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成功地塑造了海斯特——一个性格坚强,敢于独抗逆境,热烈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女性形象,她坚强、勇敢、勤劳、善良,并具有崇高的自我献身精神,正是这些使她有勇气与宗教社会对抗,捍卫自己的爱情。《红字》揭示了清教社会的严酷,女性生存的艰辛;揭示了清教意识的强大和女性地位的卑微。海斯特的形象具有女性的温柔顺从等特征,同时也有男性坚定勇敢、主动积极的性格特点。本文从女性自我意识的视角探讨了她的坚强个性、独立自我的精神,赞美了她的母性和争取自己权利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2.
冯茜 《金陵法律评论》2005,(4):133-137,143
运用叙事学理论和复调小说理论,对霍桑<红字>的矛盾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部作品存在多种声音的叙述:第一,叙述者的声音;第二,隐含作者的"声音";第三,小说中海丝特·白兰、丁梅斯代尔、齐灵窝斯三位主人公声音的在场.由于多种声音的出现,读者在解读作品时能真切体会到作者的思想及<红字>中存在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3.
正义 《政府法制》2012,(1):22-23
签约一群涉世未深的少女写手创作“耽美”小说(“耽美”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中,本义为“唯美、浪漫”之意,后成为男同性恋漫画和小说的代称。“耽美”小说及漫画通过网络流人中国),上传到网上赚取访问量.吸引广告商投放广告,从中牟利。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王朝举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日前在该区法院开庭审理,但未当庭宣判。  相似文献   

4.
《中国小说史略》专篇讨论《野叟曝言》、《镜花缘》、《燕山外史》及《蟫史》四部小说并名之"以小说见才学者"时,并非基于类型归纳或文体判断而言。这些小说依旧被归入"神魔小说"或才子佳人型的"世情小说"中。鲁迅此举实为强调此类小说写作者"自寓"、"寄慨"的创作倾向,突出"以小说见才学者"创作现象于小说史的叙述意义,是其建构"从无意为小说向有意为小说演进"的小说史演进规律之目的使然。这些意图及采用列举式的评判模式,导致《史略》并未妥善处理此类小说作者创作意图与作品实际书写之间的冲突,致使"以小说见才学者"最终偏向析解作者创作意图之一面。学者将"以小说见才学者"曲解为"才学小说"等,并当作重要的小说类型,进一步偏离鲁迅本意。关注古代小说演进过程中出现的"以小说见才学者"创作现象,将比拘囿于"才学小说"从概念到概念的圈定之举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小说语言风格的翻译是个老话题,但人们以前在讨论这一问题时多从一元观出发,用笼统词语描述小说语言风格,似嫌偏颇。从多元观出发,可以发现小说语言风格包括小说作者语言风格和各种小说人物语言风格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6.
小说侵犯他人名誉权的案件在现实中时有发生。但是鉴于小说本身的特性,对于某一小说是否侵犯了他人的权利经常难以确定。本文通过已有的法律法规和判例对小说侵权进行了论述,并例举了几种常见的违法阻确事由。  相似文献   

7.
通过梳理民国佛教小说的创作及理论研究,将民国以来佛教小说的发展分为民国初年至二十年代末的过渡期、从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末的发展期和四十年代的开拓期三个阶段进行了分析;对佛教小说为数不多的理论进行了历时研究,并从现代文学及佛教文学发展的宏观角度分析了佛教小说创作与理论没能同步发展的悖谬之处,旨在为现代文学史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8.
对小说观念变化的考察始终伴随着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小说艺术到底只有一种附庸美,还是具有以其特定艺术形式为依据的自在美?这不但关涉到对小说的界定,也涉及到小说功能的估价。必须坚持小说的艺术本性,维护小说文体的纯粹性。本文认为,将小说当成历史、政治伦理的附庸,是对小说独立品格和文体特质的漠视,同时,也应防止因一味执着于小说的纯粹美而导致的艺术实验的无节制和小说的贵族化倾向。  相似文献   

