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92年2月26日,即苏联解体后仅隔半年,俄罗斯激进派周报《莫斯科新闻》就称,俄罗斯出现了“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幽灵再度在俄罗斯游荡”。现在又事隔两年多,俄“新共产主义运动”的现状如何呢?它的发展趋势又将怎样呢?俄罗斯“新共产主义运动”的现状1991年“8·19"事件后,苏联政局发生很大变化。8月24日戈尔巴乔夫以苏共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没有坚决反对“政变”为由,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要求苏共中央委员会自行解散,各共和国的共产党的地方党组织自己决定自己的前途。8月25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以俄共(1990年6…  相似文献   

2.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在苏共中央全会上提出要加速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经济体制的主张。1986年春召开的苏共二十七大,又确定了“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和“根本改革经济机制的基本方针”。在1987年1月27日召开的“关于改革和党的干部政策”的中央全会上,苏共中央进一步明确地提出了当前改革的方针、任务和措施。从苏联已经实行和正在实行的改革看,其内容是多方面的。一、经济体制的改革 1、实行国民经济的综合管理体制。以前苏联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条块分割严重。  相似文献   

3.
米高扬于1949年1至2月访问中国,回到苏联后,就此次中国之行给苏共中央主席团写了一份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被作为绝密文件发至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和候补委员。米高标的“报告”已在沈志华著的《毛泽东·斯大林与韩战——中苏最高机密档案》(1998年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一书中全文公布。米高扬在“报告”中,就中国共产党对待各资产阶级政党的政策有如下一段文字:“我党中央不同意中共的下述观点:中国革命胜利之后,除中共外,所有党派都应退出政治舞台。毛泽东在1947年11月30日的电报中说:‘在中国革命彻底胜利时期…  相似文献   

4.
近接读者来信,问及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新作《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新思维”的基本内容,现请中国社科院苏联东欧研究所李静杰同志作简要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958年7月22日,毛泽东在同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谈话时说:“看来,关于海军提出的核潜艇的请求可以撤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将毛泽东的这篇谈话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七卷时,为这句话作了这样一条注释:1958年6月28日.中国方面根据苏联军事顾问的意见.向苏联提出为发展中国海军核潜艇提供技术援助的要求。同年7月21日,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向毛泽东转达了赫鲁晓夫和苏共中央主席团关于苏联同中国建立一支共同核潜艇舰队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22年前的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短短6年的之后,曾经执政74年之久的苏联共产党丢掉政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分崩离析,社会主义成果丧失殆尽。戈尔巴乔夫鼓吹和推行的“民主社会主义”,非但没有给苏联百姓带来真正的“民主和人道”,反而导致亡党亡国。  相似文献   

7.
1989年5月15日中午,戈尔巴乔夫以苏共中央总书记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双重身份,开始对我国进行为期4天的正式访问。这是继赫鲁晓夫1959年9月30日到北京参加中国国庆活动以后,苏联最高领导  相似文献   

8.
苏联共产党成立于1898年 ,当时称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 ,根据列宁的提议 ,于1918年3月党的七大上改名为俄共 (布 ) ,1925年12月党的十四大又决定改名为联共 (布 ) ,至1952年党的十九大决定更名为苏联共产党。1991年8月24日 ,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 ;次日 ,苏共中央书记处发表声明 ,宣布自动解散苏共中央 ;8月2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非常会议通过决议 ,暂停苏共在苏联全境的活动 ,其财产和档案由内务部负责处理 ,并责成苏联检察院对苏共领导机关进行审查。至此 ,苏共这个成…  相似文献   

9.
报刊文摘     
历年的国庆观礼都邀请许多外宾前来参加.50年代苏联代表团的成员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贵宾之一.1957年“五一,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元帅率队来访;1959年“十一”,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来访,两次来访都参加了天安门城楼的观礼活动,且陪同者都是中  相似文献   

10.
有时,历史的确是无情的。1991年8月23日,历史老人再次板起了它铁面无私的面孔。这一天,根据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总统叶利钦和莫斯科市长波波夫的命令,苏共中央办公大楼被正式查封。傍晚6时30分,在大楼上飘扬了70年的镰刀加锤子的苏共党旗,在一群人的狂吼乱叫声中,飘然落地。随后在大楼正面挂起了俄罗斯的红、白、蓝三色旗。第二天,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辞去苏共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至此,苏共丧失了执政地位。接下来,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最后一次以苏联总统的身份坐在了电视摄像机前,宣布停止…  相似文献   

