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五十年代新闻界的两种声音我自抗战初参加革命,始终没有离开过记者和编辑职业,当了一辈子报人。在晚年,当我听到报纸“办得呆板”、“有失客观”,都是“新华体”的议论时,心情感到挺沉重,不能不多次反思。据我在新闻战线五十年的经历看,我们党领导的新闻工作并非一开始就如此定型,中间也经过了探  相似文献   

2.
十七年前,我在市青年联合会担任《青联报》编辑、记者,由于这张带有资料性小报只有准许证,没有刊号,我也只能算一名准编辑、记者。能够专业从事文字工作,当一名正宗的报刊编辑、记者是我梦寐以求的。  相似文献   

3.
1 编辑,《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这既是“编辑”一词的定义,同时也规范了编辑工作的职责。2 一些人把编辑工作看得很轻松。其实编辑工作很辛苦,要做好更难。报刊编辑,要从大量的来稿中筛选稿件,然后将选中的稿件,从标题到文尾的句号,都要粗读、审读、改写  相似文献   

4.
田中阳 《求索》2007,(2):161-164
反馈是中国信息传播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是由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及与之相撑持的社会机制与体制决定的。在百年报刊传播中,反馈也是一个薄弱环节,不但作为社会信息大传播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是这样,而且从记者、编辑与读者的关系看也是这样。该文通过某些典型的历史现象的分析,既从“反馈”的视角勾勒出百年报刊传播的一条历史的逻辑线索,同时也对这种历史的逻辑线索的形成作了多角度的观照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论报刊编辑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包括报刊在内的任何出版物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出版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探索研究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稳定的理论与实践,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文化建设的神圣使命,做好新闻出版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早在1949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认真作好出版工作”。报刊,能否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和重任,办出各具特色的精品,关键在编辑。编辑素质决定了报刊的质量和生命力。新的形势和新的情况对编辑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始终…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推动提高妇女报刊质量,2003年9月,全国妇女报刊第十五届年会公布了第六届全国妇女报刊好作品评选结果。此项评选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本届共评出一等奖17个,二等奖45个,三等奖142个。我刊推荐的两篇文章和一个栏目在评选中获得佳绩。获奖情况如下:“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2001年第5期,作者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组,编辑姜秀花)获一等奖;“广告故事与性别———中外广告中的妇女形象”(2002年第2期,作者艾晓明,编辑姜秀花)获二等奖;“观察与调查”栏目(宓瑞新、蒋永萍编辑)获三等奖。我刊作品在第…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我国新闻界老前辈穆青、蒋齐生先生两次提出了“图文并茂,图文并重”和“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报刊编辑思想。十多年来,全国报刊经过反复研讨与实践,使长期薄弱的报刊图片报道这一翼得到了加强,对读者、对社会发挥出越来越明显的导向作用,报刊的面貌也为之一新,从而将我国的报刊推人了“读图时代”的世界潮流之中。然而,纵观我国文史期刊,至今仍有不少还游离  相似文献   

8.
100期征文     
大家的刊物大家办《思想政治课教学》是我的益友,作为朋友,应该互相帮助。要把刊物办好,只几个编辑和记者是不够的,大家的刊物大家办,众人拾柴火焰高。遵照这一宗旨,为了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我做了应该做的一些工作,尽了我应该尽的义务,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从报刊对名人的访谈中,我看到,几乎每一个男孩子都曾有过当警察的梦想,这让我感到惭愧。小时候,因为住在部队大院,眼睛里看到的都是英姿飒爽的军人,心里向往的也就是穿上挺括的军装;上学后,知道了老师在同学面前至高无上的权威,就希望自己长大以后也能成为“孩子王”;小学三年级时,认了几个字儿,连蒙带猜地读过了几本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小说,就蠢蠢欲动,做起了“作家”梦。这一梦就是30多年,中途无论是当知青,还是在工科院校念书,都从来没有改变过。真的,我从来没有想过当警察,更没有想到会写出这么多公安题材的作品。几乎每个记者都会…  相似文献   

10.
读中文学新闻的人进入报社当编辑做记者是种比较理想的选择,更何况那种一提名字文化人都知道的大报社,发行量大,品位高,经济效益也自然不差。就是凭一个记者证那种潇洒的劲儿也足够让人羡慕的,记者,那可是“无冕之王”啊!  相似文献   

11.
今天的女子都有了文化,自己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加上她们经济独立,勤俭持家,养儿育女,为社会做奉献,男人们自会尊重三分.这一变革,人们就感到“阴盛阳衰”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报刊上时有查处腐败官员的报道,反腐倡廉的风暴一阵强似一阵,真可谓“不是春风胜似春风”。它告诉人们,肃贪倡廉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行之必果!遗憾的是,与此同时也吓坏了一些“影子”虽“正”,但“胆子”有些利、”的同志,抱定“事事出头受惊吓”.不如“无功无过保平安”的宗旨,以致进取途中踌躇不前,疑虑重重。最近,笔者接触了几位在不同行业当领导的朋友。这几位朋友论人品及才能都还不错,无意间感觉到他们似乎少了许多以往的锐气,有的甚至连自己该做而且能做的事也“最好不做了事。”这实在让人感到意外,于是突然想…  相似文献   

