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特立 《学习导报》2012,(15):62-62
远在民国前三十五年,也就是光绪丙子年的冬天,我生在湖南长沙的一个农民家里。四岁的时候母亲死了,姐姐出嫁,哥哥十岁就随着父亲下田,只我和一个两岁的妹妹在家。……  相似文献   

2.
徐特立 《新湘评论》2012,(15):62-62
远在民国前三十五年,也就是光绪丙子年的冬天,我生在湖南长沙的一个农民家里。四岁的时候母亲死了,姐姐出嫁,哥哥十岁就随着父亲下田,只我和一个两岁的妹妹在家。……  相似文献   

3.
伊之  常颖 《北京党史》2014,(5):51-55
正我生在北京,祖籍江苏镇江,当年祖父从镇江来到阜平当官,全家就跟着一起来了。到我出生的时候,这个封建大家庭已经没落了。我有20多个哥哥。只有我母亲生了大姐和我两个女孩,而我和姐姐又相差了十六七岁,我是这个家里最小的女孩,所以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特别的娇。在这个大家庭里,我只喜欢我的祖母。她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次祖母带我上街,看见警察打一个拉车的,祖母就过去和那个警察说理,场面僵持了  相似文献   

4.
讲故事的人     
莫言 《党课》2013,(2):77-80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90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相似文献   

5.
王明方 《新湘评论》2014,(20):51-52
今年农历三月初六是清明节,正是我母亲的百年生日。母亲享年80岁,这些天来,我格外怀念母亲。1952年初冬时节,我出生在大兴安岭和松嫩平原交界处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岁多父亲就病逝了。母亲虽然没上过一天学,但她的家教是不可替代、万般珍贵的。  相似文献   

6.
舍弃     
我和哥哥是双胞胎,从记事起,母亲就这样告诉我和哥哥。可我和哥哥都觉得,我们长得一点都不像。家里除了我和哥哥,还有妹妹,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三个孩子,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的。零食是我们三个兄妹都不敢奢望的。还好,母亲的肚子里有很多的传说和故事,我和  相似文献   

7.
身为女儿     
《党课》2010,(18):85-86
我是家中的次女。我出生的时候,爸爸40岁,母亲36岁,姐姐已经8岁。年届中年的父亲算得事业有成,母亲是公认的贤妻良母,至于姐姐,虽然淘气如男孩,但是美得像洋娃娃。洋娃娃一般的姐姐对母亲说,我想有个妹妹。当真就有了我。  相似文献   

8.
正从小家里孩子多,生活条件艰苦,小学毕业后,母亲就辍学在家帮着姥姥姥爷干起了农活。母亲是家里的老小,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18岁时的母亲,因为不满家中安排的亲事,便独自一人来到新疆,投奔已经结婚的二姨。后来,经人介绍,母亲与父亲相识,相爱,他们在1990年的夏天相识,在1991年的夏天步入婚姻的殿堂,在1992年的夏天生下了我。从我记事起,母亲就一直在忙碌,总是有干不完的事情。如今,银发已悄然爬上了母  相似文献   

9.
正1951年8月,担负财政工作的妈妈随18军进藏部队进藏。我是在大军进藏路上在甘孜降生的,妈妈生下我才三个月就把我和不满两岁的哥哥托给了别人照管。那时候,我三岁多的姐姐小难才死去一年。在我长大以后的记忆中,父母很少提及已经不在人世的姐姐小难的名字。  相似文献   

10.
在刘胡兰英勇就义50周年和电影《刘胡兰》在全国放映的日子,笔者采访了英雄的弟弟、山西省文水县公安局副政委刘继烈。今年43岁的刘继烈,向我讲述了他的一家—— 姐姐牺牲后,我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我们姐弟继承姐姐的遗志,完成她未完的事业。家乡刚解放,父母就把19岁的二姐爱兰送到贺龙领导的部队,当了一名文工团员;哥哥和我16岁时都参了军;三姐芳兰也参了军。我们姐弟4人在入伍前,父母都要领我们做两件事:一是到姐姐墓前宣誓,牢记姐姐的  相似文献   

