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突破敌“黄河防线”,挺进中原战场,千里跃进大别山,为我军转入战略进攻拉开了帷幕。随后,为保障刘邓大军能够在大别山区创建鄂豫皖边根据地,毛泽东指挥陈赓、谢富治兵团于8月下旬南渡黄河,挺进豫西、陕南,实施战略展开,创建豫陕鄂边根据地。紧接着,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在9月取得沙土集战役胜利之后,  相似文献   

2.
1947年5月4日,毛泽东根据陈毅、粟裕的作战情况报告,亲拟电文以中央军委名义致陈毅、粟裕:“敌人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处置甚妥。只要有耐心,总有歼敌机会。”“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于极端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以为迟。惟(一)要有极大耐心;(二)要掌握最大兵力;(三)不要过早惊动敌人后方。”6日,毛泽东又以中央军委名义再次电示陈毅、粟裕:“目前形势,敌方要急,我方并不要急。”你们“装着向河北(指黄河以北─—笔者注)退定模样,使敌发生错觉’”,“让敌前进,使敌完全不知我主力所在。当此时机,好打则打之,…  相似文献   

3.
(一)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后改编为中原野战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从而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陈赓、谢富治率领的太岳兵团在晋南渡过黄河,挺进豫西;9月,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陇海路,进至豫皖苏地区.三路大军互为犄角,成品字形展开,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调动和吸引了大量国民党军队,从根本上震撼了国民党的统治.  相似文献   

4.
(一)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后改编为中原野战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从而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陈赓、谢富治率领的太岳兵团在晋南渡过黄河,挺进豫西;9月,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陇海路,进至豫皖苏地区.三路大军互为犄角,成品字形展开,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调动和吸引了大量国民党军队,从根本上震撼了国民党的统治.  相似文献   

5.
《党史天地》2006,(1):53-53
根据毛泽东卫士长李银桥同志回忆,在1955年授军衔时.毛泽东说:“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让’,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军区司令员.现在又让了元帅衔。”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着高尚革命情操的人,却在1958年突然蒙冤。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上.强加在粟裕头上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大罪状是说粟裕是“野心家”、“向党要权”、“向国防部要权”、“争夺军队领导权”.原因是“与陈毅、聂荣臻和彭德怀三位领导都搞不好”。  相似文献   

6.
一、大将之首──粟裕 粟裕,湖南省会同县人,生于1907年,卒于1984年。1926年参加革命,曾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毛泽东的目光紧盯着粟裕,突然冒出一句:“如果你感到确实困难不愿意率1兵团南下.我们可以考虑另换人去……”毛泽东的话令会场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1948年初的那几个月里,一向果敢坦率的粟裕陷入了沉思和犹豫之中。 起因是中央军委的一道命令。 1948年1月下旬,刚打完沙土集战役的粟裕还没来得及休息,就接到军委命令:为迫使…  相似文献   

7.
在粟裕的军事生涯中,曾三次执行抗日先遣任务:一是1934年,中革军委紧急组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粟裕被任命为先遣队参谋长,在主力部队失利的情况下,粟裕以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周密运筹,为这支部队尽量减少损失,为革命尽可能多地保留了一批骨干;二是1938年,为了推动新四军挺进敌后,毛泽东指示派有军事知识之人去江南侦察,粟裕再次受命抗日先遣,先遣支队深入江南敌后作战略侦察20余天,圆满完成任务;三是1944年,中共中央决定:"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粟裕受命第三次先遣,跨江南下,发展东南,粟裕率领南下部队近万人,顺利渡过长江,越过敌人封锁线,胜利实现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文锋 《党史文苑》2002,(3):42-43
1948年初,蒋介石集团为加强其中原防御,将中原战场重新划分为8个“绥靖”区,将86个旅共66万人的兵力主要摆在状如“十字架”的平汉和陇海两条铁路线上,企图分割逐鹿中原的人民解放军华东、西北、晋冀鲁豫三大野战军,以便巩固其长江防线,确保江南基本统治区的安全。针对敌人的企图,中共中央决定由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作渡江南进的准备,以吸引20个到30个旅的国民党军回防江南。刘伯承、邓小平统一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赓)谢(富治)部队(辖第4、9纵队)和华东野战军陈(士榘)唐(亮)兵团(辖第3、8、…  相似文献   

9.
刘珍珍 《党史文汇》2013,(11):38-42
1954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正式通知:粟裕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这是毛泽东主席亲自提名任命的。通知下达前,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召见出生于湖南会同县、时年47岁的粟裕。一阵寒喧过后,毛泽东说:“这次找你谈谈,是要向你传达中共中央最新决定,要你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粟裕很吃惊,马上表示:“主席,我不能胜任!”毛泽东肯定地说:  相似文献   

10.
1948年7月14日,粟裕收到中央军委两份来电:“估计敌人似将利用你们疲劳,集中力量向你们压迫,使你们不能安心休整。似须以有效行动分散敌人,你们则乘敌分散之际,歼灭几部敌人,方能实行大休整”。“此种分散敌人的行动,似以许谭(指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谭震林——笔者注)攻击济南为最有效”。“以上请考虑电复”。粟裕看完电报,迅速走向敌我部署图,审视着,思考着,筹划着。粟裕认为,许谭部如攻击济南,可迫使邱清泉、黄百韬两兵团北援。而许谭部7月13日才攻克竞州,部队疲劳,如近期内即令许谭部攻击济南,…  相似文献   

