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据缅甸官方媒体《缅甸新光报》报道,通过今年夏季在全国开展扫盲运动,目前缅甸国民识字率已达到93.3%,比2001年增长1.9%。据缅甸教育部官员介绍,缅甸政府一贯重视扫盲工作,尽管目前缅甸人口的识字率在亚洲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但要想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在2015年以前扫除文盲的目标,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缅甸政府已决定,在未来3年内通过开展多种识字运动,争取使缅甸的人口识字率达到95.5%。近年来,缅甸政府非常重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制定了教育发展规划,并新建了多所小学、中学和大学。据官方统计数字,缅甸目前人口为5300万,全国共…  相似文献   

2.
1956年9月至12月期间,缅甸华侨第七届观光团回到了久已思念的祖国。在北京,观光团受到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此行率队人、著名侨领黄绰卿先生,在大江南北,足迹所到之处看到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心情非常激动。回到缅甸后,他把这种难以抑制的情感,写进了计30余万宇的《祖国壮游》和《壮游漫记》连载文章中,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深情向往和前所未有的自豪。1960年,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特意接见了黄绰卿与华侨代表们。  相似文献   

3.
<正>《清代中缅关系与西南边疆》[项目编号12FZS021]是2012年12月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14年1月结项。项目最终成果《清代中缅关系》入选2014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编号14KZS005]。该成果系统论述了清代中国与缅甸东吁王朝(1531~1752年)、雍籍牙王朝(1752~1885年)及英属缅甸政权(1886~1948年)的政治交往、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和缅甸华侨华人问题。清代中缅政治交往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乾隆三十年(1765)以前,这一阶段两国交往总体不  相似文献   

4.
1949年12月16日,缅甸外长伊·蒙照会中国外长周恩来,表示缅甸希望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1949—1950)》收有该照会,并有12月18日周恩来的复电,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缅友好添新页”1961年的元旦,陈毅是在昆明度过的。作为外交部部长,他将陪同周恩来总理率大型友好代表团访问缅甸。行前,他与周恩来一起出席昆明的迎新晚会。这在他《昆明新年》的组诗中有生动的描述:“忽报岁除俱欢然,满堂鼓掌迎新年”、“座上总理传电讯,北京欢庆同昆明”、“晚会已散不能散,临散同志更依依”。元旦小憩后,次日即乘机启程,出访缅甸。红旗队队走不停,二日机场送远行。中缅友好添新页,祥云朵朵护机群。在主持外交的10年间,陈毅出访最多的国家便是缅甸。《赠缅甸友人》是歌颂中缅友好的脍炙人口的名篇…  相似文献   

6.
张丽红 《党课》2014,(24):64-67
时至今日,世人对充满神秘的缅甸慢慢有了更多的了解;而缅甸也开始以一种新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说起这些变化,有一个名字无法回避——吴登盛。不过,尽管戴着不少光环,国际社会对于吴登盛也是褒贬不一的,有人就说他只是军方最高统帅丹瑞大将的“傀儡”,而《亚洲时报在线》等也曾将吴登盛比作“缅甸的戈尔巴乔夫”,那么,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吴登盛呢?  相似文献   

7.
自乾隆《大清会典》后,清朝档案文献就将缅甸列为朝贡国,然而缅甸却从未视自己为清朝的朝贡国。乾隆末年清缅政治关系正常化以后,两个王朝间的友好交往在清朝话语系统中称为"十年一贡",在缅甸史籍中则记作"每十年派使互访"。清代缅甸朝贡的历史真实,既不是单纯的"十年一贡",也不是简单的"每十年派使互访",而是云南地方政府每隔十年派代表团赴缅通知缅王"朝贡",缅王随即派使访华,并认为这是两个王朝每十年派使互访的约定。  相似文献   

8.
(1)1960年1月28日《人民日报》登载: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和缅甸政府总理吴努在北京签订了《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和《中缅友好互不侵犯条约》,着重解决两国边界未定界问题,从而揭开了发展中缅友谊的新篇章。缅甸总理吴努刚回国,便发来邀请周恩来总理和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从速访缅的函电。  相似文献   

9.
今年8月15日,是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3周年,中国远征军是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我写一篇《中国远征军和英美盟军缅甸歼日寇》,纪念这个伟大日子。  相似文献   

