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缓和"在战后苏美关系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苏美从"冷战"走上"缓和",反映了国际关系以及两个超级大国力量对比的巨大变化。虽然苏美"缓和"的高潮已过,但回过头来考查一下"缓和"的由来与发展,在"缓和"中两个超级大国的你争我夺,这对我们分析今天和明天的苏美关系还是有益的。一苏联的"缓和"是它"和平共处"的翻版,是它的政治战略。苏联开始寻求"缓和",可以说是在斯大林逝世后不久。1953年8月8日,马林科夫在讲话中提出要和缓世界紧张局势,他说是为两种制度的"和平共处"而斗争。  相似文献   

2.
自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在短短的三年时间,苏联的对内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政治新思维"对苏联以往的政治理论、对外战略以及当今世界格局作出了根本性的重新评价,并推动苏联在广泛的外交领域采取一系列主动、灵活的行动,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为苏联外交战略重心的苏美关系,近年来显示出有限的缓和,在某些领域还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本文将从试图分析戈尔巴乔夫政治新思维的内容入手,对苏美关系近年来的变化及其发展前景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3.
在对东西方关系史的研究中,1962年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苏美关系史上第一次直接的核对峙,使世界面临一场核战争的严峻考验。有人曾把这次对抗恰当地比喻为"冷战中的葛底斯堡"。这次危机是苏美战后,特别是赫鲁晓夫、肯尼迪执政年代对外改革的一个反映和总结。虽然它距今已有24年,但就其意义和影响来说,不是随时间的推移而可忽略的。本文就想对这次危机的背景、影响及经验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1986年7月,当戈尔巴乔夫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首次就亚太地区问题阐述苏联的外交立场该地区大多数国家领导人对这种被称之为"新思维"的外交设想只是表示了谨慎的欢迎度,认为其宣传价值高于其现实意义的观点似乎占了上风。随着苏美关系的逐步改善,欧局势的进一步缓和,以新思维为主要内容的苏联亚太新战略开始了顽强的起步:积极推进亚洲地区冲突"热点"的解决、努力缓和地区性紧张局势,以中苏和解为基点全面发展同亚太地区国家的双边关系——所有这些,明显改善了苏联以往在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格局中的被动  相似文献   

5.
苏联入侵阿富汗是上个世纪后半叶国际关系中的一件大事。此事不仅使东西方关系,特别是苏美两国关系全面倒退,同时也使中国与南亚地区的地缘安全环境和整个世界的战略态势变得日愈复杂。已经略有改善的中苏关系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冲击。本文将就这一事件披露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相似文献   

6.
1989年12月2—3日,苏美两国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和布什在马耳他附近海面上举行了一次非正式会晤。双方对此都作出了积极的评价。布什宣称会谈标志着"即将开创一个美苏关系的新时代"。戈尔巴乔夫则认为"我们已经使我们的接触成为一种良好的接触。气氛是友好的、坦率的和开诚布公的"。会晤涉及到了东欧局势、军备控制、双边经济关系等许多重要领域,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并作了某种默契。这次会晤及其结果表明一年来两国关系的互相试探、适应业已过去,开始着眼于推动未来关系的发展。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苏美关系逐渐缓和、欧洲安全问题向良性转化。对话代替对抗的进程全面展开,苏联开始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关注亚太地区的事务,并在外交理论以及实践上表现出一种新的风格。显然,苏联亚太政策的明显转变并非是策略上的一时考虑,它既体现了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的主导思想,同时也是在对亚太地区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前景进  相似文献   

8.
美国不时对苏联进行经济制裁,这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美国力图用经济"胡罗卜"和"大棒"来影响苏联的政治行为。一方面,它以经济贸易的某些增长来谋求苏联作出更大的让步;而更主要的是把经济关系作为一种向苏联施加压力,以求达到自己某种政治目的之工具。苏联则坚决拒绝接受美国把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同自己的国内外政策"联系"的政策,即反对利用经济往来施加政治压力。苏美的经济关系,随着两国之间政治气候的变化而时起时伏。美国的经济制裁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反而更加剧了两国在政治上的对抗与争斗。  相似文献   

9.
文化学界将埃及文化、苏美尔文化、迈诺斯文化、玛雅文化、安第斯文化、哈拉巴文化、中国文化等7个古代文化称为人类原生形态的"母文化".  相似文献   

10.
1988年,苏联科学出版社推出了一本由苏联科学院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所九位著名学者撰写的著作(英文版),题为《过去和现在的苏美关系》(Soviet-American Relations,Pastand Presnt,"Social Sciences Today"Editoral Board,Nauka Publishers,Moscow,1988.)。该书有一个新奇的地方,即抛弃了传统的、纯历史的研究方法,把美苏关系特别是战后以来的美苏关系归纳为几个模式。作者的意图在于说明哪些模式已经不存在,哪些还会产生,哪个最符合美苏双方乃至整个世界的利益,根据历史经验与教训,寻找美苏关系最理  相似文献   

