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澄 《学理论》2012,(10):140-141
按照原哈尔滨市市委书记盖如垠关于《挖掘金源文化,提升哈尔滨城市知名度》一文的批示,我们加强对金源文化相关问题的研究,并就一些专题设立科研项目,本文是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金源文化作为哈尔滨地区曾经辉煌的文明历史的代表,是哈尔滨历史的骄傲。金源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速了民族的融合,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文化多源多流而一体的特色。本文研究了金源文化的起源和内涵、金源文化所包含的文化遗存、金源文化与现代哈尔滨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并在金源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昕民 《学理论》2014,(5):87-88
松花江是哈尔滨的生存环境和依存资源,哈尔滨是松花江流域开发的伟大物质成果。发展和建设哈尔滨必须使用好松花江资源。松花江三大资源开发对哈尔滨发展有重要作用,虽然文化和历史资源是无形资源,但它营造的是城市发展的品位和品牌,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是城市的新兴产业。松花江流域的文化资源流多元而有内容,有中原文化、金源文化、冰雪文化、黑土文化、外来文化等,具有兼容性、包容性、开放性。松花江流域的历史资源内容丰富,是在和中原历史互相推动下无空白推进的,松花江哈尔滨段有许多历史遗址,其开发是城市人文方面的建设,也是发展旅游业的巨大资源。  相似文献   

3.
黄澄 《学理论》2012,(7):127-128
按照原哈尔滨市委书记盖如垠关于《挖掘金源文化,提升哈尔滨城市知名度》一文的批示,我们加强对金源文化相关问题的研究,并就一些专题设立科研项目,本文是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金上京是女真族建立的大金王朝的第一个国都,历经金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代皇帝,作为金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达38年之久。本文从金王朝的建立及其历史贡献,金上京的形成与发展,金上京迁都后金朝在哈尔滨的持续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金源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金源文化产品开发和利用方面仍有可改进的空间。金源遗存文化产品的开发与利用,应在政府重视和统筹开发的基础上,建设数字化博物馆,积极申请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多角度开发文创产品;以金源遗址为基地办好大中小学的研学教育;推动金源文化与冰雪体育旅游相结合;利用新旧媒体加大金源文化的宣传力度。金源文化遗存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需要我们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鲍海春 《学理论》2008,(9):81-82
2008年3月l8日,由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中共哈尔滨市委讲师团、中共哈尔滨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中共哈尔滨市委学理论杂志社主办,哈尔滨三五味业集团承办的“哈尔滨三五文化现象研讨会”在哈尔滨三五文化中心举办,来自冰城的社科理论专家、书画名人、媒体记者等20余人集聚一堂,畅所欲言,广泛深入地探讨了三五文化现象的历史成因和其对本埠企业文化建设的深远影响,王军先生倡导的三五文化的核心——金源文化、将军文化无疑为哈尔滨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了一面旗帜,势必引起众多企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哈尔滨三五味业集团为繁荣边疆文化大省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1,(7)
城市精神是城市在历史发展变迁中渐进沉淀的文化气质、坚贞信仰和优良品格的精确提炼,是城市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回望历史,面向未来,哈尔滨城市精神的历史阐释为"自信包容、开放勇毅、务实奉献、人文创新",既彰显了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底气、大气、正气和灵气,又充实了哈尔滨城市精神的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7.
2010年是哈尔滨市实施新战略第一年,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四大战略起步良好,快速推进。新战略在外延上,打开了哈尔滨发展的空间布局,扩大了对外影响力;在内涵上,充实了哈尔滨发展的内容,从基础设施到产业发展,从文化立市到民生保障,覆盖了城市发展的全部内涵;在时间上,承前启后,提升并完善了哈尔滨发展思路上的历史沿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可操作性,对当前和今  相似文献   

8.
冯驰 《学理论》2008,(13):I0002-I0002
金源文化,是我国历史上金朝开国初期以金上京所在地的阿什河流域为中心形成的女真民族文化。它以女真族传统文化为主体,广泛吸纳和融汇了中原文化及其他民族、部落文化中的优秀成份,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女真民族特色的新北方文化。金源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是东北黑土地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近日,《哈尔滨日报》连续报道了本埠优秀企业家王军探索中国式企业文化建设,弘扬金源文化与将军文化的典型事迹,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哈尔滨电视台》新闻观察节目也做了专题报道,并冠之以三五文化现象探秘。本刊自本期开始开辟专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剖析三五文化现象,以飨广大读者。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10.
