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朵西亚 《台声》2013,(3):98-99
第一次看到他,是很有趣的。 那是一个很安静的艺文活动。 当他与朋友走到我身边坐下来之前,像是有一台无形的扫描机,清楚的具象:超高的身形、很短的发型、一身轻便的运动服、脚上是一双凉鞋,他放下一只大背包。他是这场合里我不曾见过的“陌生人”,且年纪很轻,像学生。他说他不是学生,已经研究生毕业了!  相似文献   

2.
隐忍在都市     
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几年前北漂。我们保持联系着,他一直希望我去看他。前不久.我去北京.想顺便看看他,不想,他支支吾吾婉言拒绝了。  相似文献   

3.
没见陈总之前,我们就读过他的许多文章,还听过许多关于他的故事,印象很深,但很抽象,看看东啤、拜访陈总,成为心仪已久的事情。四月,恰巧一个机缘,使我们有了采访陈总的机会,不待预约,我们便在一个春雨潇潇的晚上,叩响了陈总的家门。一、沉重的翅膀初见陈总,感觉到这是一位儒雅而睿智的老人。也许是他身上浓厚的文化气息,也许是他详和而略带倦意的面容,使我们不由改变了惯用的采访形式,产生一种与之忘年倾谈、相互沟通的欲望,好在我们已熟读陈尔程经营方略,才使我们的采访没有偏离既定主题。“陈总,所说您很喜欢读《沉重的…  相似文献   

4.
我今年30岁,按理说应该度过了最容易受到诱惑的少女时代。我有一个5岁的儿子,和一个刚刚升任处长的丈夫,他一直很爱我,也是个对家庭、对工作极负责任的人。我在一家国有大型企业担任办公室秘书,我们办公室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为人热情、开朗、有朝气,同事四年,我们一直相处得很好。我们一起逛街的时候,他总能挑出最适合我的服饰,有不一样的审美情趣。他的事情也从不隐瞒我,他交了什么样的女朋友,也总是给我讲述他对她的种种感受。那天天色已晚,办公室只剩下我们两个,我们仍然像往常那样闲聊,他突然用很认真的口气对我说…  相似文献   

5.
儿戏杀人     
儿戏杀人陈铁军这个案件是边沿对我讲的。他是我居住辖区的公安分局刑警。他在对我讲述这一案件之前,先说了一句类似开场白那样的话——不要以为奇异的故事只能发生在小说里。实际情况是,不管我们的现实生活多么枯燥乏味,但是它所缺少的从来也不是戏剧性。如果我们没有...  相似文献   

6.
我今年上大四,家境不错,从小我都是在别人的注目中长大,自信自己天生丽质、聪慧过人,我时常感觉在同龄人中找不到能与我志趣相投的朋友,因此空闲的时候,就在网上找年龄大点儿的朋友聊天。半年前的一天,我在网上聊了一个大我好几岁的男人,他睿智而又风趣,是我在网上遇到的最有深度的人,一连几天我们都是聊到深夜,于是我们在一家酒吧见了面。他真的很不错,个头、长相、气质完全符合我对他的想像,我们都忘记了时间。在这种氛围中,不知不觉我醉得失去了知觉。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早上,自己一丝不挂地裸在被窝里,下面感觉…  相似文献   