9.
"诗性传统"是一种基于文学"诗性"观念提出的整合性观点,认为现代小说呈现出的"诗性"特征,不仅说明文学"诗性"主题在现代小说发展中的稳定性、长期性和经典化现象,而且对于现代小说思想内容和文体形式的生成衍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在文化整合意义上提出了"诗性传统"这一论题,也就意在引入一种深刻的理解秩序,以弥合、改变目前现代小说研究中存在的某些不足或误区,为研究提供一种本体论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0.
哈代小说中的自然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尤其是他小说中的自然描写,突破了自然环境在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单一的、舞台背景式的作用,成为小说中动态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从哈代与自然的关系,哈代笔下的自然和自然在哈代小说中的作用三个方面分析哈代笔下的自然艺术  相似文献   

11.
再论冰心与“问题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题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特异的文学现象。冰心以她创作“问题小说”的时间、数量以及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典型性成为“问题小说”的“首席作家”。她的“问题小说”创作既体现了她鲜明的个人性,也体现出了当时同类小说的时代特色及其普遍优缺点:即注重思辩而不彻底,面向社会而有所偏爱,注重观念而忽视技巧等等。因此,本文以她的“问题小说”作为全面考察、综合评价“问题小说”的立足点,试图以此解释“问题小说”在这一特定时期如此兴盛的原因,其主要内容、特征、意义及其局限何在  相似文献   

12.
如果单纯从一部小说的主题类型看,刘明银先生的长篇小说《手术刀》毫无疑问属于“反腐小说”。但它之所以引起我的兴趣,却不仅仅因为它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的反腐小说。它在处理一个关于医疗腐败的故事的时候,保有了一个知识分子、一个新闻记者和一个作家的勇气与精神良知。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发表了一篇描写中学生早恋题材的小说,没想到却引来4名同学对号入座,小说在引起轰动的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名誉侵权官司。  相似文献   

14.
从翻译美学的角度论小说翻译中人物语言的审美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形象丰满与否,直接取决于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能否准确传译人物语言便成了小说翻译的关键。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本着审美等值的原则努力再现小说中人物语言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繁花》的深入研究不能离开语言的讨论。小说以言物一致为基本原则,打破了当代上海叙事中的拜物教迷恋,为当下小说突破地方性的拘泥提供了转换思路;小说非个人化的语言策略解放了文学伦理中的限制性部分,这是平衡现今小说私人性与公共性的重要参照。作家对口语的读改实现了一种崭新的言语方式,对话带来了异质的叙述动力,从而有效地纠偏了传统的语言进化论。小说建立在存在与体验之上的语言意识,为现代汉语小说语言观念的革新带来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6.
《小癞子》是1554年在西班牙出版的一部小说作者不详。这部小说开创了所谓流浪汉体的小说体裁,通过主人公到处流浪,展现出16世纪西班牙社会的各种生活场景。出版后很快被译为各种欧洲文字,得到广泛传播。号称为西班牙影响欧洲的两部文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的小说,最近在评论界引起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讨论。人们多以为,他的小说(主要是其前期小说),基本的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但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一般都是徘徊在作品的外部形式、色彩和格调之间,几乎不曾注意到他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各个方面,并对其浪漫主义的特点及其意义进行较为系统、深入的探讨。为此,笔者就这个课题作一试论。众所周知,浪漫主义作为创作方法,其根本的特征,“是把现实提高到理想,或者是表现理想”。这里的“理想”,在我国“五四”时期创造社的浪漫派作家中又称之为“内在  相似文献   

18.
董廷廷 《法制与社会》2011,(35):190-191
铁凝小说<谁能让我害羞>以符号化的人物、物品和情境反映了现代社会语境,折射出现代化背景下的社会冲突和隔离,本丈从布迪厄的阶层品味、象征性权力和文化再生产等角度,分析了小说中符号及情境的象征意义,阐述了小说中人与人之间区隔的存在及其固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徐中远 《政府法制》2013,(35):26-26
从政治视角阅读《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部著名的神话小说,从政治的视角去阅读这部小说是毛泽东阅读《西游记》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可以从毛泽东的几次谈话中看出来。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金瓶梅》写的是西门庆发迹变泰、由盛转衰以及与潘金莲等妻妾淫荡生活的故事,揭示了明代中期封建社会走向没落时期的种种社会相。它是一部人情小说。但是,台湾学者魏子云先生对此提出了疑义。他认为早期的《金瓶梅》极可能是一部讽刺明代万历神宗皇帝宠幸郑贵妃,有废长立幼故事的政治讽喻小说,而非现在所见的社会写实小说、人情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