11.
鼹鼠,昼伏夜出,与间谍习性类似,故常作为间谍的代名词.冷战时期,苏美情报战此起彼伏,互有胜负,名间谍辈出.本文为您揭开一段尘封的秘史.  相似文献   

12.
我犯错误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厂只有两部电话,一部在东头的办公室,是直拨电话;一部在西头的翻砂车间,是分机电话.分机电话的总机在一针(第一针织厂),打电话需要拿起电话对电话员说:"要外线". 翻砂是铸铁,我们是铸钢——两个车间.打电话需要到翻砂车间.  相似文献   

13.
"西藏的长治之道,还是要建立在文化基础上、信仰基础上,不应该建立在一种简单的政治经济基础上。政治经济没有文化作为根基,就容易形成一种临时措施、短暂措施。就汉藏而言,从唐朝以来的,实际上是通过佛教,作为一种文化的支撑,维系了上千年的汉藏关系的大统一大融合。"——圆持法师  相似文献   

14.
佛教作为台湾的最大宗教派别,在台湾八十年代后期进入政治转型期以来,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地位不断得到突显。因此笔者认为要了解今日台湾,就不能不了解今日的台湾佛教,而要了解今日台湾佛教,就还必须客观地了解和把握台湾佛教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北约东扩和美国鼓噪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俄美矛盾日益明显.前不久美国<商业周刊>文章的标题是<俄美又退回冷战状态了吗?>;俄罗斯两大国家通讯社之一俄新社的评论标题则是<西方用"铁幕"孤立俄罗斯>.俄美两国如此口诛笔伐,几近于七八十年代苏美争霸时期的唇枪舌剑,惟一的不同只是失去了当初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  相似文献   

16.
前言 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相互依存关系,经过九十年代得到进一步加强。此前,我曾通过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数据论证了这种相互行为的结构在于货物的交流。按照这一模式,假设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的结构始于货物的相互行为,并形成信息共享网络(net-  相似文献   

17.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两年多来,美英关系状况不断,有关美英"特殊关系"何去何从的问题,再度成为国际战略界和学界的热门话题。造就美英"特殊关系"的根本条件是两国之间曾存在过"特殊"的利害关联、特定的国际政治背景以及英国拥有较强的实力并对美国贯彻其全球战略"有用"等。如今这些特定的国际背景和历史条件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因而美英"特殊关系"也就不能不失去其"特殊性"光环,向常态化过渡。特朗普上任以来美英"特殊关系"所受到的冲击正是美英"特殊关系"向"一般化"国家间关系过渡的必然反映。特朗普对美英"特殊关系"的有意忽视有其历史必然性,不是其个人喜好所致。它表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美国政府对英政策迟早要进行必要调整。  相似文献   

18.
<正>59岁的刘志英是秦皇岛首钢机械厂设备检修分厂钳工。因年龄关系,他就要退休离开工作岗位,但这位技艺超群的老钳工,没有停下来,而是更加勤奋、努力。苦练技艺刘志英产生这一想法不是偶然。1971年,他参加工作时,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决心要学会钳工全套手艺,成为一名出色的钳工。只要师傅们一干活儿,他就凑到一旁仔细观察,遇到需要注意的地方就用笔  相似文献   

19.
邢少文 《南风窗》2012,(15):10-10
如果对所有现实问题都只有一种主张,一种原则,一种理论解释,是可怕的这会导致原教旨主义的狭隘。所以,还是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比如限购,对一部分人来说,好像是个敏感词,一听到就跳了起来,然后指责它违反了市场经济原则,限制了自由选择之类的,一部分人则无条件地赞成政府应该用强硬的手段进行管制,打击"奸商"。为什么要对房地产、汽车购买进行一些必要的限制?理论上,是因为投资需求过盛,抑制了刚性需求,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因此有必要对这种不合理的"供需关系"进行均衡干预,让社会更公平。私人汽车的大量使用要占用城市道路等公共资源,私家车越多,对公共交通的妨碍就越大,城市道路不可能无限量修建,因此必须要进行限制,减少私家汽车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20.
李楯 《南风窗》2012,(9):16-16
不同人群的利益、主张、生存方式和愿望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怎样看待相互间的关系和选择什么样的立场和方法去应对呢?认为这种关系是"你死我活"的,于是就要斗争,就要战胜,就要改造;对于战争也是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