13.
日前,出差某地,遇一搞纪检监察的朋友。闲谈中,他向笔者说起了一件事:某日他们对公款吃喝进行突击检查,请电视台记者到现场进行录相曝光。负责联系的工作人员到电视台说明情况后,4名摄相机的记者都异口同声:今晚身体不舒服。摄相之事只得作罢。可就在当天晚上,在一家夜总会的开业庆典上,检查公款吃喝的工作人员却发现:有两架摄相机的记者正“带病”坚持工作。说完此事时,朋友叹之曰:“现在的记者……唉!”我对此事感到汗颜,但并不感到吃惊。毋庸讳言,这几年记者越来越被人瞧不起,身在文化界,并做过几年新闻记者,我对此并不陌生。或许是受不…  相似文献   

14.
求索──为了亲爱的读者本刊记者张纯颖报刊如林,群雄并起我刊的出路在哪里?与读者谈办刊方向时,一名团干部曾认真建议:“你们应该办活点,象有些青年报那样,多发一些青年人爱看的稿子。”而另一场合另一团干部则说:“你们千万不要学有些报社,你们就应该保持以往的特色,办成纯学术刊物。”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给了我们不同的启发,在通俗读物与纯学术杂志两峰之间,我们想顺利从中间穿行,去到达一个更为宽广的境界。虽然我们不乏稿源,但每次发稿前,编辑们仍然奔波忙碌,多方组稿。无非是希望多几篇更受欢迎,更有思想深度的好稿子。我们希望长篇流水的稿子少一些,内容精道而简炼的短稿多一些,这样才能让读者在有限的篇幅内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社会多热点,青年多热点,以双月刊的形式去追踪热点恐怕很难,但对一些热点问题做文化和社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促使读者透过现象悟到些本质的东西,是我们发这类文章的主要目的。从这期开始,本刊特约撰稿人陆续在栏目上与读者见面。我国著名学者何新与风靡一时的《第三次浪潮》作者托夫勒的对话,或许会令许多人警醒,从而思索一下世界未来,领略“未来生存的艰难和昂贵”。卓松盛是我刊读者偏爱的作者,所写文章几乎篇篇都是佳作。本期所发  相似文献   

15.
姬建民在近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前不久,一位省委书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正确的舆论监督也是主旋律。我欢迎舆论监督我。”这句话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舆论监督是一个社会的“减震器”和“解压阀”,是衡量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社会机制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事实上,大凡对社会、对人民做了坏事、丑事的,都惧怕  相似文献   

16.
倘若有件很重要的事要 办,每个人确定“某 人”会去做,任何人都可以完成这件事,但结果是“没有人”去做。这种情况常常在企业里发生。 当然“某人”生气了,因为这应该是“每个人”的事,“每个人”认为“任何人”都可以做,但是“没有人”了解“每个人”都不想做。最后结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是新闻宣传亟待开发的"金矿",具有丰富的内涵,大有文章可做。可惜的是,我们有的编辑和作者对这一资源认识不深,开采加工的方法不当。因而,长期以来,充斥报刊特别是人大报刊版面的大都是会议报道和反映工作动态的"硬新闻",可读性较差。如何对"硬新闻"进行"软"处理,把人大新闻写深、写活?从21年的新闻宣传和11年的人大刊物编辑实践中,我深深感悟到,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的代表机关。多写人民群众关注的新闻或用轻松、活泼的形式报道主题严肃、重大的内容,是提高人大新闻可读性、争取读者和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法制建设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具体采写中,务必精心策划、认真谋篇,把握好写作的基本要领:  相似文献   

18.
“当好一个人大代表,要敢于挑刺,如果谁都当好人,一些难事就不容易做,也不利于解决。”这是德清县人大代表、钟管镇人大主席倪忠法常说的一句话。钟管镇沈家墩村曾经是一个治安情况比较复杂的村子。倪忠法感到,镇人大在这件事上要有作为。在努力推进“平安村”、“文明村”、“  相似文献   

19.
说“酷”     
●酷是建立在实力和成就的基础上的。当警察的如果多破案、多给老百姓做好事,哪怕你真的不会笑了,老百姓也不会责备你,怕就怕案子破不了,好事情也不多做,却摆出酷的脸谱,那人家自然反感。据说现代汉语每年会有900多个新词汇诞生,稍一不留神亦或是放松了学习就落后了。最近一段时间常见报刊上用一个“酷”字形容男性歌星、影星,称之为“酷哥”,有“很酷”、“装酷”、“玩酷”、“极酷”各种说法,我搞不懂是什么意思,只好到字典中去找答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的《现代汉语小词典》对酷字…  相似文献   

20.
时常在报刊上看到有些名人或自以为是名人的人,发些"名人难当"之类的慨叹.最近,读到一篇"名人专访",记者引用被访者的一句话作为标题,叫做<名人比坏人难当>.我不是名人,自信也不是坏人,当然无法了解当这两种人的甘苦,更无从比较当这两种人的难易.不过以常理而论,名人比坏人难当,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当名人比当坏人还容易,天底下的坏人们大概都去做名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