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改革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动力,是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也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精神和要求。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在改革开放。回顾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从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到职业教育长足进步,都充分证明,改革创新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
人口规模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巨大的人口规模使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拥有显著的大国优势,也遭遇了许多风险挑战。人口规模巨大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地探索现代化道路,促成了中国现代化的一系列战略规划。改革开放后,巨大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和“区域竞赛”机制等大国优势的释放,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新发展阶段,在巨大的人口规模基础上继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走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必须利用好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为核心的大国新优势,构建大国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关于构建中国青少年发展指标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构建青少年发展指标体系并将其纳入社会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青少年发展指标的基本概念、功能与作用、内容与结构、以及构建这一指标体系的社会动员系统等,是本文探索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将近9亿.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最大难题是"三农"问题.而在影响中国农村未来发展的诸多因素中,长期起作用的是农村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5.
陆铭 《党政论坛》2009,(22):34-34
从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来看,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劳动力供给增长将放缓,而人口的老龄化也会带来国内储蓄率的下降,长期的经济增长只能依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常情况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教育,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劳动生产率还有一个不应忽视的来源,那就是城市化和区域格局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我国是人口大国,教育振兴直接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振兴。重视教育,发展教育,已成为21世纪中国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7.
前所未有的世界性人口老龄化现象现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也是世界老龄人口的大国,至本世纪末,我国老龄人口将达1.3亿,占人口总数的1/10,进入老年型社会。为给老人营造一个“共享尧天娱晚晴”的金色环境,老年学的研究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未来20年,将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性时期。来自国家旅游局的预测表明:旅游业有望在21世纪前10年成为多数地方的支柱产业,并进一步成为国家新的支柱产业。我国在过去的20年已经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国到亚洲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 从现在起到202O年,用20年左右时间跻身世界旅游强国,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业为之奋斗的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9.
张辛欣 《瞭望》2022,(2):6-12
这是大国迈向强国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总量迈上100万亿元新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位居世界第12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离不开大国制造的坚实支撑. 这是新征程上赢得主动的坚实路径——加快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厚植中国经济发展根基和竞争优势,持续放大创新第一动力……...  相似文献   

10.
包蹇 《民主》2004,(11)
10月24日,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在会上表示,中国通过大力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方案,成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中惟一在20世纪实现低生育水平的国家,并将提前其他发展中国家约半个世纪实现人口零增长。  相似文献   

11.
郑直 《瞭望》2012,(44):16-16
人口是构成家庭的基本要素。家庭的健康发展,也为国家形成良好的人口结构提供了基础,创造了条件。迄今为止,中国仍是世界第一人口数量大国,人口发展面临着增强人力资本聚集、实现人口可持续发展的严峻考验。而人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则要依靠正确的人口政策,并把握正确的人口理论和原则。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和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历史性转变。但工业大而不强依然是我国工业的显著特征,走向工业强国是推进我国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正如2012年5月2g日,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9,(52)
20世纪最后一年,中国已步入了老年型人口国家,进入新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是怎样一个前景呢?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研究员萧振禹预测,到2050年,中国的人口第一大国位置虽已被印度取而代之,但依然是老年人口策一大国。届时全世界每四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中国老人,中国人的平均期望寿命将达到75.7岁,老年人为4.4亿。20世纪50年代,中国总人口占世界的22%,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03%,到目前两者比例均占世界的21%左右,是世界上总人口与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下个世纪,中国的人口发展变化将对世界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一方面,…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保障人口安全,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的转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人口已不单纯是人口数量的概念,而是与国家的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人口发展战略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正因为如此,《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日前一经发布即引起了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拥有11.6亿人口的大国,其中农村人口占73.7%。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主要在农村。据统计,1949年全国农村人口为44726万,1991年猛增到91000万,预计到本世纪末,我国农村人口将增至111000万。因此,中国计划生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过快增长的中国农村人口为什么屡控不止?在笔者看来,主要是由以下因素相互作用而促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人口大国,却不是教育强国,尤其高等教育领域是明显的“短缺资源”。美国只有两亿多人口,却拥有近4000所大学,近年来还不断推出新政策从世界各国招揽人才。而拥有12亿多人口的中国只有1000多所大学,其中本科院校的数量更少。即使这样,仍不时有人指责高校发展过多过快过热过滥,是社会资源的浪费。这是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全局形势缺乏足够的认识所致。目前的关键不是高校发展过多的问题,而是高等教育规模过于狭小,必须选择适合国情即穷国办大教育的发展策略。一、产业化是解决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的必然选择从高校内部看,积累已久的结…  相似文献   

17.
时间如刀,刚刚把2019年中国人民奋斗奔跑的时光镌刻进历史,又开始铭记中国人民更加辉煌的2020年奋斗叙事。这一年,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将历史性地画上句号,中国人民将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近14亿人口的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人类历史上的新里程碑。这一年,我们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这既是决胜期,也是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在这一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意味着中华民族的千年愿景、亿万人民的共同期盼将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将迈出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21,(8)
正1949年以来,新中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进程,中国外交也在时代变化中经历着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延续此前优良传统的同时,也在多个层面实现历史性创新,主要包括外交思想中的新理念、外交实践中的新风格和外交定位中的新目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大变化对于本国、地区和全球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外交的整体水平,在新时期更好地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9.
<正>主持人语:2022年,我国首次出现自1961年以来年度新增人口少于死亡人口的人口负增长现象,表明我国人口发展呈现标志性变化。我国的人口负增长是世界人口总量第一大国、世界经济体量第二大国的人口负增长,是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型中的人口负增长,是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的人口负增长。同时,人口的长期负增长所带来的少子化、老龄化、人口结构失衡等现象,也会给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带来潜在风险。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在全球视野下把握好人口负增长先发国家的共性特征和客观规律,又要深入研究基于我国国情与本土文化的中国特色和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培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而农村妇女占农村人口的一半以上,传统父权文化积淀导致的其弱势地位,严重制约了其公民意识的发展.本文将以政治参与为切入点,分析她们向现代公民转变的障碍,并探索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实现角色转变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