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冷战思维”与冷战后美国的对华政策李寿源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发展总体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其原因之一是:在国际关系中,坚持冷战思维,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倾向不仅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失,相反还有所发展,增加了国际局势的动荡和不稳定因素。这是...  相似文献   

2.
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走向与中美关系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鹏 《外交评论》2009,26(1):1-6
美国奥巴马新政府上台执政,恰与中美建交30周年、全球经济衰退、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等重大事件重合。因此,美国对华政策调整及中美关系走势,必须放在新的时空背景及历史坐标之下进行分析与思考。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布什政府相对积极的对华政策能否延续?美国新政府对华政策有无新思维?中美关系未来面临哪些新机遇,可能出现哪些新问题?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做些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以其鲜明的特点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仅存的世界超级大国的美国,为了保证其战略目标的实现,适时调整其亚太战略。无论是布什政府的“扇形结构”,还是克林顿政府的“新太平洋共同体”,都是要确立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主导权。随着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作为美国亚太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对华政策也相应地发生一系列变化,“制裁接触”和“全面接触”分别为其两个阶段。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影响了中美关系,但是,中美关系作为冷战后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仍将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国新总统执政以来 ,美国对华政策出现了重大调整 ,如明确把中国作为今后美国的主要威胁和对手 ;调整军事战略重点 ,加强对中国的遏制与防范 ;对台政策趋于明晰等。但是 ,从上半年中美之间发生的种种事件看 ,中美关系的基本框架没有根本变化 ,中美之间存在的基本战略利益分歧以及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台湾问题、人权问题、安全问题等依然存在。因此 ,竞争与合作仍将是未来中美关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英国外交的调整与走向王振华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总是同一定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直接有关。随着国际环境的变迁和一个国家自身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的发展变化,该国对外政策的目标、原则和设想就会不断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现实。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格局发生剧...  相似文献   

6.
1990年以来,出于维护和巩固政权的考虑,缅甸军政府亟须中国的支持和援助,特殊友华政策构成其对外政策的重心。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印度推行“东向政策”、缅甸加入东盟,军政府开始获得来自印度和东盟的支持,外部依赖多元化,特殊友华程度相对降低,但中国仍是军政府的主要外部支持力量。缅国内政局变化是中缅关系未来走向的决定性因素,印度对缅政策等外部因素、中缅经贸合作程度(利益捆绑程度)等是影响未来中缅关系的重要因素。在缅甸政局稳定的情况下,中缅关系仍将维持友好。但即使缅甸政局变化,中缅关系出现波折,也不可能恶化到敌对,常态将是普通甚或良好。这是由缅甸所处的地缘环境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外交思想及政策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和强烈的进攻性。冷战后,新保守主义者仍然固守冷战思维,鼓吹“中国威胁论”,主张对华奉行强硬的“遏制政策”。他们通过参与政治实践;操纵媒体、引导舆论;控制国会、影响立法等手段影响政府的对华政策,使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新保守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美国和欧盟的对华政策明显地拉开了距离 ,他们的对华政策的调整变化是由各自所处的国际环境、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所决定的 ,它对美中关系、欧中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帆 《外交评论》2002,(2):29-35
冷战后美国的亚太联盟体系经历了过渡与调整两个阶段。与冷战时期相比 ,延续大于变化。冷战后美国亚太联盟的深化与拓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联盟内部的功能性调整 ;二是双边同盟之间的协调加强。今后美国亚太联盟的变革仍将以渐进方式进行 ,突出制度化建设 ,同时增加联盟合作的高技术含量。  相似文献   

