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1918年,马寅初在一次演讲中遇到一位老农讨教:“马教授,请问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对这位农民说:“我先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要挑最好的房间。店主立刻用银子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拿着钱去找养猪的农民还了猪钱,养猪的农民马上去付清了赊欠的猪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  相似文献   

2.
孔祥熙是中国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之一。抗战时期他集财政部长等权力于一身,大事聚敛,加之蒋介石的庇护,致使众多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徒纷至沓来。但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不乏不畏权势、敢于舍生取义者,所以孔祥熙也遭到了刚直不阿的知识分子的公开批评和抨击,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就是遭到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的痛斥。 马寅初在1939年春辗转来到重庆并担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当时,正值国民党统治极端黑暗腐朽、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年代,四大家族利用权势巧取豪夺,尤其是以孔祥熙为首的国民党财政金融机构滥发…  相似文献   

3.
刘早香 《党课》2013,(20):125-125
马寅初先生一生坎坷,屡经沉浮,可令人惊异的是,他竞活了101岁。马老寿臻百岁,与他每日做“血管操”有密切关系。马老的“血管操”做起来颇为简单,主要有三套:  相似文献   

4.
小卫 《党史纵览》2009,(5):44-46
陈云和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马寅初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曾经有一段时间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共事过.在这期间,两人结下了深厚而崇高的友情.这种友情延续了几十年,马寅初在弥留之际,仍然对陈云念念不忘.  相似文献   

5.
马寅初是一位经济学家。马寅初在新中国之初担任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除了积极完成党和政府给自己安排的诸多行政职务工作外,还写了许多文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马寅初身为旧知识分子和新中国的中央政府委员的双重身份使其能够以北京大学为平台把毛泽东的改造知识分子的运动顺利地推向全国,为实现党的‘知识分子改造政策作出了贡献。马寅初是在党和毛泽东改变对节制生育问题的认识和提出计划生育的主张之后,才有了人口问题的发言和“新人口论”的。1958年和1959年先后由《光明日报》、《新建设》杂志掀起的两次对马寅初的批判,都是在北京大学“双反”运动和学术界“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背景下进行的。马寅初的代表作《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一书,始终都是被批判的重点。马寅初并非因人口论罹祸,那些批判人口问题的文章也主要是从中寻找其所体现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的。党和政府没有批判马寅初,康生、陈伯达也与批判活动没有关系。相反,从中央到地方党委主办的机关报和理论期刊基本上都没有参与批判活动的事实说明,党对马寅初是有政治担当的。据此,马寅初敢于向民主党派主办的《光明日报》叫板,要与其领导杨明轩、陈此生战斗到底,决不投降。马寅初是在北京大学校办秘书的揭发后血压陡升而退出战场的。马寅初作为旧知识分子被批判的命运可说是在劫难逃。但是,因为党和政府的保护,马寅初仅只受到群众的批判,其待遇却没有受影响。  相似文献   

6.
史敏 《广东党史》2005,(4):31-33
陈云对党外民主人士一直非常重视。他与德高望重的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马寅初(1882-1982)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相识,从合作共事到成为毕生至交,两人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和帮助,成为党内外人士精诚团结、合作共事、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史上,周恩来与马寅初都是人所共知的政坛和文坛上的重量级人物。一位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一位是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和人口学家,中国国民党的立法委员。  相似文献   

8.
1920年3月,马寅初与浙江兴业银行签订劳务聘用合同,任该行总办事处顾问,聘期5年。合同规定,马寅初每年必须到银行任事4-6个月,月薪400元;回北大讲课时,月薪100元;第1年期满后,另送酬金1000元。但1921年8月,马寅初提出辞职,张公权、陈叔通多方劝解未果。马寅初是中国20世纪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他1913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  相似文献   

