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美国合同法中的对价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价是英美合同法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项制度。在其存在的近四百年历史中,尽管就其作用和内容不断受到挑战和修正,然而,对价制度却始终居于英美合同法的核心地位。一、古典合同主义时代的对价制度18世纪末以降到20世纪初,这是美国古典合同主义时代,对价原理及其引申出来的种种原则几乎构筑了美国契约法整个理论体系。对这一原理的论述显得异常活跃,但关于‘对价”的定义却意见纷呈,莫衷一是。在霍姆斯(Holmes)(普通法)(TheCommonLaw)问世前的法律实践中,对价的定义通常被认为是:“一方取得的权利、利益、利润或受益,或是另一…  相似文献   

2.
陈融 《河北法学》2007,25(10):132-136
"允诺禁反言"是英美契约法的独特内容,它以受诺人的"信赖损失"为基础而追究允诺人的法律责任.该原则兴起于19世纪末的司法实践,并在20世纪得以确立,美国《契约法重述》对该原则有明确的规定.英美两国契约法对"允诺禁反言"原则的适用不一样,对其法律性质的定位也不一样."允诺禁反言"无疑是对约因法理的重要挑战,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约因".  相似文献   

3.
刘庆飞 《河北法学》2006,24(11):187-191
约因英美契约法的独特要素,约因法理的成熟形态--"交易约因论"是古典契约法的基石.1809年的Stilk v.Myrick案确立了重要的约因法则--受诺人对已存义务的履行不能作为新的允诺的约因,这实质上在很大程度上否认了契约变更的效力.英国1991年"威廉姆斯案"是英美契约法史上的经典案例,因为该案案情与Stilk案非常相似,可法官得出的判决结果却截然不同."威廉姆斯案"案判决改写了众多传统约因法则,动摇了约因理论的基础,而且,因为它与Stilk案判决的难以协调,还引发了"胁迫论"对"约因论"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对价,亦即约因(consideration),作为英美契约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有其浓厚的法律文化背景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过程,通过法官的司法判例确立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原则。合同法在各国社会生活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合同制度的存在有效的保障了社会的经济秩序。所以对正处于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我国,了解别国的合同法律制度,尤其是与我国的合同法存在着显著不同的国家的合同法律制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论“约因论”在英美法系的衰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融 《现代法学》2007,29(4):161-168
约因理论是英美契约法的独特内容,该理论的成熟形态是"交易约因论",即契约的成立以当事人之间的交换关系为基础,通常表现为受诺人的"法律受损"的"约因"就是交易的符号。"约因论"的衰落表现在多方面,既有"禁反言"等新的契约理论对它的挑战,也有成文法对约因要求适用范围的限制,而且,传统的约因法则在司法实践中也发生变革。"约因论"固有的形式主义、僵化性、技术性等弊病决定了其衰落的历史必然性,而"约因论"的衰落也标志着英美契约法从古典向现代的历史转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合同法》第 19条规定 ,剖析了“要约不可撤销”的含义 ,结合英美契约法的相关原则和规定对《合同法》第 19条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最后 ,本文提出了几点不成熟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英美契约法最初严格遵守契约必须信守原则 ,直到 1 9世纪下半叶 ,法院才不得不变革法律 ,正式确立因意外事件致履行不能而免责的规则。此后 ,事态的发展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使得契约受挫制度在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程中 ,适用范围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8.
事实契约关系理论,从其演变的历史可以观其兴起到式微的过程。其浓厚的国家主义干预色彩,以事实的构成要件强行适用契约法的法律效果,与传统的意思表示理论格格不入,造成了对以"意思自治"为核心价值的契约法体系的破坏。法律有其自身逻辑的发展要求,通过对传统的意思自治作补充性的扩张解释,现有的意思表示理论可以将事实的契约关系纳入到契约法的体系中来。  相似文献   

9.
<正> 对价是英美合同法所特有的。英美合同法和商业惯例确立了一条基本原则:没有对价的合同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这条原则适用于大多数合同,只有少数所谓“要式契约”除外。由此可见,对价在英美合同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什么是对价,这确实很难找到一个较为明确的表述,一般的通俗解释是:一方当事人提出要约,希图从对方获取某种东西,同时,相应做出允诺,即提出自己交易筹码或交换条件。这里包含两层意义:其一,允诺人(要约人)要求获取某种法律上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尝试用法律的经济分析方法,对契约法中许诺的对价之经济学意义和内心意思与表示意思的不一致之法律效力隐含的利益分配等问题进行简要探讨,目的在于摸索法的经济学分析如何展开。  相似文献   