11.
1964年10月16日15时,在我国西部地区升起了一片巨大的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就在这天,一件巧合的戏剧性事件发生了:苏联塔斯社发表苏共中央全体委员会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公报:鉴于赫鲁晓夫“年迈和健康状况恶化”,解除他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选举勃列日涅夫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任命柯西金为  相似文献   

12.
霞飞 《党史博览》2009,(9):12-17
1989年5月16日,邓小平在会见来访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从1957年第一次莫斯科会谈,到60年代前半期,中苏两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经过20多年的实践,回过头来看,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话。”邓小平的这段话,算是对当年中苏两党那场争论定了性。  相似文献   

13.
1991年8月23日,叶利钦发布禁共令。当天下午,位于莫斯科中心广场的苏共中央大楼被俄罗斯当局查封。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解散。苏共中央书记处被迫接受解散要求,只是要求再开一次中央全会加以确认。但这个要求因不被叶利钦理睬,也就没有下文了。一个历史悠久、有1500万名党员、掌握国家全部权力的苏联共产党,就这样亡党了。  相似文献   

14.
谭索 《党建》2009,(4):60-61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是苏联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发生剧烈震荡和社会制度“天翻地覆”的年代。在苏联剧变过程中,叶利钦从原苏共中央的一名重要骨干演变成为自由化思潮、民主激进派政治势力和新生资本家的代表,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这些重要的独特的政治行为和效果,被称为“叶利钦现象”,该现象出现于苏联解体前后,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4,(3):125-126
苏斯洛夫是苏联政坛的传奇人物,从1947年成为苏共中央书记起,到1982年去世,历经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三朝,长期主管苏共的意识形态领域。然而,俄罗斯研究专家蓝英年教授批评此公:“如果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里,以他的水平和能力,充其量当个不受学生欢迎的中学老师。”  相似文献   

16.
《党史文苑》2014,(3):16-16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虽然当上苏共中央总书记,但他的地位还不巩固。为此,他采取了两大举世震惊的行动:首先,1956年2月,他在苏共二十大上大反斯大林,借以动摇斯大林留下来的政治遗产,树立自己的权威。结果事与愿违,却引发了波兰、匈牙利事件,使大批原本拥护苏联的世界和平人士大为不满,这自然影响了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博览之窗     
苏联解体前夕苏共党员的情绪 1990年10月24日至11月5日,苏共中央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中心就“党员眼中的党”、“国内政治形势”等4个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结果,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拥有1900万党员、执政达74年之久的苏联共产党何以在没有任何痛苦和抗争的情况下自行消亡和解  相似文献   

18.
吴跃农 《湘潮》2006,(12):15-19
1964年10月16日凌晨,在苏联解除赫鲁晓夫职务几个小时后,苏联驻华大使契尔年科立即向中共中央联络部副部长伍修权通报了情况。他从皮包中掏出公文,照本宣科:“1964年10月14日,苏共中央全会鉴于赫鲁晓夫年迈和健康状况恶化的原因,根据他本人的请求,决定解除他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选举勃列日涅夫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0月15日,苏共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举行会议,决定解除赫鲁晓夫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任命柯西金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契尔年科念完,将这份俄文文件交给伍修权,伍修权没有迟延,立即驱车前往中南海,向周恩来汇报。周恩来得知后,不…  相似文献   

19.
杨明斋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过贡献。华东石油大学马列教研室余世诚教授,为了弄清杨明斋30年代重返苏联后的情况,曾多次与苏联有关方面联系,并于1988年9月写信给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请他帮助查明杨明斋30年代在苏联的历史。《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4期刊登了苏共中央委托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吉塔连科写给余世诚教授的回信译文。吉塔连科在回信中说:“据查存档文件,1930年1月杨明斋未经党的领导许可,在走私者的帮助下非法越过中苏边界。到1930年秋他都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扫盲站当中文教员,后来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并在《红星报》和无线电台工作。1931年杨明斋被当作叛逃者流放到托木斯克”;“1934年8月行政流放期满后,杨明斋到  相似文献   

20.
正28年前的8月,一场影响深远的政变爆发。从舆论观察者的视角审视政变的前前后后,可以让人把舆论同国家安全之间那根很隐秘的连接线勾勒得异常清晰,甚而刺眼。1991年8月19日至8月21日,苏联政府一些高级官员发动政变,企图废黜苏共中央总书记兼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并取得对苏联的控制。他们认为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政策已经走入死胡同,国家处于极其危险的严重时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