9.
解放战争期间,有一次,马寅初准备在重庆大学商学院大礼堂演讲。有人告诉他,台下混进了国民党特务,情形很危险。马寅初没有因此退却,而是带  相似文献   

10.
李胜强 《学习导报》2012,(20):45-45
“若无他故,我必活百年。”这是我国著名人口学家、经济学家和教育学家马寅初先生的一句“狂言”。事实上,马老生于1882年,卒于1982年,正好百岁高龄。马老能颐养高龄的长寿秘诀就是:内养外练达天年。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人口思想。他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种生产"的人口原理,指出人类自身生产要和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明确提倡节育和有计划地生育,强调采取适当措施解决人口问题,主张人的全面发展、科学进步。毛泽东和马寅初的人口问题论争,本来是一场学术讨论,但由于康生等人的利用而变为政治问题。错误批判马寅初,使我国的节制生育和计划生育工作在一段时期走了弯路,同时也压制了在人口问题上的百家争鸣,伤害了一些科学家和知识分子,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究其原因,是由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和人口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探索、深化的过程;而"错批一人,误增三亿"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我们必须历史地看待毛泽东和马寅初关于人口问题的论争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夏明亮 《党史文汇》2000,(12):16-19
我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马寅初(1882-1982),在长达一个世纪的人生旅程中,征服了社会科学中的一座又一座高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绩,矗立起一座又一座丰碑,堪称社科中外学林中一株浓荫遮地的大树;然而更令人钦佩不已的是,在关系自己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他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满腔赤诚,一次又一次作出了令世人惊叹的抉择,书写了一个真理追求者挺拔、伟岸、辉煌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1976年1月,北京,凛冽的北风发出阵阵哀号.东总布胡同的一所住宅里,一位94岁高龄的老人,坐在轮椅上,面向墙壁.墙上挂着周恩来总理的遗像,四周披着黑纱,黑纱上缀满了白花.老人一会儿凝视着总理的遗像,一会儿闭目沉思,老泪纵横.  相似文献   

14.
马寅初与《新人口论》被批判的前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舒 《党史纵览》2002,(7):18-21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开始实行新的人口政策(即计划生育),并进而将之列为国策,这对控制中国人口的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国民经济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当我们称赞计划生育的功劳时,不应该忘了一个人,那就是提出计划生育政策的第一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可他却因此受到二十几年的批判。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50岁的杨立润是十师一八三团四连的一名普通职工,带着妻儿一家四口人从陕西老家来到团场扎根,转眼间已经过去15年了。初来乍到,生产生活中处处需要组织及别人帮助的他,如今成为团场有名的致富能手,荣获过师市"弘扬兵团精神先进个人"、团场"先进生产者"荣誉称号。感受大家庭的温暖当年来到兵团扎根后,按照团场土地承包到户原则,杨立润承包的土地面积还不到100亩。了解到杨立润种大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革命精神.本文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科学内涵、它在不同时期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和不同的表现形式,旨在说明无论建国前还是建国后的众多革命精神实际上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革命精神.本文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科学内涵、它在不同时期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和不同的表现形式,旨在说明无论建国前还是建国后的众多革命精神实际上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革命精神。本文阐明了中国产党人革命精神的科学内涵、它在不同时期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和不同的表现形式,旨在说明无论建国前还是建国后的众多革命精神际上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沈安 《学习导报》2014,(11):27-27
生命最宝贵,安全大过天。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第一责任。保障生命安全是人民幸福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基本前提。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习近平总书记就安全生产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相似文献   

20.
西方主流经济学都是把劳动收入作为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中的一个因素研究的,只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系统地批判了这种“因素论”,第一次真正地把劳动收入放在了经济的核心地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收入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中最真的本质,这些本质不会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而改变:工人享有经济自由,人类社会真正从“蜜蜂社会”中剥离出来,然而工人们并没有摆脱“蜜蜂社会”中“工蜂”的命运,有时连“工蜂”的命运都达不到;劳动收入是资本主义分配方式的一个结果,它与它的主人——劳动者阶级一样。都无法摆脱被压榨被剥削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