7.
在政和县城一条热闹的大街上,熊山街道办就淹没在林林总总的店铺中,没有熟人指路很容易就错过了。在别人眼中,何仕考何尝不是一个容易被错过的人呢?在办公室里坐下没多久,熊山街道党委书记吕陈正对我说,“我看了很多你们报道的代表,我觉得我们何代表的事例一点也不亚于他们。”神情很是自豪。这是了解他的人对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创造》2000,(6)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省长李嘉廷指出,迎接西部大开发最大的障碍是思想观念的落后。东部沿海地区的思维模式是“我要改革,我要开放”,积极主动;而西部地区往往是“你要我改革,要我开放”,处于被动。很显然,如果在西部大开发这一机遇面前,云南各族干部群众的观念依然不能来一个大的转变,我们又将错失这一次良机。我们讲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已经很有些时日了,甚至提起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有的干部群众认为该讲的话都讲完了。但我们不能不正视,我们缺乏积极主动。我们的一些干部群众口头上似乎很想干很敢干很愿干,但在实际行动中却自觉不自觉地为改革开放设置着障碍。我们的长期落后使我们形成了一种依赖的惰性,喜欢伸手、等待。这一可怕的惰性既阻碍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无形地阻挡了资金项目的进入。据《中国商报》载,一位在北京生活了8年的西部青年很想回家乡效力,但西部的一些现状使他失望地离开。一次是他捐给希望工程的现金被当地部门领导用来给部门人员发奖金,面对丰盛的酒宴,他百思不得其解;一次是想在西部推出一项专利,但主管项目审批的工作人员看都没看就打发了他们,银行的人说不懂高科技而拒绝贷款,结果这项专利只有回到东部去成功的推向了市场;还有一...  相似文献   

9.
王学仲 《协商论坛》2008,(11):63-63
海林是我的学生,我们最早认识是27年前的事,那时,他在北京军区某部从事宣传工作,给我的印象是淳朴、正直、很有才华,文学功底扎实,书法写得很好,记得是1980年,他的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一届书法展览,当时他是入选作者中年龄最小的,还不满30岁,作为组织者,我为他高兴。  相似文献   

10.
很早就听说杨少斌这个艺术家的名字,虽然他于1991年就来北京居住,但我们真正认识是在1996年底。我当时正在准备首届中国现代艺术品的拍卖会,其中有艺术家方力钧一件尺寸非常大的版画作品需要拍照。方力钧和杨少斌是非常好的朋友,他们毕业于同一所专科学校,在北京他们也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来往,而且也是邻居。那时,杨少斌刚刚新盖了一间大画室,所以方力钧很自然地向他借用了这间大画室给我们拍照。我就是在那次拍照中认识杨少斌的。他当时已经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了。少斌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很直接和朴实。他没有什么客套话。这一…  相似文献   

11.
程朔  张文静 《台声》2014,(12):98-99
"哦,我好像看到你了。"电话另一端传来的声音很温柔,四顾之下,一位个子不高、穿着黑色风衣的男生迎向我们,见面时最初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这位男生留在额前、相对较长的"刘海儿"。王皓大概是个比较内向的男生,虽然之前他很爽快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但刚刚开始聊天的十几分钟时间,还是能从几乎被额头发梢遮住的眼睛中,看出些许的拘谨。不过,正是那份拘谨中,也透着股稍显诚恳的绅士"范儿"。  相似文献   

12.
在纪念我党建党70周年的时候,我作为一名老农工党员,对为创建和发展我党的老一辈领导人,以及牺牲的革命烈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哀思。  黄琪翔同志是我党创党人和卓越领导人之一,我曾有幸跟随他工作过五、六年,他的思想、言论和行为对我有着深刻的影响,是我人生的导师。今年也恰恰是他逝世30周年纪念日。对琪翔同志,我无限地怀念他。一、“首先我们是同志”  在我没有在琪翔同志身边工作之前,便听张云川同志及其他同志谈到过他,因此对他景仰已久。而我与他第一次见面,则是在北京解放以后。  琪翔同志从香港辗转来到北京…  相似文献   

13.
品读李嘉诚     
林格 《创造》2008,(7):92-96
有很多年轻的读者向我提出品读李嘉诚,我觉得很有必要,我们应当向李嘉诚先生学习,学习他的哲学情怀,学习他的人生经营思想……他是东方人的骄傲,他的人格力量以及人生厚度足以和国家领导人媲美,希望他成为东方的比尔·盖茨。 但,品读李嘉诚是有难度的。我突然想,不如收录他的名言录,自然、流畅地展示他的精神内核,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用心去感受     
粗壮的铁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无法将锁打开。瘦小的钥匙钻进锁孔轻轻地一转,锁开了。铁棍不解地问:"钥匙啊,你用什么法宝打开了锁呢?"钥匙回答:"因为我懂锁的心!"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用心去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锁。一次上课之前,我检查预习作业,是一张十六开的试卷,又是只有倔强的小强一个人没有做。我让他站起来,很生气地告诉他要么把试卷抄一遍,要么以后上思品课时都站着。他几乎连想都没想就硬梆梆地说:"我以后站着  相似文献   

