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一、问题(一)在征地和补偿问题上矛盾突出一是宣传不到位。根据修文县土地征收工作流程,土地征收前,要发布拟征收土地预公告。公告要切实落实到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村、组和农户,告知被征地村委会和农户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和安置途径及相关规定目前政府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告知被征地的农民,一是公告告知,公告告知虽然张贴于显要位置,但是有部分农民并不留意,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原因公  相似文献   

2.
问:农民享有哪些知情权? 答: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当地国土资源部门要将拟征土地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以书面形式告知被征地农民;应对拟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地上附着物权属、种类、数量等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应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地上附着物产权人共同确认,并将被征地农民知情、确认的有关材料作为征地报批的必备材料.同时,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户,对拟征地的补偿标准、安置途径有申请听证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一是农村建设用地可在市场流转。将允许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并经批准为建设用地用途的集体土地进入市场,其方式可以是出售、转让、赠与、交换、作价入股等,政府将通过土地总体利用规划与土地年度出让计划对供应量进行总量控制。二是拟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对征用集体建设用地的,由过去的按年产值计算补偿金额综合因素考虑,统一补偿标准。改为按当地经济综合因素考虑,统一补偿标准。三是用地企业须安排农民就业。将实行谁用地、谁按比例拿出部分职位优先安排就业;对被征地农民进行再就业培训;在补偿金中提取部分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线…  相似文献   

4.
要闻     
住房拆迁要进行合理补偿安置 近日,国土部全文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征地房屋拆迁的补偿安置问题。《通知》明确,住房拆迁要进行合理补偿安置。各地每2至3年要对征地补偿标准进行调整,逐步提高征地补偿水平:应支付给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费,要直接支付给农民个人;拆迁补偿既要考虑被拆迁的房屋,还要考虑被征收的宅基地;  相似文献   

5.
《江淮》2005,(7)
农民的承包地如果全部被征 用,首先要确定补偿标准。根据 2004年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关于 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  相似文献   

6.
《支部生活》2009,(3):42-42
为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深化征地制度改革,从2009年起,国家将逐步适当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国土资源部最近发出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指出,要进一步深化征地制度改革,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机制。通知强调,要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按照被征土地同地同价原则,综合论证和听证结果,  相似文献   

7.
农民土地权益是“三农”问题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征地补偿标准问题是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核心问题.本文运用土地发展权价格理论,以闽侯县上街镇土地为例,对征地补偿标准进行测算,认为基于土地发展权价格的征地补偿标准的执行,必须严格控制土地征用范围;通过搞活农地流转,实现土地发展权的延续;创新失地农民安置模式,实现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任民 《支部生活》2005,(3):35-35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各类建设不可避免要征用一定数量的农民集体土地。但一些地方出现了盲目圈占土地、乱占滥用耕地、侵害农民权益的现象。由于征地标准偏低、补偿不到位、安置不落实等原因,造成了被征地农民生活困难,长远生计无保障,有的成了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游民”。由此引发了大量群众上访,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柏欣 《揭阳论丛》2006,(3):38-42
我国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不利于在当前形势下保护被征地农民利益。要完善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关键是要严格控制土地征收范围;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赋予被征地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起诉权;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正>一位中央领导同志最近说,1987年至2001年,全国征用耕地2400万亩以上,约有3400万农民因此失去或减少了土地,由于现行法律规定的征地安置责任不明确,补偿安置费标准偏低,而且大多是一次性发放安置费,让农民自谋职业,有的地方还拖欠、挪用、截留补偿安置费,加上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体系,使这些农民容易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游民",如不能及时有效加以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分析发现,农民因失地上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补偿标准低,二是补偿标准不统一,这就表明了在同区域同类型土地征用实践中,统一征用标准的重要性。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使许多农民成为“失去土地”的市民。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发展必须迈过的门槛。因而,我们不能惧怕征地,关键是要构建好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法律体系,维护农民在征地前的占有权,在征地中的收  相似文献   

12.
农地征收(本文简称“征地”)是法律赋予国家(其代表者为政府)的一项基本权力.是国家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依据法律程序.强制取得农民集体所有农用地的所有权并给予合理补偿的行政行为。农地征收补偿安置政策主要包括: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等;安置,主要指的是农民被征地后的就业、社会保障安排及是否转居的身分安排等.本质上.安置是另一种形式的补偿。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土地征用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富洲 《学习论坛》2004,20(9):66-68
我国现行征地实践存在着征地范围过宽、补偿标准低、对农民安置办法单一、征地行为不规范等问题 ,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土地管理制度的缺陷有关 ,必须加快征地管理制度改革 ,不断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4.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要求看,城镇化不仅是土地的城镇化,更是人的城镇化,征地必须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养老、医疗、住房以及子女教育等基本需要。征地补偿私土地私有化都不可能真正解决社会保障问题。所以,征地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农村土地公有制度,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明确政府社会保障责任,调整征地补偿结构;适当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这样,才能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数字     
《先锋队》2013,(19):4
3.12万元从省国土资源厅获悉,全省平均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已调整为每亩3.12万元。更新后的全省平均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为每亩1300元,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两项平均补偿倍数为24倍。平均每亩补偿费较2009年省政府公布的2.57万元提高5500元,提高幅度为21.4%。  相似文献   

16.
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小军 《求实》2004,(12):102-105
在城市化进程中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 ,空间的扩展 ,城郊结合部的农村土地不断被征用 ,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 ,征地补偿、房屋拆迁、就业安置、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权益却得不到保障。为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保障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的权益 ,需要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 ,探索城郊结合部土地征用过程中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新方法 ,给城郊结合部农民拆迁以“市民待遇” ,为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提供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 ,建立和完善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征地补偿安置工作关系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长远生计,关系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从法律角度考察,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具有行政裁决的一般特征,但又有其特殊性,与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仲裁、行政诉讼相比较,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的主体只能是批准征收土地的行政机关,裁决对象是征收机关同被征收者之间的行政争议,裁决争议双方当事人先前法律地位不平等,裁决决定不直接分配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裁决被申请人法律上负有举证责任,裁决决定是申请人提起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等。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经济报道》刊登郭凯的文章说,日前,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再次强调了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在耕地保护上要寸步不让、寸土不放。然而,在一些地方,因农民土地权益受到侵害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却仍然突出。特别是,若再继续按照对被征地农民的长期就业和福利等没有保障的“被城市化”模式走的话,持续在城市低收入群体积聚的失地务工农民和新移民工人,将会越来越难以安置并可能积累多种风险,这个问题需引起各界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改革开放后,各地在日益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以及新建扩建铁路、公路、高速公路、水利设施等,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大量农民不得不离开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变成了失地农民。现行的征地安置补偿标准过低而且形式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相当一部分失地农民转化为城市贫民。妥善安置失地农民,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已成为各级政府必须切实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一、现阶段失地农民的现状及问题失地农民对过低的补偿安置费用强烈不满。一是补偿标…  相似文献   

20.
高度重视和解决失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政府职能错位,导致行政行为失偏;征地补偿安置标准低是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主要原因。为此,必须完善土地立法,完善土地征用制度,改进征地补偿工作,拓展就业渠道,建立"土地换保障"的新机制,形成对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