11.
介绍英美商事法是一件相当繁重的工作。其中如契约法、票据法、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等,介绍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除非专攻比较法学的人,其他如金融、贸易从业人员,以及一般法律系的师生,在目前还不易分出精力去从事这样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对价是英美法系合同法上的一个重要制度,普通合同的约束力在于对价的存在与否,所以对价的成立是合同得以强制前提。作者分析对价与合同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价的构成要件,重点论述了一项有效对价的内涵和性质,最后是对英美合同法所普遍要求的对价原则所存在的例外情形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刘承韪 《中外法学》2011,(4):774-794
近代以来的契约法依次经历了以下三个紧密相连的理论阶段:古典契约法理论、新古典契约法理论和现代契约法理论。古典契约法理论是西方契约理论的建构期,首次型塑了契约法的完整体系结构和契约自由的精神理念;新古典契约法理论是旨在移除古典契约法弊端的契约理论改良阶段,它以《统一商法典》第二编和《第二次合同法重述》为经典文本代表,是西方现今主流的契约法理论;关系契约理论契约法社会化浪潮的理论成果,是古典契约法"死亡"后有关市场交换之法理建构中最有前途的理论选择。西方契约法理论的历史和现实可为中国契约法治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对于中国契约法治现代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理念价值和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14.
法的根本目的在于正义的实现,契约法也不例外。20 世纪契约法研究和实践的一个伟大成果就是现代契约正义原则的提出,并据此成功实现对古典契约法的重塑,其功能和价值一直为众多学者和论著所津津乐道。但是古典契约法是否一样有一个正义原则对其规制,却鲜有人作回答。本文试从契约法的经济根源、哲学基础等角度入手,对契约正义在古典契约法和现代契约法的不同表现展开分析和比较,以求加深人们对契约正义的整体性和价值性认识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代理概念及其立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代理概念及其立法的比较研究高富平代理是个普遍承认的法律概念。但各个国家赋予它的含义却不完全一样。这种差异尤其表现在英美和大陆两大法系之间。在英美法系存在一个含义广泛无所不包的代理概念,用本人(Princi pal)和代理人(Agent)之间的契约法...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的契约法依次经历了以下三个紧密相连的理论阶段:古典契约法理论、新古典契约法理论和现代契约法理论。古典契约法理论是西方契约理论的建构期,首次型塑了契约法的完整体系结构和契约自由的精神理念;新古典契约法理论是旨在移除古典契约法弊端的契约理论改良阶段,它以《统一商法典》第二编和《第二次合同法重述》为经典文本代表,是西方现今主流的契约法理论;关系契约理论契约法社会化浪潮的理论成果,是古典契约法“死亡”后有关市场交换之法理建构中最有前途的理论选择。西方契约法理论的历史和现实可为中国契约法治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对于中国契约法治现代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理念价值和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17.
效率违约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违约理论是契约法经济分析的重要方面。效率违约理论的成立需要损害赔偿与实际履行等价以及违约人知悉被违约人的成本为条件。事实上,这些条件在现实生活和法律体系内无法实现。期望损害赔偿从来不能完全弥补被违约人的损失,契约法也不能在任何情况下将损害赔偿作为通常救济方式。更为关键的是,效率违约理论从性质上看是行为结果论的,它没有考虑到契约背后的允诺所承载的道德、团结、合作、鼓励专用投资以及动态效率等多元价值。因此,我国的契约法没有必要引入效率违约理论和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一对价(Consideration)是英美合同法中最引人注目的独特制度,它是盖印合同以外各类合同有效成立的必备要素。英美各国法律认为,“没有对价的许诺只是一件礼物;而为对价所做出的许诺则已构成一项合同。”对价不同于罗马法中的Cause(原因)或现代民法中的Cause(原因),虽然这些术语有一定相似之处。英国法学教授P·S·阿蒂亚认为,“关于对价的学说的法律是十分困难、混乱且处处自相矛盾的。”因此,从各个方面深入探讨对价的学说,同时研究和揭示该学说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繁荣我国的法学研究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从法学实践方面看,随着我国进  相似文献   

19.
论票据对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对价(Consideration),是英美法中一个特有的概念。票据法第10条第2款“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将对价这个概念,首次引入我国的基本法律之中。本文拟对对价的内涵、特征、法律效果等,作一番初浅的探讨。 一、合同对价 对价,起始是在合同法中加以使用的,票据对价,导源于合同对价,因此,研究票据对价问题,不能不首先明了合同对价的法律意义。 在英美国家,对价的概念最早是在判例中加以确立的。学者们经常引用的对价概念,见诸于英国1875年的Currie诉Misa一案。对价是“合同一方得到权利、利息、利润或其他利益,而  相似文献   

20.
根据对现代契约法基本矛盾的不同立场,契约法正当性理论分为道义论和目的论两脉.这两种理论都不能合理论证被普遍认同的契约法基本制度.其根本原因在于,两者的理论根基都是单一主体:前者是单一的抽象化原子论的主体,后者以单一的情境化交互性主体为基础.以具有双重属性的主体--罗尔斯理论中的道德主体--作为基点,可以推导出衡量契约制度正当与否的两个契约法正义原则,这些正义原则能够给契约法基本制度提供充分的正当性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