充分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是铸就文化高地、建设文化名城的必由之路。要从冰雪文化、欧陆风情文化、历史遗存文化、音乐文化、移民文化、节庆文化等方面科学准确把握城市传统人文特色,着力提升哈尔滨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文化产业重要分支的音乐文化,在"文化兴旅"的大背景下,与旅游的结合必将产生巨大的能量,实现音乐与旅游的双赢。哈尔滨音乐文化底蕴丰厚,源远流长,其繁荣与现代城市的发展同步,具有旅游开发的明显优势。从音乐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入手,概述了中外音乐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并对音乐文化旅游的发展前景做出基本判断,同时分析了哈尔滨开发音乐文化旅游的优势,进而提出了推动哈尔滨音乐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冯驰 《学理论》2008,(3):I0001-I0001
近日,《哈尔滨日报》连续报道了本埠优秀企业家王军探索中国式企业文化建设,弘扬金源文化与将军文化的典型事迹,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哈尔滨电视台》“新闻观察”节目也做了专题报道,并冠之以“三五文化现象探秘”。本刊自本期开始开辟专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剖析“三五文化现象”,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3.
邹庆国 《学理论》2009,(21):67-68
特色文化反映了一座城市的风貌与文化品格,是城市发展与参与竞争的重要方面。哈尔滨的特色文化包括:冰雪文化,移民文化,建筑文化,节庆文化,历史遗存文化,市民文化等方面。弘扬哈尔滨特色文化具有时代价值,我们要采取必要手段培育和弘扬哈尔滨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12)
旧时哈尔滨音乐文化具有地方和民族性。发展到近代,由于沙皇俄国在哈尔滨修筑中东铁路以及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日俄文化开始传入哈尔滨,并与当地传统文化交融、发展。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曲折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音乐文化,具有移植性、中介性和交融性。站在历史的角度浅析日俄文化对哈尔滨音乐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葛琳 《学理论》2012,(17):165-166
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其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价值.但目前,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对策:一是正确认识红色历史资源;二是建立科学的资源管理体制;三是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四是加大资金投入;五是开发红色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3,(31)
哈尔滨湿地旅游发展不仅使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获得了较大的提升,而且使哈尔滨"冰城夏都"知晓率也得到进一步攀升。然而,目前哈尔滨湿地旅游开发存在着景区文化含量不高、生态保护力度较弱、资金投入不足等多方面的隐患和不足,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为此笔者就生态保护、构建有效的组织体系、规划实施、突破投入瓶颈、打造经典景区等方面提出系列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省特色旅游产业资源可持续开发要根据我省的资源特点,坚持深层次把握旅游资源的内涵,把握资源的主题特征,把握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要重点开发特色产品和文化内涵,打造多元的旅游产品结构,打造以旅游中心地为核心的空间优化结构等内容。形成以哈尔滨为核心旅游区域、形成放射状线路空间布局旅游开发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城市建筑形象关系着一个城市形象,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城市魅力的重要表现。城市建筑形象的培育和形成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大事,是城市诸建设中的基本和重要建设。哈尔滨是中国北方的大城市,有着自己独特的建筑形象和建筑风格,表现较突出的城市建筑形象特色是中西合璧、冰雪文化建筑特色鲜明、教堂建筑集中的城市建筑形象。保护和培育哈尔滨城市独有的建筑形象,要唤起大家对哈尔滨独有建筑形象的保护和认知、新建筑中要注意反映和配合哈尔滨建筑形象、建设好必要的标志性建筑物和标志性景区、注意气候和冰雪文化在建筑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那剑波 《学理论》2012,(7):155-156
哈尔滨开埠设置只有百余年的历史,可却积淀了厚重的历史。"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共和国的脊梁"、"冰城夏都"、"音乐之都"等美誉诠释了哈尔滨这座魅力独特的文化名城。在宣传城市历史文化中,哈尔滨《新晚报》的《老哈尔滨》在省城独树一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冰城的老百姓打造了一桌不可或缺的文化盛宴,获得业界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31)
城市形象定位是研究现代城市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是城市品牌营销的核心。本文在对哈尔滨城市整体形象历史发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形象树"塑造的哈尔滨城市形象战略,同时结合原始资料记录进行互动比较、提问,得出"文化城市、生态城市、冰雪城市"这一核心范畴来定位哈尔滨的城市形象。在此基础上,就哈尔滨城市形象定位为"活力冰城"。最后,揭示了其城市形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城市形象塑造组织与管理的指导性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形象树"理念而塑造的哈尔滨城市形象对其城市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