其劝说下投向托氏怀抱,两人又因进行托派活动被双双开除出党,在中共党史上写下了引人注目的一幕.  相似文献   

12.
对陈独秀来说,1929年是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的政治生涯发生了历史性的根本转折。他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同中共中央的分歧和争论,在这一年日益发展、公开化,并升级为与中央直接对抗,他因之成为所谓“党内反对派”的代表。最终堕落为托派头面人物,从而真正走上了与党分道扬镶的道路。也正由于此,这一年陈独秀被党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和张国焘,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一个是中共一大的主持人,他们都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者。但是,他们后来都站到中国共产党的对立面去了。一个分裂党、一个背叛党。陈独秀进行的是党内反对派的非组织活动,最终为党所不容和抛弃,他虽与党分道扬镳却仍不失耿介清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安徽怀宁县人,原名庆同,字仲甫,因故乡有独秀山,取了笔名“独秀山民”,后略而为“独秀”,原名反倒鲜为人知。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早年,他曾四次赴日本求学,1915年夏从日本归来后,创办《青年》杂志,一年后更名《新青年》。这个杂志高举科学、民主两面大旗,教育、鼓舞了一代青年人,成了五四运动的“指挥部”。可以这样说,倘若没有《新青年》,很难设想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陈独秀会被推举为中共中央局的书记。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  相似文献   

15.
秘密出版于1927年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杂志算来离今天已有70多年了 ,26位编委自1998年因郑超麟的谢世而告全部作古。然而 ,《布尔塞维克》那泛黄的书页和黑色的铅字却明白无误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成立6年后走的一段道路和中共一些领导人的真实的思想和精神风貌。中国共产党“一大”至“五大”的总书记陈独秀在1927年党的“八七”紧急会议上因对大革命的失败负有领导责任而被撤去总书记一职。对此 ,陈独秀虽然满腹委屈和恼火。但他仍然保持着共产党员的立场 ,对叛变革命的国民党反动派开展了坚决的斗争。在《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成立后,当年9月是否在陈独秀主持下召开过一次中央局扩大会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对此作了肯定的记述:"被党的一大选为中央局书记的陈独秀,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为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由于他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给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大革命失败后,“鉴于陈独秀继续坚持错误”,“并组织反党小集团”,被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9年11月15日开除出党。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1879——1942)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书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在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上被撤销总书记职务。1929年11月被开除出党。 1932年10月15日下午7时,陈独秀由于内奸告密,于上海被捕。他不久即被押解到南京军政部军法司,随即移送江苏地方法院看守所拘押。国民党南京政府控诉陈独秀“危害民国”、“叛国”等罪。江苏高等法院于1933年4月14日、15日、22日三次公开审讯陈独秀案。此案在当时,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密切注意,附近人士都纷纷赶往旁听。据当时  相似文献   

19.
能否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是衡量我们能否真正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重要标志之一.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到五大党的总书记,后于1929年被开除出党,1942年寂寞谢世.其身后,有“五四运动的总司令”的光环,也有“右倾机会主义者”“右倾投降主义者”,乃至“汉奸”“叛徒”的名号.陈独秀的历史,与中国近现代史,与中国共产党的命运曾一度紧密相连.正确评价他的功过是非,是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研究所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正确评价陈独秀呢?  相似文献   

20.
张敏 《广东党史》2013,(5):34-37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至今饱受争议的人物。他曾经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中共一大到五大的总书记",而他也曾是"右倾机会主义者"、"托陈取消派"……没有哪一个人的一生如他这般曲曲折折跌宕起伏,既经历过巅峰时期的叱咤风云、纵横政坛,也遭遇过落魄时的蛰居寒乡、疾病缠身。他,就是陈独秀,被胡适称为"终身反对派"的陈独秀。他的一生,不唯莫(莫斯科和斯大林所代表的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