10.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对华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日本投降后,美国政府不间断地派遣驻华大使访华,了解中国国内环境,继而不断调整对华政策以帮助蒋介石抢夺人民抗战胜利果实,并以"调处"为名,积极援助蒋介石部署内战,然后公开大规模地出钱出枪出顾问帮助蒋介石进行反革命内战,妄图消灭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以控制全中国。"扶蒋反共"政策实质上是美国霸权主义政策,把中国变成美国的半殖民地或附庸国,将中国作为美国支配亚洲进而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美国支持的蒋介石政权进行了四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有效地限制了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范围和程度,把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赶出中国大陆,使战后美国的侵华政策宣告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11.
冷战的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但二战后两极化国际格局的形成以及核武器的出现是其根源。当今国际格局已呈现多极化趋势,但是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和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美国的相对衰落,国际格局也有两极化趋势的一面。因此认真思索当今中美关系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对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对美国在该地区的霸权构成挑战。关于如何看待和应对这种挑战,美国国内存在不同观点。冷战后美国对东亚地区主义的态度在经历了较为强硬的抵制和"仁慈的忽视"两个阶段后,大致正在逐渐从"逆我者亡"的武断做法向"参与塑造,为我所用"策略转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和奥巴马上台后,由于世界和地区环境的变化以及美国政策发生的某些积极转变,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要实现称霸全球的目的。为此 ,美国将中国树为新的对手 ;继续压制俄罗斯 ;使用各种手段迫使第三世界中小国家服从它的领导。美国要领导全世界 ,要用美国的价值观建立世界新秩序。但是 ,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发展已经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4.
1998年5月28-31日,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合作举办了中美关系史国际研讨会。本文介绍了会议中双方学者对冷战时期中美关系的一些重大问题,例如两国对抗局面形成的根源、50-60年代冲突与克制的情况、两国关系解冻的过程、两国的外交决策机制和运作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还介绍了美国学者在中美关系史研究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和对资料的发掘情况。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学者们对中美关系现状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高放 《理论前沿》2001,(7):32-32
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源远流长 ,已有217年的交往历史 ,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大阶段。(1)自1784年(乾隆49年)美国的“中国皇后号”轮船绕过非洲好望角第一次到达广州 ,至1844年(道光2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之前。这时是中国作为没落的封建大帝国同美国作为新独立的新兴的资本主义大国的关系。其间共60年 ,两国主要是贸易通商 ,大体上是平等关系 ,但是最早移民到美国的华工 ,已有受到种族歧视的现象。(2)自1844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之前。这时中国已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弱国 ,美国则成长为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由于美国所拥有的军事、技术和经济优势,美国单极霸权的建立似乎不可避免。约瑟夫·奈甚至质问到,作为国际体系中硬权力和软权力资源最强大的国家,未来世界的霸主舍美国其谁?然而,面对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美国独霸世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随着美国东亚冷战战略的终结,在美国的压力下东亚各国逐步放开对经济的约束,出现金融、市场等领域的快速自由化。但东亚新旧制度以及新旧环境并存,历史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最终引发1998年席卷东亚地区的金融危机。冷战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强,东亚经济的主导者开始变化,美国在东亚经济中出现被边缘化趋势,多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增强。  相似文献   

18.
用国内政治中的合法性理论审视国际社会中的霸权现象,理清霸权合法性的生成机理。从文化认同、公共产品、制度完备、技术支持等四个方面对冷战后美国霸权谋求合法性资源整合进行分析,总结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跨入20世纪90年代(以下简称90年代)以后,国际局势发生的深刻变革给日本对华关系带来了重大影响,日本对华关系自冷战结束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冷战结束后到9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对华关系总的来说是良好的。这一时期的日本几届内阁在发展对华关系上的态度基本上是积极的,虽然每届内阁的对华政策各有特色,侧重点也不一样,但在重视、巩固和发展中日关系上是一致的。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对华关系出现了负面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进入1996年,日本在参拜靖国神社、领土、防务、历史、台湾等问题上挑起事端,引起两国关系在这一年中…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美国危机活动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后美国频繁介入国际危机 ,危机活动遍及全球 ,主要目的在于谋取全球战略利益 ,突破和塑造国际规则。近年来 ,美国危机行为多次涉及到中国。随着世界多极化和单极化继续推进 ,中美之间的矛盾还会增多。为此 ,中国要采取措施 ,防范美国利用危机牵制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