10.
林木 《党史博览》2012,(12):2+57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接见参加中印两国关于西藏地方与印度之间关系问题谈判的印度代表时,第一次提出了这五项原则,后写进了中印双方达成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序言中。1954年6月25日至29日,周恩来应邀先后对印度、缅甸进行正式访问,在与印度、缅甸发表的联合公报中,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11.
正许更魂是我党从事侨务工作的先驱,我军出色的政治工作领导干部。许更魂1896年农历10月生于广东省潮安县庵埠区一个贫农家庭。1916年到新加坡,1921年在吉隆坡加入国民党,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海外期间,曾任吉隆坡《益群日报》编辑,国民党缅甸党支部负责人,仰光《觉民日报》总编辑,积极宣传革命主张,参加并领导华侨的反帝爱国斗争。1925年秋回国参加次年初的国民党  相似文献   

12.
陈毅满脸笑容,向缅甸客人 介绍:“革命歌舞剧是由周总理任 总导演的……”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自1964年10月2日在人民大会堂正式上演后,连演14场,场场爆满,盛况空前,不仅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而且赢得了参加国庆15周年观礼的各国宾客的赞誉。 这年10月5日,周恩来在接见缅甸政府代表团客人时说:你们看过的《东方红》革命歌舞,“便是叙?述中国革命的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0,(20):17-17
缅甸大选现已进入倒计时阶段。从政府到政党,从各级选委会到各位候选人,都正在准备迎接定于11月7日举行的多党制全国大选。本轮大选是按照《缅甸联邦共和国宪法》进行的首次大选,也是按照新宪法从军政府向民选政府过渡的一次大选。  相似文献   

14.
我把缅甸当作第二故乡我在缅甸待了12年,都把缅甸当作第二故乡了,对它有一种特殊的感情。1988年缅甸军人接管政权上台执政后,受到西方的制裁,而中国根据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外交原则,依然与其保持友好关系。1989年中国又开放了边境贸易,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源源不断地从中国流入缅甸,给濒于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缅甸接连受挫.中国企业在缅甸的尴尬处境告诉我们,必须看到缅甸政治形势和市场的复杂性,用全新的战略思维去看待中缅关系.只有加强对缅甸问题的研究,转变对缅甸的传统看法,规范涉缅企业管理,充分发挥华侨作用,注重当地民众利益,强化高层对话机制,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好中缅问题,实现双方的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16.
正二战期间,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东南亚华侨人口锐减。据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编《三十五年度侨务统计辑要》的《抗战时期部分地区华侨人口死亡统计》披露,抗战时期东南亚华侨死亡数字如下:印尼(荷属)死亡2.7万人,马来亚(英属)死亡7.1万人,菲律宾死亡1.2万人,暹罗(泰国)死亡7.5万人,安南(越南)死亡9000人,缅甸死亡1.9万人,北婆罗洲(英属)死亡  相似文献   

17.
成汉平 《唯实》2022,(4):88-91
在缅甸军人于2021年2月1日凌晨发动政变接管政权之后,东盟曾开会讨论缅甸的局势与出路.随后,东盟于当年4月出台了"五点共识",希望在这一框架之内逐步解决缅甸危机.在危机解决之前,东盟方面基本排除了缅甸军人政府的代表出席东盟会议的可能.进入2022年伊始,柬埔寨首相洪森的一次缅甸之行引发了东盟内部不小的争议.从军人接管...  相似文献   

18.
陈辉 《湘潮》2006,(2):41-44
1960年11月21日,在缅甸爆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越过边境线,与缅甸国防军携手作战,共同对付窜入缅甸的国民党军残余部队的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这是我军一场鲜为人知的越境作战。中缅为什么要联合勘界?为什么要联合警卫作战?战果如何?英国霸占缅甸后,利用历史上中缅关系融洽、疆  相似文献   

19.
针对马来西亚、朝鲜、俄罗斯、缅甸等国在我国边境遍设赌场,公开掠夺我国财富,引发资金严重外流,威胁我国金融安全的现实,2005年第10期《学习月刊》以较大的篇幅,约请有关专家、学者对中国开赌场的可能性和合法性展开了争鸣,这种大胆直面现实的举措,无疑是值得肯定和称赞的。读  相似文献   

20.
海外华侨对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支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在这场伟大的反侵略战争中,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成部分的海外侨胞,他们身在异城,心系祖国,从各方面给予祖国抗战事业以有力的支持,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一是人力方面的支持。当时,经过广西回国参加抗日的华侨团体就有:马来西亚斯乃司机服务团、泰国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菲律宾归国华侨青年乐队、马来西亚爱国华侨机工队,香港《天演》、《南华》、《自由》三家报馆工友回国服务团、第二期华侨回国服务团,缅甸华侨义勇工程队等等。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还输送过3200名汽车司机回国,在滇缅公路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