11.
挫败蒋介石三路会师宿县的计划1948年11月25日,一道电波传来喜讯,黄维兵团10万余人,已被中原野战军包围在安徽省宿县双堆集、南坪集一带地区。此时,在徐州、蚌埠地区的敌人已被分割成三大块。一是徐州市,有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兵团;二是在宿县西南的黄维兵团;三是由蚌埠北上的李延年、刘汝明兵团。粟裕估计,包围了黄维兵团,蒋介石必然要徐州之敌和蚌埠之敌南下北上,救援黄维兵团。为此,粟裕迅速调整部署,预作准备。以第1、第3、第4、第8、第9、第12、鲁中南、两广、渤海等9个纵队和冀鲁豫军区独立第l、第3旅,组成北线集团,由…  相似文献   

12.
王建柱 《党史文苑》2009,(8):50-53,56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黄河大合唱》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提起它,让人想到了抗日战争,想到了诗人光未然(张光年1913-2002),想到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05-1945)。在纪念《黄河大合唱》诞生70周年之际,不由得回顾起当年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来龙去脉.回顾起发生在“黄河身边”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名扬中外的一代名将。在1955年授衔时,毛泽东说:“难得粟裕,竟三次辞让!”他居功谦让的高尚品德和负重进取的全局胸怀,值得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刘志青 《湘潮》2014,(11):41-43
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主力,陈赓、谢富治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分别从两翼配合。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有力地策应了其他战略区的作战,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国民党军在中原地区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5.
钳击吴淞;引敌到郊外决战正值粟裕等研究攻取上海作战方案时,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多次向中央报告,敌人正加紧劫运上海的金银等重要物资至台湾。5月6日,毛泽东亲拟电文以中央军委名义致电粟裕、张震并陈毅等人:“即行部署于辰灰(5月Ic日一笔者注,下同)以后,辰删(5月15日)以前数日内,先行占领吴聪、嘉兴两点,封锁吴漱口及乍浦海口,断绝上海敌人逃路,使上海物资不致大批从海上逃走……。”“占领吴油、嘉兴,并不放弃推迟占领上海的计划。何时占领上海,仍需据我方准备工作完成的程度来决定。”中央军委这一指示,与粟裕的想法不…  相似文献   

16.
孟兰英 《党课》2013,(23):120-121
“东征战役”前发出时代强音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了陕北。刚刚在陕北站稳脚跟的中共中央召开了瓦窑堡会议。会后,立即组织了“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寇作战。1936年1月26日,部队挺进至陕西省清涧县袁家沟一带进行休整并发布了《东征宣言》。2月23日,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在政委毛泽东、总指挥彭德怀指挥下渡过黄河,发起了“东征战役”。  相似文献   

17.
1947年7月,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人战略进攻阶段。华东野战军首长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决定将第一、第三、第四、第八和第十纵队组成西线兵团(又称外线兵团),向敌侧后的鲁西南出击,吸引进攻鲁中之敌西援.同时积极策应渡黄河南下的晋冀鲁豫野战军。  相似文献   

18.
1948年3月毛泽东东渡黄河后,4月底至5月初,中央书记处在河北阜平县城南庄举行会议,研究如何发展战略进攻,决定先集中兵力在中原打大伙,尽可能多地把敌军主力消灭在长江以北。9月上、中旬,中共中央又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重申和完善城南庄会议的战略计划,人民解放军仍然全部在长江以北和华北、东北作战,求歼国民党军的重兵集团。这一战略决策的确定,与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的直言过谏是分不开的——“遣粟郎”,毛泽东运筹渡长江1947年12月,党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会上,毛泽东重申7月小河会议提出的在五年…  相似文献   

19.
刘铮  任芳 《党建文汇》2009,(9):42-42
组建东北边防军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决定以十三兵团组建东北边防军。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劲光为副司令员、肖华为副政治委员。当时,粟裕由于身体不好,正在青岛治病。他得知中央的任命后,十分着急,便托罗瑞卿给毛泽东捎了封信,说明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此前,周恩来和聂荣臻考虑到粟裕正在治病,建议东北边防军“先归东北军区高岗司令员兼政委指挥”,待粟裕等人赴任后再成立边防军司令部。  相似文献   

20.
1948年1月上旬.中央军委、毛泽东根据全国战局以及西北战场形势.指示西北野战军转八外线作战,配合陈赓、谢富治兵团打击胡宗南部,粉粹其机动防御部署,策应刘伯承、邓小平野战军和陈毅、粟裕野战军开辟中原战场。遵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我协助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于2月22日分路向宜川攻击前进.以第三纵队、第六纵队(1947年10月11日组成)各一部,于24日突然包围宜川,以第一、第二、第四纵队(1947年9月21日组成)全部及第三、第六纵队各一部共8个旅的优势兵力,进至宜川西南瓦子街地区设伏,以求在运动中先歼援敌,尔后攻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