11.
正我叫蒋万锡,父亲在我4岁时不幸因病去世,留下母亲带着哥哥和我艰难度日。母亲成了家中的顶梁柱,哥哥蒋万铃小学毕业后休学了,同母亲一道挑起家庭的重担。哥哥16岁结婚,嫂嫂王素华同龄,他俩协助母亲经营"协昌恒家具店"。当年那条街上有60%的商铺都是经营家具业的。那时候,我家住在重庆较场口草药街23号,房屋系砖柱穿逗木结构,面积约16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2.
石头剪子布     
佚名 《学习导报》2012,(6):54-54
姐姐大我3岁,我们姐弟俩从小在一起长大,很是亲密。那会儿物资匮乏,有什么好吃的,比如一粒奶糖、一块饼干什么的,姐弟俩总是你让我、我让你的,谁也不想占为己有,最后都是姐姐提议说,我们来用石头剪子布决定吧。这样一种3岁小孩都会玩的游戏,就成了我和姐姐分配那点不多的物资的唯一办法。  相似文献   

13.
石头剪子布     
姐姐大我3岁,我们姐弟俩从小在一起长大,很是亲密。那会儿物资匮乏,有什么好吃的,比如一粒奶糖、一块饼干什么的,姐弟俩总是你让我、我让你的,谁也不想占为己有,最后都是姐姐提议说,我们来用石头剪子布决定吧。这样一种3岁小孩都会玩的游戏,就成了我和姐姐分配那点不多的物资的唯一办法。  相似文献   

14.
左权,原名左纪权,号叔仁。1905年3月15日(农历二月初十)生于湖南醴陵城北平桥乡黄茅岭村一个农民家庭。父左兆新,母张氏,均为佃农。左权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左权排行老五,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左权一岁时,父即去世,翌年爷爷去世。当时,左权大哥方才9岁,家庭负担全落到了母亲身上。每到青黄不接之时,家中常以野菜充饥,母亲则怀抱左权外出乞讨。  相似文献   

15.
正问:您为何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答:我原名杨莉萍,后改名杨力平,在家排行老三,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我父亲是山西实业厅的科员,我们到了上学的年龄,都到太原跟父亲一起生活。七七事变爆发时,我姐姐和哥哥正上高中,我上初中。7月底,日军攻陷北平、天津,华北告急。那时,太原的学校全部停课,谣言四起,人心惶惶。父亲立即辞职,带着我们回到老家孝  相似文献   

16.
我19岁那年已长到1.83米,身材高大,体态超群。高中马上毕业了,我最大的愿望是响应党的召唤去当兵。经过报名、体检、政审,当兵的心愿终于实现了。时光如梭,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50多年,母亲、哥哥都已先后作古。依稀记得,我始终对退役后留下的一只军壶,珍爱有加。  相似文献   

17.
念母亲     
母亲突然患病,抢救无效,与世长辞。她在胶东一个县城的农村,踏实地走完了83个春秋,却把我沉浸在了无尽的思念中。母亲个儿不高,身板硬朗,勤劳简朴,脸上常常挂着慈祥的笑容。父亲上世纪40年代参加了人民军队,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才回到家乡。在父亲南征北战的10年间,家中年迈体弱的祖母和年幼的哥哥、姐姐全靠母亲一个人照料着。她理家务,下农田,风里来雨里去,辛  相似文献   

18.
《新长征》2007,(19)
母亲在鄂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教书,整个学校就只有我母亲一个老师和一间土石房子。学生有30多个,小的七八岁,大的十三四岁,一到六年级的课都要备。山里学生住得分散,路又远,中午孩子们都在学校里搭餐,母亲忙着搞完30多个孩子的饭菜,下午还要接着上课,山路又崎岖,母亲便每天都提着一盏  相似文献   

19.
正很久没有穿过母亲做的布鞋了,今天母亲给了我一双她亲手做的布鞋,在我的心里很怀念穿母亲做的布鞋那种舒适温暖的感觉。从记事起,都是穿着母亲做的鞋长大的,心灵手巧的母亲会做一手好针线活儿,做的布鞋样式好看、针脚细密、适脚、经穿,上小学时,我一度把母亲做的布鞋成为我炫耀的资本,同学都爱围着看我的布鞋,我觉得很自豪,因为,我有一个心灵手巧的母亲。她每年都要亲手给我和姐姐还  相似文献   

20.
齐心 《党史文汇》2015,(4):53-54
一个还处在懵懂无知阶段的少女,身边若有一个坚强干练的姐姐伴随成长,那将是很幸福的事。我就有这样一个姐姐,她叫齐云。原抗大一分校校长、抗大总校副校长兼教育长,井冈山老红军何长工同志曾说过,“齐心的姐姐不是一般的姐姐”,这是很中肯的。姐姐不仅是我的良师益友,同时也是我的革命引路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