15.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陈技应先生日前刚从西藏回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勺国他的临时住所,我们采访了陈教授。陈先生仿佛还沉浸在旅行的余兴之中,摊开地图,他把走过的路线——一指给我们,同我们侃侃而谈。下面,就是根据录音整理的采访内容。西藏,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在我的心目中,西藏的自然风光很美,也很神秘。关于西藏,我耳闻了很多很多,总想有一天能亲自踏上这块土地,去亲眼看看它。这一天终于来了。我们这一行也可以算是~个小小的考察团吧,总共有10个人:我和我太太、女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王尧夫妇(王教授担任过班禅的英语秘…  相似文献   

16.
一天.一位同志给我打电话,说我有个老同学骨折住院了,叫我一起去看看。那位老同学快50岁了,是一个单位的中层领导干部。看到我们,这位老同学懊丧得很.说自己下雨天滑了一跤,到医院检查、拍片,结果发现腰椎骨折了。医生还说他有骨质疏松症.要他卧床休息2个月。他十分不解,怎么这么轻轻地摔一跤就会骨折了?我对他说:“这主要就是因为你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7.
铁窗内的抢劫犯罪嫌疑人刘建锋听说我是公安记者,显得稍轻松一些。我递上一支中华烟,帮他点着,说:“随便聊聊。”他贪婪地吸了两口,睁大双眼望着我,我读出了他眼中的迷惑,说:“就谈谈抓你的那个人吧。”   抓他的那个人名叫易东古,是个下岗工人,被刘建锋用砖头砸成重伤,如今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昏迷不醒,当然,这些情况刘建锋并不清楚。   “我很佩服他,同时更感激他。”他的语调很缓慢、很低沉,也很真诚。这点,我信。   “他比我矮一大截,也比我瘦弱许多,我手中还有刀,可他就是什么也不怕。当时,他见我正在抢一名…  相似文献   

18.
正第一次见王万奇是在一次师生聚会上,当时这个满脸谦和的小伙子把一本支教宣传画册递到我面前。得知他是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之一,我对他说,你们的支教活动很有声色,有特别优秀的,请你给推荐采访。王万奇谦逊地说好并对我表示感谢。后来,我加了他的微信,从微信中得知,他就是我要找的优秀支教老师。在采访他之前,我又在网上搜索,一些相关的报道让我对王万奇刮目相看。对于王万奇,"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全国抗震救  相似文献   

19.
台湾的人     
徐南铁 《同舟共进》2013,(11):76-77
台湾的人也是黄皮肤、黑眼睛,说起话来也和我们一样,并不像我们某些影视剧中表现的那样嗲声嗲气、扭捏作态。但在宝岛又分明让我感到台湾人的某些不同,这些不同让人生发出关于“人”的深深思考。关于台湾的人,最先给我深刻印象的是台湾的“志工”。一天参观历史博物馆,为我们讲解的老者风度翩翩,头发花白,戴一副金边眼镜,穿着红色马甲,脖子上挂着工作牌。他说得很详细,很流畅,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也都能给出恰当的解答。在大陆看惯了年轻姑娘当讲解员,我以为他是馆里的资深工作人员,甚至是馆长一级的人物,专门为我们这些大陆来的文化人解说的。  相似文献   

20.
生命的学问     
“您好!我是上海交大的志愿者毛东元……”躺在毛东元面前的是一位88岁患帕金森病的老伯。老伯很喜欢说话。但是有时很有逻辑有时却有点迷糊。毛东元和伙伴们第一次来看望老伯的时候,老伯显得没有任何的陌生感,总是很兴奋,也总有说不完的话。在毛东元看望他的第三个星期,老伯的床位空了。“他总是对我们进行再教育,让我们体会现在生活是多么的美好……他让我们了解了‘他们’真实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